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06|回复: 0

论抽象取代移情-----朱雨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5 17: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b>&nbsp;</b></p>
<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b>论纯粹抽象与艺术的呈现</b><b></b></p>
<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b>(</b><b>&nbsp;</b><b>一)纯粹的抽象取代移情</b><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b></p>
<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b>朱雨泽</b><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p>
<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p>
<p><b>在</b><b>20</b><b>世纪初的欧洲,艺术已朝着完全的抽象视觉转向表明,这个趋向与前进的科学技术是相符的。创建精神分析理论的佛罗依德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展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电的使用、汽车和摩天大楼快速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b><b> </b><b>由于这些剧烈的变革,美国的艺术家率先试验了不同于传统的技术和材料。给美国带入现代主义的关键活动是</b><b>1913</b><b>年现代艺术的国际展览会,较今天的</b><b>“</b><b>军械库展</b><b>”</b><b>更著名,展览第一次展露给美国观众的抽象派艺术受到许多人嘲笑,然而后来他们接受了抽象并欣赏抽象艺术风格,并且这一新的艺术样式逐渐被并入到了美国视觉艺术词汇里,并成为时尚和主流。特别是精神分析的理论对抽象表现主义发展的影响,在</b><b>20</b><b>世纪</b><b>40</b><b>年代从纽约开始的,这是个关键。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虽在他们的技术实践上有所不同,但分享了对绘画变革作为内部创造性的能量。波洛克成为了最有影响的,其最著名的是放置帆布在他的工作室地板上,他在画布附近走来走去扔涂料,创造了颜色和纹理复杂的色象,后人称之为</b><b>“</b><b>滴彩法</b><b>”</b><b>。更多的艺术家使用不同于传统的技术,纽曼和卢斯科创造了更大胆的色彩抽象,但是相互有着相似的图案,他们的尺幅巨大,这些工作甚至动用飞机扑洒颜色。</b><b>&nbsp;</b><b>这些艺术家大胆地使用着纯净的颜料,其在色彩饱和上的微妙的变化是他们心情和审美情趣的使然。在这些非写实艺术里,颜色从客观上被释放并且本身成为主题,但是这些早期的抽象艺术往往还是主观表现主义层面的,大多表现艺术家自己主观的张扬。</b><b></b></p>
<p><b>在全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哲学家们在面对物欲横流、追求物质享受无度,自然界受到疯狂的开发所造成的恶果等等的现实面前,他们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分论对世界的负面影响,人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哲学和人生态度来面对当今的世界?哲学和人类价值观念将如何不断更新自身以适应不断更新的世界并指导我们的行动呢?西方现当代哲学家在上世纪</b><b>70</b><b>年代提出了哲学的新概念,既超越传统哲学,扬弃传统哲学理念(并非抛弃),其实马克思在其晚年也说过哲学应当终结的话,特别是在《</b><b> </b><b>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b><b> </b><b>》中谈到他赞成</b><b>“</b><b>消灭哲学</b><b>”</b><b>、</b><b>“</b><b>否定哲学</b><b>”</b><b>,这里的哲学显然是传统概念的哲学。</b><b>“</b><b>后哲学</b><b>”</b><b>的理念是反对主体和客体二分,强调人与世界合一,物我交融的生活世界,这种超越主客关系的合一与中国道家的天人合一是相符的。西方现当代一批哲学家兴起研究道哲学与禅学,以寻求解决后工业时代人们在思想领域和精神层面的困惑。</b><b></b></p>
<p><b>&nbsp; </b><b>抽象艺术自康定斯基和至上主义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尽管产生了许多流派和形式各异的艺术品,但大多还是未彻底抛弃绘画的主观性,与创造的多姿多彩、变幻无穷的第一自然的客观世界相比,前期的抽象艺术所创造的图像仍然有很多的人为因素,这些人为因素依然与画面的整体和谐有相背之处。后现代主义抽象艺术家所秉承的哲学理念,就是沿倚抽象符号的不确定性和语言的不及物性,以自然的艺术手法创造</b><b>"</b><b>第二自然</b><b>"</b><b>,显现自然,使画更接近</b><b>"</b><b>第一自然</b><b>"</b><b>的美。后哲学思想体系于上世纪</b><b>80</b><b>年代渐成,其最重要的学术主张是反对主客二分论</b><b>(</b><b>传统哲学的二元论</b><b>)</b><b>,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构筑物我交融的地球村。他们所讲的人与世界合一,物我交融之思想是经历了西方千年传统的主客关系式的洗礼之后的超越,这与老庄哲学所倡导的</b><b>“</b><b>大美</b><b>”</b><b>和</b><b>“</b><b>天人合一</b><b>”</b><b>有共通的。显然后哲学的理论体系支持着后现代抽象艺术的进一步发展。</b><b></b></p>
