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03|回复: 1

[转帖]卓儿:“村子”没了,“村长”还在——伊灵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4 13: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村子”没了,“村长”还在——伊灵印象</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卓儿</p><div><font color="#494949"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font size="1" style="FONT-SIZE: 32px; FONT-FAMILY: 幼圆;"><strong>在</strong></font>圆明园南侧有一个福缘门村,昔日冷泠清清、默默无闻,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却变成了一块艺术的风水宝地,蜚声中外。这不仅仅因为它紧靠圆明园,花香草绿风景秀丽,更主要的是当年国内一拨一拨的画家来到这里安营扎寨进行绘画创作。他们心存理想,放逐人生,艺术与贫穷成为他们所拥有的全部财富。“圆明园画家村”由此得名。</font><font color="#494949"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nbsp;&nbsp;</font></div><p><font color="#494949"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圆明园的废墟颓败而卓绝,丰富的文化内蕴和神秘的气息辐射而来,激扬起画家内心涌动的创作激情。圆明园画家村的画家们是一群艺术的殉道者,他们用年轻的生命追寻着一个又一个艺术之梦,伊灵便是其中的一员,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代表性人物。伊灵本名郭新平。1983年,23岁的他从上海出发,用了四年半的时间骑自行车环国旅行,沿途采风摄影绘画。伊灵61年生人,满脸大胡子,因为进驻圆明园画家村较早,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村长”。</font></p><p><font color="#494949"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然而,随着九十年代中期圆明园画家们的被遣散,圆明园画家村也不复存在。而亲历和见证过圆明园画家村的“村长”又怎会忘记那片留下了他执著探索的足迹的风水宝地?怎不怀念那个“再生的蒙马特尔”?</font></p><p><font color="#494949"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伊灵离开圆明园画家村后就随同其他画家们落户到了宋庄,作为自由艺术家的新聚集地,宋庄再一次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伊灵在此过着清淡自在的独立创作生活,十年来始终如一地在画面上经营着具有视幻感的个性图式。在可以大致辨识具体形象的轮廓线内,表面隐秘、迷幻的图式一直存在着具有视觉流程性质的阅读线索。他常常作不经意地书写、描画,在儿童涂鸦式的语言中直接挪入日常生活和内心影像的真实内容。他习惯用纷繁的对比色层层累积画面线条,获得一种喧闹、密实、饱满的视觉效应。日常性的绘制工作在自我限定的形式语言轨道上作重复、反复的非逻辑化推进,已经成了伊灵独特的精神面貌,并透露出长期的重复劳作本身默默彰显的观念化特征。他似乎永远在画同一种样式的自我程式化、克隆化作品,这种极端的接近精神苦修的艺术状态反而与显明的风格主义目的无关,体现出艺术与生活逐渐同一化的日常态度。</font></p><p><font color="#494949"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在伊灵的画室,我听到了他对过去、现在及将来的评说与描述:经历就是文化,经历也是一种财富。我经历的越多,就越想画画。画画是一种言说,一种表情。画得越多越不想画,因为画画很累。将绘画当成一种职业是最艰难的事,但它充满爱和自由。对于我,艺术最大的魅力是充满神秘的召唤,使我忘却现实的苦难。艺术是不朽的生活。</font><font color="#494949"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nbsp;</font></p><p><font color="#494949"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我很庆幸,在十几年过去的今天,依然能听到来自圆明园画家村的声音在倾诉,这声音是我们追忆昨天的一种陪伴,让我们在通往明天的道路上不会孤独——“村子”没了,“村长”还在!</font></p>
发表于 2007-11-24 20: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代问卓儿好。好手笔。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9 01:11 , Processed in 0.0438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