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lign="left"> <img src="http://img.bimg.126.net/photo/Qqh3QOQLm0lzlCLiAUt_iw==/5646669507792997033.jpg"/></p>
<p align="left"><img src="http://img.bimg.126.net/photo/9Q45qOceR80vgO6aVnM2mw==/5646669507792997030.jpg"/></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决澜社”。后来由于中国的现实环境不适应抽象艺术的成长,中国的抽象艺术进程便被耽搁下来。到了“85美术新潮运动”时,中国的艺术家开始向西方学习,包括学习抽象主义艺术,这虽然有“效颦”之嫌,但还是有 一部分艺术家一直在认真地探索着自己的抽象,那么,抽象主义艺术的精神到底是什么呢?孙延俊在《抽象主义中的精神》中写:抽象主义艺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而且有发展的必然趋势。抽象主义不但有形式上的美感,而且更有着内在的精神,涵盖面积其广阔。它虽然不像古典艺术那么容易接受,可一旦被人们接受,就更能激发人的精神活力。康定斯基认为,精神(灵魂)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知识是蒙在真实世界之上的一层面纱。人们只有透过面纱才能看到闪光的精神,而现实当中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具备这种能力。康定斯基还认为,艺术家之所以具备这种能力,是因为艺术是心灵的活动,是绝少有人察觉的“心灵震荡”,是一种包藏在自然形式下的心灵的特殊状态。而那些只于表现技巧你的艺术家则不能称作真正的艺术家,只是:满足欲望的机器“。因为他们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的欲望,因此他将自然主义的艺术,写实的艺术统称为”无目的的艺术“。这一类艺术是一种遭到践踏的艺术,不可能有希望”。真正唤醒现在,预见未来的是艺术的精神。 文章中还说: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形与色这些物质要素与人的心理具有一种对应关系,艺术家根据心理同构原理选择了形,色。“新艺术的和谐,要求一个更微妙的结构,它对心灵比性结构。”当我们对抽象艺术的精神 有了深入把握以后,就可以挖掘出潜藏在画面,形,色关系的深层意义,找出抽象语言符号与自然(或非自然)对象的规律来。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4 22:32:5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