<p><b>&nbsp; </b><b>后现代艺术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的突破一切禁忌和界限,追求自由的精神是其基本思想。这也是其对现代艺术进行批判的一个出发点,其不满现代艺术对形式,体系,观念等的定义和束缚,不愿看到艺术创作的停滞不前,后现代艺术继续着对艺术本质的探求。这就体现了后现代艺术颠覆传统无止境之精神,表现了艺术对于颠覆旧的文化所表现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后现代艺术否定传统艺术之目的不是不要艺术,而是在寻求没有任何限制地新艺术和大自由,是先解构而后再建构的过程。</b><b></b></p>
<p><b>纵观后现代艺术,我们发现哲学的审美价值与理念产生了根本变化。美是存在于</b><b>“</b><b>在场</b><b>”</b><b>还是存在于</b><b>“</b><b>不在场</b><b>”</b><b>的几个世纪争议渐有共识。一个能超越在场,富于想象力和幻想希望的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更能传神,更崇高。希望不是空想,希望总是试图把尚未现实的东西,未显现的东西转化为现实的存在,把隐性的存在显现为存在,这种转化的过程就是后现代艺术家的追求与创造性过程。艺术家的诗意境界不要求现实的回应,其超然无为的创作为艺术性的视觉审美带来了希望。这种希望意味着冲破界限和种种桎梏,意味着从既定的现实框架中挣扎出来,希望是痛苦与幸福,黑暗与光明的转换,艺术家要实现这种转换必须要付出血淋淋的代价。</b><b></b></p>
<p><b>现代主义抽象画家和雕刻家已不再实际地描述人和对象,或仿效主题的出现,有些艺术家故意地改变它。</b><b> </b><b>他们舒展或弯曲形式,破坏形状,并且给对象以不太可能纹理或颜色。</b><b> </b><b>他们通过非现实描绘和行为来表达艺术家对这些变革的态度与观念。非写实而有传神作用的呈现自然被称为抽象的艺术作品,艺术家为精神境界的自由而创作非主题叙述的非写实或非具象的艺术。现代艺术的诸多先锋派别都是根据内在原则来构思和创作,这些构图依然受现实物象的影响和</b><b>“</b><b>暗示</b><b>”</b><b>,但这种</b><b>“</b><b>暗示</b><b>”</b><b>最终是被拆毁和瓦解,并另行创设表现性的结构。这种再造的结构是依艺术表现的内在需要而意指着艺术自身,而不是意指物之外象。后现代艺术延续着这一美学研究,提出表象的概念,认为表象是物之呈现方式,自在之物呈现给我们的东西才叫表象,它自在的状态不叫表象,只是物自身。自在之物是如何呈现给我们的呢?其途径就是自在之物发出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我们的感官进入主体内,主体利用自己的设备把这些信息转化为表象,表象就是自在之物的呈现,表象呈现给我们,我们就看到了事物。就像有线电视通过光缆把信号传递到电视机中,电视机将信号转化为图像,我们就看到了电视节目。不能说我们看到了电视信号,我们只能看到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同理不能说我们看到了信息,而是我们看到了通过我们的感官将信息转化来的表象。也不能说我们看到的是外物,而只能说我们看到的是外物的表象。</b><b>&nbsp;</b></p>
<p><b>哲学美学认为传统艺术是趋于空间化的,现代艺术是趋于时间的,后现代艺术宣称是超越时空关系的。当代哲学家卡利涅斯库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时间与自我的同一构成了现代主义文化的基础。这种同构不单单体现在现代哲学美学中,更深邃地体现在了现代艺术中。现代主义艺术对自然物象的背弃就意味着它与传统艺术的彻底分道扬镳。对抽象艺术的理论探索,沃林格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主张抽象取代移情,移情是传统艺术的追求。沃林格对现代艺术和美学的重要贡献是对艺术中抽象原则的倡导,而抽象成了现代艺术的主语形态和美学的重要范畴。呈现于他的美学思想中的抽象对移情的取代,深刻体现了现代美学思想的内在变革。尼采的酒神精神;柏格森的纯粹绵延;狄尔泰的诗性体验和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克罗奇的纯粹直觉等都是暗藏着对时间形式的追求。纯粹抽象的艺术追求审美的空间是静态的,但时间形式必然是动态的,彻底消除画面的空间感,因为人对空间的恐惧就是最原始的恐惧,人有寻求安宁的需要。纯粹抽象要为人们远离此岸,描述彼岸的神秘和宁静,使人们获得心灵的慰籍和灵魂的安宁。</b><b></b></p>
<p><b>&nbsp;</b></p>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8 21:34 , Processed in 0.0472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