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当代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哪里?</p><p> </p><p> 作者:王民生</p><p> </p><p> 关键词:当代人 想象力 创造力 有机主义哲学 划时代的文化艺术 </p><p> 所谓当代艺术是指当代人们创作的艺术。</p><p> 而我们考察当代艺术又必须考察人们的具体的艺术创作对世界艺术史的贡献。</p><p> 众所周知,艺术是无价之宝,因为人们的艺术创作彰显着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人的有价值的优秀[1]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有人问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价值几何,而不问具体哪一些、哪一件中国当代艺术品在进入艺术市场进行价值交换,其成交价格几何时,那么至少在理论上说,中国当代艺术品也可以看成是“无价之宝”,何况中国当代艺术正在处于发展过程中,中国当代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甚至是有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是世界首创的、前所未有的、划时代[2]的。</p><p> “不少西方朋友经常问我“到底什么才是中国的现代性和中国的前卫?”,或者如何界定中国的当代艺术。最近以来,一些中国策展人也开始试图以“实验艺术”(experimental art)来代替“前卫艺术”或者“先锋艺术”(avant-garde),试图重新界定中国当代艺术。其意图大概是要质疑,是否我们有必要仍然用“前卫”这一在西方已经过时的概念来定义中国当下的新艺术,或许也有追问中国目前是否还存在“前卫艺术”的意思,或者还有避免与体制冲突的问题。应当说,这种质疑是有意义的。但是,首先,experimental art (实验艺术)之一概念就象“前卫”一样也是从西方来的。至少在1960年代,西方已有不少人用“实验艺术”去界定当代新艺术。我个人认为,“实验”这一概念太被动,因为重要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什麽?特别是在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的实验方向并不明确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我们须得接受一个基本的事实前提,即从1980年代始至今的20多年里,中国的艺术家及艺术批评家一直在使用“前卫”一词来定义中国当代新艺术。这个字眼的使用,包括中国人对它的误解性的运用和西方对中国“前卫艺术”的解释本身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和前卫的标尺是什么?——— 中国现代性的另类逻辑[3] 高名潞</p><p> 经过85’美术运动,艺术家们得到了艺术创作的“自由”--相对于在以往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沦为“政治工具”的“束缚”而言,而现在又有:没有艺术大师是因为“商品经济的束缚,艺术被商品化”的说法,甚至于有当代艺术已经进入了所谓西方后现代多元的,怎样都行的时代的说法,尽管在批评家之间是多元还是多元化或者多样化还有不同争议,然而当代艺术已经进入了多元的时代的说法,已经进入了后现代式的“狂欢”,却掩盖不了原创性艺术的能力的贫乏。如:“理论家与批评家没有能力在思想建设上提供新的东西,不谈西方似乎就不会发言,这说明中国思想家在原创性上的能力太差,这不仅仅是美术界的问题,所以我相当悲观,在未来若干年内,中国美术界和文学界的批评家,包括其它领域,都是“中介公司”。它们只是把西方的“房源”介绍给了中国的“住户”,而他们自己没有“房源”,只是起“中介”的作用。.....批评不是艺术理论,而是要有针对性,必须针对某一现象、潮流和当下发生的事件、艺术家。但现在我们的艺术家没有针对性,即使有,也是把一些艺术家拢在一个栅栏之中,写一些介绍性的文章。我觉得中国的批评家在未来的责任是重大的。......批评家原思想的欠缺,导致我们只能贩卖西方的东西,这个现状我们无法绕过,如果没有这个,我们原有的东西也要失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思想的真空。......”[4]——李小山</p><p> “我很同意李小山所讲的,‘我们在各个领域都缺乏思想家’,但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首先,现在我们不管是谈到中国传统还是西方现代,所使用的话语全部来自西方,而且思维方式全部是二元对立的,如传统与反传统|官方与非官方|主体与客体.谈到全球化时,大家会提到全球对个人和本土的关系,这就是典型的西方思维模式,因此,我们怎么会有自己的思想。只有整个话语系统改变之后,这种要求才有可能。......我认为中国现当代艺术没有产生思想家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没有方法论的欲望、气氛和个人能力。西方非常完整地精心包装阐释各种理论,但我们为什么不找出自己的方法论,把自己的逻辑阐述出来,让全球来共享啊,这也是我们所有人所面临的挑战!”[5]——高名潞</p><p> “现代和前卫的标尺是什么”?