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437|回复: 0

感悟主义与“生趣”___罗国正 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8 16: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很多哲学家、美学家认为审美无利害关系,而我的研究结果恰恰相反。美、美感、审美,几乎涉及到每个人每一次本能的、自觉的反应。从一个眼神、一句话、每一次选择、购买一件商品都存在美的问题,婚姻、住房、城市规划与建设等等都涉及到综合的美感问题。从产品设计到广告宣传,从竞选总统到争取天下人心的策划、设计无不与美有紧密关系;充满丑恶的人,很难得到选民的投票;我们常说真、善、美,大家一定要非常明白,所有真正的、真实的真、善、美的结果,是人们品尝得到的,并能使人产生美感的。否则,就是假的。甚至人类的终极追求,都与美有着紧密的联系。总之,美感和审美既与每个人每时每刻的日常利益有关,又与整个人类的最根本、最重大的利益相关。而所谓“审美无利害关系”的现象和说法,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如果有发生,也是极偶然、很个别的现象,足以达到可忽略不计的程度。

       2、美或美感的最根本、最实质、最核心的表现就是生命由某 一对象或多个对象引起感受到的生趣。

     生趣的词义是这样:生是指生命、生存、生长、生计、生育、生产、活力、具有生命力、发生等意思。趣是指趣味、乐趣、兴味、志趣、愉快、使人开心的事物等。生趣是指生命、生存、生活、生育、生产、活力等等之中的愉快、乐趣、趣味,是对生命有利益的方面,是与对生命之中不利的方面而相对应,或者说对厌恶、痛苦,对生命的损害等相对而言。

生趣就是生命本能地或自觉地对生存、生长、健康、兴旺、有利等事物、现象、意念作出趋向和愉快的反应。

     丑或丑感的最根本、最实质、最核心的表现就是生命由某一对象或多个对象引起的厌恶。厌恶就是生命本能地或自觉地对死亡、腐朽、伤损、衰败、有害等事物、现象、意念作出回避和痛苦的反应。

      生命会本能地或自觉地趋美避丑。生命是否有迅速地趋美避丑的能力,常常决定着生命是生存还是死亡,或健康还是损伤、或兴旺还是衰败等等的关键。生趣可引导生命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向。没有生趣的地方,就没有美。凡是有美之处,必有生趣。我为什么用“生趣”的概念代替“愉快”或“快感”的概念。因为有些“愉快”或“快感”,不一定是真的美,有可能是假的美。例如:末日狂欢、死亡游戏、荒淫过度、醉生梦死、毒品迷幻等等,对一些人来说,都可能存在着“愉快”或“快感”。但绝对不是美,是丑恶的事情,因为没有生趣。中国古人云:“君子好色,乐而不淫”,这句话已对生趣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生命感到没有生趣,就很容易会自杀。例如:被困在笼中,不断被人抽取胆汁的熊;被人抓到池中,经常表演到极度疲倦的海豚,都有自杀的现象。因为它们已知没有机会有生趣。人若感到无生趣,大致会出现以下情况:自杀或通过杀人或搞破坏来达到自杀的目的,或产生精神病(结果往往比自杀更惨),或产生一些难治的病,健康急剧恶化而死(相当于慢性自杀)。所以,美学问题不单是哲学家、美学家研究的学问,也是每个人都要了解的知识;政治家、心理学家、医生、生命科学家等等,都应该花时间认真研究和掌握这种理论,更是文化艺术参与者的必修课。我判断,在感悟主义大潮里产生的作品,其中有不少作品会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改善生活不是导致产生生趣的唯一条件。人的自由选择;对未来的希望;通过锻炼健康的身体,从而升华出健康的精神;如此等等,都是构成生趣的重要因素。人权不受侵犯是人类生趣得以存在的保障;幸福感是生趣的集中表现;尊严是生趣的高标准反映。

      美就是生趣。这个定义可以解决现存美学上很多争论不休或迟疑不决的问题。首先,说明了美不是只在人类中突然冒出来的东西,美是在生命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求生本能的基础上再发展起来的,对具有生存和发展的“活力”的事物或信息产生愉快的感觉。而人类在美的方面比其它动物进一大步,集中表现在:可以在大脑里先形成意象或蓝图,然后按自己的意愿来创造出审美对象,从而获得生趣。

