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11|回复: 6

城市小说老大邱华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5 15: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2  align=center>激情与焦虑之书的都市边缘意义<FONT face=Arial>                           </FONT></H2>
<H2  align=center><FONT face=Arial>  </FONT>——邱华栋与他的长篇《城市战车》</H2>
<  align=center>                               <B >●</B><B >周瑟瑟</B><B ><o:p></o:p></B></P>
< >邱华栋是这样一个白昼与黑夜分裂的作家,他对光线是那样的敏感和挑剔,就像一头转动耳朵的麋鹿。他拒绝生活中不属于他的一切,他拒绝风中不适合于他创作的声音。他踢踏着他技艺的细碎的脚步,带着恰如其份的理解与响亮的冲动,他与嗷叫的世俗相遇,在白昼与黑夜之间逃亡。</P>
< >可以进一步对他作出富有象征的判断:邱华栋就是一个害怕白昼的作家。但他夹杂在富商与民工之间——被白昼吐纳,他置身于街市中大喊大叫时,精神上的他其实一言不发。当他从白昼抽身回到黑夜,他笔的表达显然胜过白昼任何一句争吵,而他的身体却像子宫中的婴儿——他紧张地抱头屈膝,呈现出秘密的写的激情。</P>
< >邱华栋就是一个梦游的人,他从现实与小说中获得了双重的权利。那便是清醒与昏迷、舍弃与独霸。他充满了焦灼感。仿佛一个不停地做爱的人,邱华栋把复杂的精虫献给了现实的舞女。并向妩媚的城市致敬。</P>
< >当他说:我爱,他实际上同时表达着,我恨。邱华栋从相反的方向奔向同一个城堡,他的主题是一个面具的主题——既在哭泣又在欢笑。</P>
< >作为把热情托付给文学的人,邱华栋放弃了平庸的乐趣,——像从空而降的战士,他在文坛散步,打着饱嗝,然后与读者接吻,从中取走属于他的那一部分情爱。</P>
< >这是一部激情写作状态下的“焦虑之书”,用邱华栋自己的话说,“这一部写于我二十六岁时的《城市战车》,便成了我目前最满意和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它多少集束了我大部分创作的激情和美学追求。”可见作家本人对这部长篇的倾心和自恋。邱华栋这几年确实为读者写出了一批特具想象力的可读性极强的小说,他的小说以惊人的真实和妙趣横生的创造性故事深深打动了众多读者。在新锐作家群中,邱华栋和何顿在这一点上极为突出,似乎比别的年轻的一批作家拥有着更广大的读者群。</P>
< >他这部《城市战车》一出版,即在北京各个大大小小的书店几天时间就被抢购一空,我和几位作家朋友连跑了好多家大书店,甚至北京的金台图书批发市场,都被告知此书脱销太快,而需进书的图书批发商还在询问是否有余书。我们赶到出版该书的作家出版社,该书的责编刘方先生说,他们正在第二次加印。</P>
< >其实,这一次邱华栋向小说奉献出了他最狂热的激情与最新的都市边缘化信息。这位作家虽然一开始成名就迅速处在了躁动不息的癫狂写作状态中,针对他准确而快速地剖开城市各种奇妙断面的本体化写作,这种状态出现在小说脱离生活后那种精神缺席的当下境况中,就别有一番严肃的意义了。首先他为中国城市小说开辟了一条辽阔的前进道路,艺术性地、极个人化地实现了小说的诗性意义,这正是中国小说目前正严重匮乏的。邱华栋并不寂寞,他的出现激活了青年文坛,并带动了一种小说家作为城市守望者的风骚与干劲。另一方面,他的小说,这部长篇《城市战车》更是如此,它高举了艺术与精神的大旗,直扑那种令人困惑的城市现实。他勇敢地以小说的手段打开了另一扇城门<B >——</B>边缘意义的城门,从而引发一阵审美上的晕眩。他所展示的无不令人新鲜和激动。</P>
< >这部长篇正是邱华栋经过十几年的挥汗如雨的小说操练后,所最终找到的“一种焦虑语言的信息狂欢打击乐的节奏。”“它使我一到夜晚便身陷于一种莫名的不安,那是一种被激情和灵感的魔鬼抓住的不安,促使我在灯光下的黑暗之中走得很远……”于是他只有通过这种尖锐的富有激情的关于前卫艺术家的命运的写作来缓解自己。</P>
<P >他是北京、武汉和广州等地前卫艺术家的知音,他不仅熟悉并时而生活于这群艺术家之中,他更真切地感知到90年代的先锋艺术所面临的误区与挣脱时表现出的种种世俗欲望。</P>