其实这只不过是我们的一些理论家和批评家认为是西方发明了“现代和前卫的标尺”的概念,完全回避了: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作出原创性艺术的贡献的实质问题。“...纵观中国的历史来看,中国人是非常不情愿原创的,大部分是外来的东西侵入之后一种被动的接收或参与......”[6]——王吉祥。也许我不完全赞成王吉祥先生的观点,然而按照当代国际惯例,新的发明是指在世界范围具备新颖性,也才谈得上原创!大家可以在这个层次上来探讨有关原创艺术的问题。</p><p> 那么,奢谈“现代和前卫的标尺是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还不能发现和肯定真正能够凭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作出原创性艺术的贡献,屹立于世界当代艺术之林的中国艺术家的话。</p><p> 然而,中国当代的原创艺术能够对世界当代文化艺术领域产生积极和深远影响的希望是有的,只要我们认真负责地、实事求是地对已经发生的中国当代艺术现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就能够发现在世界当代文化艺术领域,在世界文化艺术发展史上作出原创性贡献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让我们真诚的期待着。......</p><p> </p><p> 艺术家们在创作完成一件艺术作品时,有的沏一杯功夫茶,一边品茗,一边欣赏自己的杰作;有的一面在吹着轻松愉快的口哨,一面在观赏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有的请来一支乐队,为自己刚刚完成的大作庆贺,等等……。只要艺术家们不是在世外桃园中隐居、且有仅靠吸风饮露,就能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的生活本领的超人,就会在完成一件艺术创作之后,这时的艺术家会自然而然地转向考虑这个作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果是怎么样的问题上来,否则就会给人造成“艺术家不诚实的感觉”[7]。</p><p> </p><p> 当艺术家把自己创作的艺术品进入艺术市场进行价值交换时,这时的艺术品交换价值就表现为具体的交换价格,如:成交价格等………</p><p> 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艺术批评与欣赏、策划好艺术展览、艺术博览会,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艺术市场,都需要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p><p> </p><p> </p><p> 众所周知,关于人的创造力成就的例子很多,如:在绘画艺术领域,黄宾虹创立的“五笔七墨”,达到他的绘画理想境界的,浑厚华滋效果的中国山水画,代表作--《青城山》中国画等,齐白石创立的“把民间绘画艺术中运用大红大绿色彩的手法与文人画题诗作赋和水墨书法的有机融合,达到大俗大雅,雅俗共赏效果的风格,代表作--《富贵牡丹图》等、林风眠创立的用迅疾露锋的中锋线条,画出一种流畅清秀的中国画风格,代表作--《仕女图》等,......;西方画家有:莫奈等画家创立的以科学分析景物光色色彩方法成就的印象派,代表作--《日出.印象》油画、塞尚创立的用正方体、长方体、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简化的几何形体,来概括性地表现自然万物的现代绘画风格,代表作--《圣.维克多山》油画、毕加索创立的立体派绘画艺术,代表作--《亚威农的少女》油画.........等等.<br/> </p><p> </p><p> </p><p> 问题在于:2008年,在世界首创的、既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划时代的艺术诞生后,那些仍然依赖西方已有发明创造的油画艺术、装置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来当做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理论依据的“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家”是合格的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家么?</p><p> “ 中国当代艺术在近两三年一下子空前火爆了:拍卖新高不断刷新,画廊、艺术空间的数量近乎疯狂地增长,国外画廊、基金会的不断介入……整个艺术圈似乎处于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中国当代艺术似乎在经历过“85新潮”之后又迎来了一次空前盛世,这也使得“泡沫化”成为描述中国当代艺术的最通俗字眼。2007年末,《美国艺术》上发表了一篇3位深谙中国当代艺术的国外观察员的文章——《Money Talks Madarin》来批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已经变成国际“大卖场”。在他们看来中国当代艺术好像变成了一个投机场、名利场、娱乐场,甚至已经成为了“股票市场”。中国当代艺术果真如此了吗?</p><p> 过去的20年是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形象建构的20年,同时也是被西方不断介入、解读的20年。