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2007年9月19日,“九一八”事变76年后的第一天。这一天,《浩气长流》创作组在重庆北碚举行了具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活动。一为历时两年、沤心沥血创作的巨制最后完成办一个总结;二是通过到重庆北碚双柏雨台山祭拜自忠将军,告慰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灵亡魂。再现历史真实,张扬民族正气,呼唤世界和平正是此画的创作初衷。<br/> 在王康、欧治渝、牟群、马一丹、江碧波等一批来自民间的史学家、艺术家、理论家、学者及热心人士艰苦努力下,《浩气长流》这一部巨型长卷史诗国画终于得以完成。<br/> 《浩气长流》长卷高2米长达近800米,用中国传统笔墨书写了为抗战作出巨大贡献的仁志士和为国捐躯的将士形象,再现了抗日战争中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民族品格,把近百多年来写在历史上和憋在内心中的荣侮一扫而光,极大地舒展了民族正气,用惊世骇俗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而且必定在今后显示出它无法估量的的价值。画卷上弁言写道:民无信不立,国无位不尊,人类无和平不存。他们为保家为国而战,也最终为实现人类和平而战。样画包装盒四面的内容如下: <br/> 国于天地<br/> 必有与兴</p><p> <br/> 周虽旧帮<br/> 其命维新</p><p> <br/> 筚路蓝缕<br/> 存亡继绝</p><p> <br/> 负下起元<br/> 否极泰来</p><p> 总策划人王康先生说:“这幅画从历史意义上讲不是纯粹的艺术品,我们的创作初衷也没不在这里。在创作的过程中,这个创作团体没有鲜花,没有任何慰问,没有一分报酬,甚至有的朋友画瞎了眼、经历了生离死别之痛,但是,我们创造了奇迹,摆脱了人们孜孜以求的名和义,摆脱了可怜的狭隘民族观,我们高尚了一把”。他接着说:“但是,这只是民间立场,是一群有民族责任感的人对民族精神的伸张和重写”。<br/> 黄昏时分,来自海峡两岸、老中青三代人,肃立在张将军的墓前,深深地鞠躬,然后点上三柱香,毕恭毕敬地插上。</p><img src="http://blog.sina.com.cn/tianjinghong" border="0" al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3 2:35:3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