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24|回复: 0

江雪评王浩洪的诗歌创作(续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8 17: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

当我一气读完组诗《疼痛》时,我已意识到王浩洪的诗歌写作已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王浩洪创作组诗《疼痛》写于2007年3月,历时一个多月。《疼痛》无可争议地成为了王浩洪的代表作,并且成为他诗歌写作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与其说王浩洪在写一个诗人的“疼痛史”,不如说他是在写一代人的“疼痛史”,一代人的“心灵史”,甚至我感觉到了诗人在诗歌中道出了我们一直苦苦追求的最为隐秘的精神力量:

那句话像铁锤/砸在我的心上/疼痛,随血液溅起/遍布身体的每个部分/我死去/天空依然湛蓝,草地泛满翠绿//醒来,我想把铁和疼痛/从胃里呕出/却找不到可以容纳的地方/我不能把它放到地上/更不能吐进城市的垃圾桶/它只能住在朽去的黑暗里/或者/跟随红色的液体流动/当它到达心脏时/还会引起疼痛(《疼痛》1,2007-3-25)

那些化成了血肉的东西/不会死去,却会离开/30年前/想与所有的人成为一个人/在天上翱翔/想有一间自己的小屋/能够点亮一盏台灯/让一只杯子安静/昨天,我在屋子里安顿了肉体/却找不见那个人/他已从我的身体里走出/带走了翅膀,把我摔在地上/这时候我才看见,地上有鲜血/喷涌,有撕裂的痛(《疼痛》8,2007-4-8)

诗人在诗中道出了一代人所共鸣的人生况味:忧思、徘徊、失落、压抑、柔弱、苍凉、焦渴、茫然、无奈、沉郁、执著、希望等万般心绪。我认为这首长诗标志着作为“沉吟者”的诗人王浩洪开始在诗歌中寻找到了属于他的孤独感与诗歌的价值取向。
   当我继续关注王浩洪创作于2009年至今的诗歌作品时,我发现他的创作激情正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尖锐与爆发力,请看这首新近创作的《尖锐》:
   
孩子用铁撞击水面的球体,用尖锐进攻圆滑
他不能阻止圆的移动,他不能放出
被囚禁的空气。仅有尖锐是不够的
碎裂需要速度,需要掷地有声的脾气
孩子说,如果是子弹,我就能
子弹有速度,子弹载满愤怒的脾气
语速,车速,上升的速,下降的速
奔跑。子弹拽着火,拽着空气
仅有尖锐是不够的,碎裂还需要力量
钉子需要捶打,需要挤进去的勇气,需要
锤子后面的力。尖锐不害怕钝,不害怕平坦
不害怕粗糙,不害怕磨砺;尖锐害怕圆
害怕滑,害怕庸俗,害怕没有止境的撤退
尖锐!尖锐破坏、创造,尖锐在一个点上
守候,出击;圆滚动,向下,圆滑没有
固定的土地。尖锐挂穿鱼口,尖锐戳穿阴谋
尖锐是一柄长剑,划破夜幕一样的弥天大谎
尖锐是闪着寒光的戈矛,挑起黑暗到阳光里
尖锐。尖锐是孩子手中的铁,要洞穿封闭的球体
洞穿圆滑的移动,放出被囚禁的空气(《尖锐》2010-4-21)

这种全新的个人化体验与时代意识,是难能可贵的,这种直抵诗歌本质的抒情意识,就是一个诗人的时代良知在诗歌中的感召力。正因为诗人眼中的中国仍然是一个乡土中国,我把中国诗人这种社会性抒情意识,称之为“新乡愁意识”,这种乡愁意识,具体体现在诗歌中,即是诗人在当下中国诗歌背景下涌现的一种担当与坚守。

已知天命的王浩洪近几年在国内重要诗刊上发表大量诗作并频频获奖,已引起诗歌读者和批评界的关注,我们相信王浩洪的诗歌创作之路会走得更远。诗人是谦卑的,淡定的,一个诗歌归来者,正如他在诗中追问自己:“我用这么缓慢的速度/为什么还不能抵达/学习一只蚂蚁的坚韧/一只蜗牛的沉着/学习一只骆驼/遥远的天上有一条河/你总在河的那边唱歌/我的身上有一道道口子/囊中的水都走出了眼窝/风在一个夜晚摸遍了土地/一滴雨得从春天走到秋天/雪一来就接吻把土地融化/我的河用十年走不到对岸/我走得这么慢/为什么还捡不到地上的星辰。”诗人的诗性自我追问,暗藏着他的诗歌理想,同时也正是我作为朋友和乡党对他最大的期待。
2010年5月9日,母亲节,草于牧羊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8 17:53 , Processed in 0.03105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