自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之开端——星星美展时,黄锐等就明确提出“科勒惠支是我们的旗帜,毕加索是我们的先驱”的口号。此后的“85新潮运动”也是源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现实和西方大规模首次接触后碰撞出的艺术火花。国内艺术家紧紧把握住在特定的社会现实下西方当代艺术带给他们的最鲜活感受,国外则有一批老外孜孜不倦地做“推手”,如戴汉志、莫尼卡、凯伦·史密斯等人。他们为中国当代艺术争取国外展览的机会,为中国当代艺术打开了一扇观望与被观望的窗户,同时也在对西方解读着传说中的“中国”。尤其最值得一提的是,瑞士大收藏家乌利·希克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当代艺术的奖项,并为大部分中国当代艺术品“买单”。不可否认,他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操纵”了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解读的目光。</p><p> 中国当代艺术早已经不是当年的“星星之火”了,20年后,出乎西方意料地演变成为“燎原之势”。在西方看来,这势头显得“不可理喻”:拍卖行越过二级市场的限制直接从艺术家手中拿走作品,艺术家不服画廊的管理,画廊在“空间”、“艺术中心”、“基金会”及“盈利”与“非盈利”之间频频变身……和西方艺术市场的井然有序相比,中国当代艺术似乎显得“无章可循”。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方式直接扰乱了欧洲的阵脚,冲击着长时间以来代表权威的欧洲画廊体系,中国正是因这种出其不意的“招数”招来西方的批评。</p><p> 其实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一直是出其不意的:中国用了短短数十年的时间就轰轰烈烈地把西方数百年的艺术流派演绎了一遍。倘若说早期的中国当代艺术在形式上附庸西方,艺术史发展至今,技法已经近乎穷尽,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远不是20年前那种对西方流于表面的简单的模仿了。但是不管承认与否,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在实现一个由外及内慢慢内省的认同过程,这种变化让外国人始料不及。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近些年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解读都是从市场、价格等字眼开始谈起,似乎很难跳出市场的圈子。虽然市场因素也不可以排斥,因为它毕竟代表了一种认同度。人们常常从市场因素出发评论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冷静”、“沉淀”,却往往忽略了作为人类文化生产的一个方面的艺术生产在中国特定现实下复杂的根系结构。因此,把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简单地看成是一个经济学现象是不合理的,它是不能被孤立地看待的。因此,西方视野下的中国艺术一直都是四不像的:早期的西方目光被部分西方人所左右,多少带有些后殖民的色彩;现在的西方又被市场左右,没有深入理解中国本土文化的建构。这其实涉及到了西方与中国文化交流中最为关键的问题——看与被看的问题。西方怎么看待迅速蹿红的中国当代艺术,怎么样做到“原汁原味”地解读中国当代艺术而不是对中国当代艺术止于表面的价格上的考量,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同时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怎么样才能确立一种主流的价值观,以及以什么样的文化身份出现在西方的视野里也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文本来源于藏品艺术网《雾里看花当代艺术》作者:佚名,(责任编辑:王泽瑞) </p><p> </p><p> “当代艺术高台跳水</p><p align="left"> 中国有句老话:最后进门,最早出门。意思是艺术品和古董这类不能当饭吃而纯粹看看玩玩的消费品,通常是在一个家庭温饱问题完全解决后才抱进门的,而一旦财务出现危机,也总是第一个夹出去变现。这个道理其实也适用国际社会,早在去年10月份,次贷危机刚刚显露一对“獠牙”时,西方国家一批先知先觉的收藏家就大量抛售中国当代艺术品了。美国收藏家霍华德.法伯将他收藏的44幅中国当代油画全部送拍——有点清仓的味道。今年4月,仕丹莱收藏基金也将108件中国当代艺术品在香港苏富比以一个专场形式悉数抛出。而此时,大多数中国内地收藏家还信息不明,对此举动迷惑不解。还有一部分收藏家和拍卖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采取不承认和回避现实的态度,还在叫嚷“中国当代艺术升值空间无限”。上海也有一些拍卖公司认为,次贷危机是美国金融界的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向好的,何况还有<a href="http://2008.sina.com.cn/" target="_blank">奥委会</a>的效应,个人与企业需求旺盛,市场空间巨大。