<P >如果设问,邱华栋为什么要以一部20多万字的长篇来写这群流浪艺术家的梦想、贫穷、困惑、爱恨和种种生活、艺术的问题,并要以此来消解先锋小说由来以久的叙事魔方与虚构话语,直接恢复与坦露艺术本身的痛楚、自信与焦灼的力量呢?我想邱华栋肯定有着他内在的创作原因。因为作为小说家的邱华栋从十七岁以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别了,十七岁》走上文坛开始,他就是一位逐渐走向成熟的理性色性极强的作家,他一直渴望在癫狂写作历程中写出一种现实的文化精神。不仅在他整个青年作家的英雄主义主题上,还是自中短篇集《不要惊醒死者》、《把我捆住》、《城市里的马群》到长篇《颤粟与徘徊》与这本《城市战车》,这种直面城市隐私和我们这一代人“与生命共时空”的文学,无疑贯穿着邱华栋纯洁化的对价值与文化精神的找寻和判断,并自然地获取了一种基于城市生活的批判功能。《城市战车》在描述那些或进行精神革命或游戏人生或玩弄生命而被欲望的泥潭吐纳的艺术家们时,邱华栋本人却已经彻底背离了这座现世之城,向着灵魂的火焰或新生活的灯塔以他癫狂的写作姿态进行眺望,他通过小说企图建立一座富有启示性的精神城堡。他一方面忧叹着这群痛苦的边缘人,向他们倾泻着他诗性的关怀、悲悯与祈求;另一方面又毫不犹豫地认证着这个时代新的力量源泉,同时对这群艺术家所陷入的当下困境的揭示与反拔,艺术性地表明了邱华栋对价值平面化的后现代文学的超越,至少作为小说家的邱华栋回到了他自己的立场,坚守了一种独特的小说话语的功能。这可能就是邱华栋写作的起源与意义。<o:p></o:p></P>
<P >我们可以看出,《城市战车》在流浪艺术家边缘情感的表象潜流下奔涌着的正是邱华栋摆脱焦虑与虚无的热血,他前倾的写作姿态已经足够引人注目了。他说,“这部小说凸现了各种都市边缘意义上的杂乱信息,并充满了我的想象。……我通过写作来摆脱黑夜的黑暗,不断地在幸福的朝霞中迎接到簇新的黎明。”<o:p></o:p></P>
<P >我想,这部长篇无疑成了邱华栋前进的一个崭新标志。读这部小说,我的心像一条火蛇一样朝着那种边缘化的城市生活向前猛蹿,我发现我被邱华栋那奇妙的杂乱信息与岩浆般压抑然后爆发的想象力紧紧抓住了,他确实是一位灼热的写作人,他对今日先锋艺术的特殊把握渗透了他的理解与不满,对边缘人生的忧叹更是暴露了他灵魂深处的人文情怀。通过这些小说,邱华栋的城市态度已越来越明显,他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言人的角色也博得了大众的掌声。<o:p></o:p></P>
<P >他乘着“城市战车”像风一样呼啸而来呼啸而去,并向那些城市边缘艺术家发出一声紧似一声的呐喊。<B >(《城市战车》  作家出版社   定价18元)</B><o:p></o:p></P>
<P ><o:p>                               1996年</o:p></P>
发表于 2005-10-26 01: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邱华栋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对城市题材的把握上很见功力,对小说的探索做出了贡献。如果他有时间,请他支持一下小说区。代问好!</STRONG>
发表于 2005-11-18 13: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一样的评论,非常精彩!邱华栋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家,他的长篇《花儿花》我拜读过。从瑟瑟兄的评论看,《城市战车》有了大的突破和超越。我还没有读到,等读了以后再与大家交流。
发表于 2005-11-18 16: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更能显示作家的写作分量.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12: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了,他天马行空,到处跑,当官了,发胖了,结婚了
发表于 2005-12-27 18: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写得激情而又富有诗意。烦请转到批评区,让更多的朋友欣赏它,也让更多的朋友了解邱华栋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言人”的小说家。
发表于 2006-1-16 14: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战车》读过,但没有读完!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9 00:02 , Processed in 0.0240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