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28|回复: 0

郑九蝉《将军望》的小说意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1 22: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br/>以人格超越苦难<br/>--郑九蝉《将军望》的小说意识</p><p>高松年</p><p><br/>很高兴读到了郑九蝉的长篇小说新著《将军望》。看得出来,这是一部他十分用心去写的书。书中所刻划的他的父辈人物关光明将军,是他心目中的一位真正的英雄。但可以看得出来,他在刻划这个人物时的创作意识,已与传统的创作方法有了很大的不同。透过这部小说,可看出在郑九蝉的创作中,人本意识已有了进一步的觉醒和确立。在小说对于主题思维的阐释之中,已自觉地注入了文化意识、苦难意识、地域意识、神秘意识等种种充满现代色彩的小说意识,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审美内涵。<br/>先说小说中对文化意识的渗透。《将军望》写了关光明将军近百年的人生经历。但这些还都是一些外在的东西,作者所要表达的则是这个人物面对曲折人生的心灵态度。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书的最后,在关光明将死之时,正在党校学习即将结业的关天和突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父亲关光明走到他面前,伸出手来,给了他五个大铜钱,并说:我们关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传世,唯有这五个铜钱是袓上传下来的,关家现在没有一个人是适合继承这五个铜钱的,想来想去就传给你吧。关天和接过铜钱,反过来一看,见上面刻了五个字:仁、义、礼、智、信。这时,关天和被这个梦吓醒了,他预感到父亲要走了。紧接着接到的电话证实,父亲的确走了。我以为,这个梦就是诠释这部书文化主题的一个"思想之眼"。郑九蝉在书中就是通过对关光明这个人物的塑造,来表达对于包括仁义礼智信在内的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的肯定和颂扬的。关光明一生都是执守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信仰和为人处世的原则。他也坚信,家族的发达乃至国家的发展,都不能与这些为人处世的道德原则相背道而驰。所以,他想来想去,要把这个"传家之宝"传到当市委书记的儿子关天和的手中,希望经过他而得到发扬光大。这种思想,实际上也透露出了作者的思想态度。因此,在这一点上,关光明一生的作为,是得到作者的全面肯定的。我们看到,关光明从进入黄浦开始,先后经历了北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直至文化大革命以及后来的改革开放。在关光明将近百年的人生经历之中,他的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翻江倒海、曲折多变的。这期间,可谓是苦难多于欢乐,逆境多于顺境。但,不管欢乐多么短暂,处境多么艰难,他始终能以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法则来泰然处之,以高尚的人格去直面并超越苦难和艰辛。当然,书中也写了政治和社会的变幻,但,这些都是生活的表层现象,作者在本书中的描写重点,显然并不在于从社会学角度对于政治变幻、社会风云的展示。作者写这些的目的,从深层看,就是在于要写出关光明在面对生活的各种曲折变幻时,他对于生存态度的选择,要写出在苦难和挫折之中,他的生存状态中的人格表现和道德风貌。<br/>为了突出关光明的磊落胸怀和高尚人格,突出他对于"仁义礼智信"传统道德信仰的执守和坚持,书中也写了一批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的人。这些人物的出现,一方面给关光明的生活带来了恶运,同时,也在考验着他面对恶运而所作出的对于生存态度的选择。在鲜明的对比之中,也就更加凸显出了关光明人格风貌的高尚和磊落。<br/>值得一提的是,小说所写的是一个生活在特定地域的人物故事,因此,人物的性格风貌之中,有着明显的地域性文化人格色彩。所以,在郑九蝉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探讨之中,其实,也是寄寓了对地域性文化精神的一种思考。因此,我以为,小说写了家族的荣衰,写了政治和社会的变幻,这些都只是一些导具,这部小说的本质,是在于思考执守一种高尚的生存文化精神对于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br/>我感到,在这部小说中,还渗透着一层神秘意识。在书中可看到,村子里关光明等几个年轻人当年决定一起去黄浦进入军界,就是听从了算命先生的指点。后来,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又都无不应验了算命先生当年的预言。二姐出生,算命先生预言,她将是关光明的一个克星,不仅为人凶险,不讲情义,而且关光明也将因她而喪命。后来在他们父女的相处之中,均一一应验了算命人郑天启的预言。最后,关光明也的确是死于二姐错误的医嘱。关天和出生,郑天启为他算了最后一命。后来,关天和的生活遭遇,又均和郑天启所留下的籖语无不一一相符。好像关家命运的一切,在近百年以来,一直是受着一种神秘的至高无尚的力量所控制着、左右着。这不由得使人感到有点不寒而憟。<br/>当然,我并不认为郑九蝉相信宿命。但他的这种写法,确实与欧美小说寄寓着某种象征意义的魔幻和荒诞又不一样。小说中带有宿命色彩的情节的出现,多少可以反映出在逆境和苦难之中挣扎的人物的一种生活态度。关光明明知命运多舛,明知自己将来将死于女儿之手,但仍能坦然而处之,也是表明了他的一种临危不惧的胆魄和胸怀,一种为他人所不能的可贵品格。因此,我宁肯把这种带神秘色彩情节的加入,看作是作者为了凸显人物文化品性的一种曲笔,是为了增加小说可读性的一种艺术性尝试。当然,也并不排除在作者思想的深层,对于生活的多变,有着某种不可解的困惑之点。</p><p>                (2007年11月2日于杭州邻农斋)<br/></p>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9 01:05 , Processed in 0.0494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