此时中国内地的春拍还没有大面积溃退,所以他们有充分理由想象秋拍的再次蹿升。</p><p> 但很快,现实开始教育收藏家了。今年11月结束的中国嘉德秋拍——嘉德向来是中国拍卖业的风向标——寒风袭来,被大家看好的中国油画雕塑专场分上下两场,拍品充足,但成交率仅为52%和54%,成交额为510万元,与上半年的嘉德春拍油画雕塑2.4亿的成交额相比,大幅缩水近两个亿。</p><p> ......</p><p> 画廊大甩卖或者转产</p><p align="left">拍卖市场一直是画廊业最直接的参照系,拍卖现场的气温骤降,画廊马上咳嗽感冒。据上海一家画廊老板称,在画廊集中的西区,以及在画廊驻扎的一些创意产业园区,买画的人明显减少,有些画廊连着一个星期吃白板,有些老板准备撤退了。而一些投资当代油画的收藏者连呼套牢,“连喝茶的钱也没有了”。</p><p> ......</p><p> 中国古代艺术品何为抗得住风险</p><p align="left">在中国当代艺术品屡遭败绩的情况下,中国古代艺术品却坚挺如常,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p><p align="left">工美拍卖公司总经理廉亮对记者说:“这次赶来竞标大石斋藏品的买家,基本上都是唐云先生的崇拜者和中国传统艺术的痴迷者,他们是出于一种强烈的感情来举牌的,不怎么在乎国际金融风暴。而当代艺术品不一样,大多数人是为了投机而收藏的,从买进的那天起就想到何时出手。”</p><p>......可以说,中国古代艺术品是有坚强的支撑点的,具有很强的抵御金融危机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p><p>......马未都还认为,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来源好,也就是传承清晰,收藏家来自世界各地,是忠实的收藏家,投机成分很少,他们保证了中国古代艺术品,是支撑起这个价位的主要力量。</p><p align="left">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艺术是一种可以再生产的商品,而中国古代艺术品拒绝复制。那么在保证一定存世量的前提下,拍卖交易市场中的本质特性就是——稀缺性。这种稀缺性在可流动资源逐渐减少的背景下,拍品征集难度必然加大。……</p><p> </p><p> </p><p> 如此一来结论也清晰了,至少在未来的一两年里,中国当代艺术还有很大的下跌空间”[8]这样的观点,在信息严重不对称和在2008年,世界首创的、既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划时代的艺术诞生后,那些仍然依赖西方已有发明创造的油画艺术、装置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来当做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理论依据的所谓的“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家”,对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严重误导,在其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家的责任感的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可想而知。那么在这种前提条件下,2008年世界首创的既属于中国的又属于世界的、划时代的艺术品,仅单件的参考评估价值可能在三亿以上,在理论上比现在世界上被称为“最贵的”美国艺术大师波洛克的一件抽象绘画艺术代表作品的市场交换价值1.4亿美元还贵[9],其稀有程度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p><p> </p><p> 然而比起所有有限的、具体的艺术品的货币价格表现--无论是已经以“天价”成交的艺术品还是“一件划时代的艺术品的可能的货币价值”更高贵的是:人的有价值[1]的优秀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这是无限的、生生不息的人的自主创新精神.........</p><p> </p><p> 这意味着中国当代艺术家通过创作可能创造的价值和意义是前所未有的、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p><p> </p><p> </p><p> </p><p> </p><p> </p><p> </p><p>注:[1] 参阅:《走向创造的境界》周宪 著 吉林教育出版社</p><p> [2]参阅:中国艺术批评网:《世界首创聚彩画艺术》、《有机主义哲学》,作者:王民生</p><p> [3]文本来源:TOM美术同盟</p><p> [4]、[5]文本来源:2004年1|2004 030<<当代美术家杂志>> 59</p><p> [6]文本来源:中国少儿美术教育网美术老师 王吉祥</p><p> [7] 参阅:《艺术的涵义》作者:澳〕德西迪里厄斯·奥班恩 著(孙浩良等译) 学林出版社</p><p> [8]参阅:美术同盟,《张晓刚们·卖火柴的小女孩?》撰稿.沈嘉禄(主笔)</p><p> [9]参阅:百度搜索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 18:23:0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