       第二、生趣就是美的结论,解决了美学中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人们经常在现实中发现这样的事实,有不少东西原来看上去是很美的,看多了,就出现拒绝,甚至产生审美疲劳,觉得不好看。因为疲劳不利于生命,此时,审美对象已对审美主体没有生趣,所以不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平常觉得很好听,当人处于发高烧时,听此音乐就感到是噪音,不是享受,而是会损害身体。因为身体需要静养时,任何较强的声音都对生命无益,都无法引起“生趣”,所以不美。由此进一步证明:美就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产生的生趣。还有很多美学上有争议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美就是生趣”这定义迎刃而解。例如:有些人认为,数学公式,枯燥抽象的论文、厂房的机器很美。有的人则认为,一点情趣都没有,怎么会美呢?问题的关键就是,如果有能力通过抽象的符号、生硬的机械而深深地感觉到人类的智慧、创造力,知道这是生机勃勃的力量里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们将在最后的环节上变成很美的果实,给我们品尝,使我们感受到生趣。特别有能力从初象就飞快感知到最后结果的人,更容易产生美感,因为这里面确实充满生趣。没有这种感觉的人,当然不觉得美。

       第三、 美就是生趣。这定义也说明了“只有视觉和听觉才有美感”的理论不全面。其实,一切能引起生趣的感觉,都有美感。特别是中国人常说的“气场”,更不例外(对我研究的生趣、美学问题有兴趣者,可看我将发表的《二十七维时空美学概论》)。从生趣的论述里,人们可感悟到:只有创新、创造才是不竭的生趣源泉,也是人类走向美好未来的主要动力。在感悟主义大潮中,生趣已成为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内容,在这“伟大而艰难的时代”培育出更多充满生趣的事物,让更多的生命活得有尊严并幸福,应该是感悟主义的使命。

      有人可能会这样问,为什么和谐主义不可以立即成为主流呢?为什么不可以一步到位就使天人合一主义成为文化艺术思潮的主流呢?历史的每一步发展都有特定的条件的。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现象的存在,和谐主义、天人合一主义的作品,过去已有,现在也可以产生,要成为人类思潮的主流,现在的条件还不成熟,还未进入这样的氛围。人们可以从新闻中知道,世界每天发生多少悲惨的事件。既有天灾,又有人祸。多少不和谐的事情的出现?人的精神境界和现在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状况还达不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水平,人心还需要经过一代代人的感悟才能达到和谐。也许有些人的生活条件和思想认识都可以进入和谐状态了,但历年的摸爬滚打,身心已留下了残缺,灵魂有洗不去的病垢,就算身心已康复了,还常生幻觉痛,有时夜梦惊恐,莫名其妙一身冷汗。只有极个别的大智者,才得到和谐大自在。相信我的话吧!一代人应该做好一代的事,人类会一代比一代更好!

     有抱负、有智慧、有骨气的知识分子,你们应该有勇气通过努力和感悟创立更多的主义、创作出更灿烂的作品;你们的灵魂将在你们的主义和作品中不灭,并在一代代人的心里燃烧着,成为永恒不灭的火。这是时代的要求,这是历史的使命,这是民族英灵的呼唤,这是创造力之魂的呐喊!这是人间生趣的需要!

      当我马上要结束此文时,莫名其妙地热泪盈眶,心里突然浮现出一首诗:

        

       感悟生趣

  

可怜的苍生啊!

只有那么一点点的生趣,

作为生命延续的星火。

请不要用刻薄的冷风,

更不要用冰凉的水,

将这微弱的光熄灭。

哪怕是一次淡淡的微笑,

一个友善的眼神,

一句真心的问候,

也能将快断的生命气路接通,

把脆弱的灵魂得救。

  

种种花草吧!增加生长,

画水瓜壳画吧!增多生气,

读一读我的文章吧!增强生念,

我是为你们能有生趣而来的!

我会努力的,

让人们有更多的生机!

  

虽然风雨雷电骤起骤散,

到处地动山摇,

蚂蚁还是有序地,

从不与臭虫为伴。

牵牛花继续攀高,

准时开出那样的花朵,

青草依然碧连天。

人啊!谁没哪一道道的坎?

咬住牙关就过!

决不与魔鬼为伍。

将起伏跌荡的曲折,

变成交响乐章的音符,

演奏出生命中一场场的精彩!

一滴水,一片叶,

一双蝴蝶,一群雁,

都是感悟生趣的积累啊!

一个电话、一封信,

唱唱歌、读读诗,

将抛锚的船,

再次扬起生趣的帆!

感悟吧!

感悟里有生趣。

生趣里有感悟。

再大的苦难,

可在感悟生趣中渡过。

珍惜自己的生趣,

如同珍惜所有生命的生趣!

这是无疆的大爱!

在感悟中创造,

为增加生趣而创造!

在充满生趣中见到人的尊严。

为了人的尊严,

包含了多少的感悟?!

留下了多少充满生趣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

传播这感悟!

讲述这些故事!

                                   

                                  2010-5-16

                             于广州  天府雅阁

  

  

感悟主义与“生趣”___罗国正_龙快子的个人空间_凤凰博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8 21:36 , Processed in 0.02932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