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27|回复: 4

[转帖]展览开幕标题被揭——到底谁有“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6 17: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align=center><STRONG>展览开幕标题被揭——到底谁有“病”?</STRONG></P>
< align=center>?来源:Tom 专稿??冯秋红</P>
<DIV  align=center><IMG src="http://arts.tom.com/img/assets/200601/200614-bing-00.jpg" border=0> </DIV>
< align=left>一场以“病”作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览3日在南京市美术馆开幕。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展览的主题“病”这个字却在展览前夕被人揭掉,只留下了一个空白。策展人郭海平气愤地说:这种行为本身就表现了一种病态,一种“讳疾忌医”的国民心态,“譬如人得了癌症,却不许人说,反而要人说,很好很好”。为了表示抗议,一位艺术家蘸了白水在被揭字的空白处反反复复写“病”这个字。</P>
<><BR>  展览主题是透视“病”</P>
<>这场名为《病:我们今天的艺术》的当代艺术展主题是透视人类体内体外的各种“病”,它集聚了南方一批最活跃的当代艺术家,展览的形式堪称光怪陆离。记者赶到展览现场时,就被铺在门口的各色鲜艳的糖果绊了一脚——原来这是一件名为《没毒》的行为艺术作品。作者王轶琼将几十斤糖果拼贴在美术馆入口的台阶上,为观众制造了一点进入美术馆的障碍。王轶琼声称:“这些糖果都没有毒,你们可以放心进入美术馆,同时也可以捡起来食用。”但他隐喻的其实是很多蔬菜鱼肉受污染的现状。此外,一个不停旋转的人头表现了《晕》;一张人脸的照片仰视91只从天而降的婴儿奶嘴叫《望梅止渴》;一张靠背椅上画了人身狗头画面……这些场面,看起来都古怪十足,而又晦涩难解。 </P>
<><BR>  “病”字被揭变成“无主题”</P>
<>一到展览现场,触目所及的就是《病:我们今天的艺术》的展览标牌上,"病"字被揭掉了。记者采访得知,这是美术馆有关负责人亲自所为。但这位负责人不愿对记者谈及原因,只说:"这个'病'字不太好,一般人看了会不高兴。"</P>
<>据记者了解,美术馆此次对展览其实相当支持,没有收任何场地等费用。那么又何必把展览的主题字揭掉?据知情人士透露,是迫于有关方面的压力。策展人郭海平本来对"病"这个主题特别得意,现在突然变成"无主题变奏",他气愤地说: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病态行为,"中国人的传统心态就是皆大欢喜,譬如人得了癌症,却不许人说,反而要人说,很好很好。"记者随后看到,一位艺术家捧了杯白水,开始反反复复在被揭字处写"病"这个字。一刻钟后,美术馆负责人终于忍不住走过去对郭海平说:"好了,不要再写了,你这不是为难我吗?!" </P>
<><BR>  很多观众觉得“好玩”</P>
<>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展览去的观众不少,以年轻人居多。对于"揭字",不少人觉得"没有必要","本来没事儿,反而要闹出事儿来了。"也有人调侃说:这种"揭字"的行为本身就是一件耐人寻味的"行为艺术",它表现的正是当代人精神领域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但对于作品,不少人只是觉得好玩。如一件名为《梦话》的装置,墙上绑了一个枕头,附有一对耳机,不少人好奇地上去,把耳机戴在耳朵上,就可以听到传出来的梦呓声。 </P>
<P>艺术家的态度也有分歧。有人很愤怒地认为"艺术遭到了行政指令的干涉",也有艺术家觉得可以理解。艺术家顾小平对记者说,其实当代艺术是有自己的文化特质的,就是表现的是鲜活的东西,它在表现当代生活的时候很直接,不需要拐弯抹角。但是现在很多人看当代艺术的目光都是很怪异的。这说明,在艺术圈内,艺术家们彼此能够心领神会,但一旦走出了艺术圈,当这些作品面对社会的时候,观众却常常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不解疑问。这次的揭字事件,其实暴露了艺术观念的冲突以及当代艺术如何被社会接受的问题。</P>
<P align=center>
<TABLE cellSpacing=5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DIV  align=center><IMG src="http://arts.tom.com/img/assets/200601/060104125344200614-bing-01.jpg" border=0></DIV></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5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DIV  align=center><IMG src="http://arts.tom.com/img/assets/200601/060104125357200614-bing-02.jpg" border=0></DIV></TD></TR></TABLE></P>
发表于 2006-1-11 16: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都是病人。时代的症候。
发表于 2006-1-11 17: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东.
发表于 2006-1-22 23: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5>关于《病:我们今天的艺术》展用清水写“病”字事件 <BR></FONT>刘绍隽<BR><BR><BR>说实在直到今天之前我一直没有过多去想这一行为事件。对我来说,在我需要表达强烈的感受之时,我用我的艺术方式完成了针对现场问题我想要表达指责和反对的。在大家看来应既出乎意料又一目了然。<BR><BR>从美术馆的空间意义来说,一个官方意义的美术馆展览了“病”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就自然带上了和自身意识形态自相矛盾自我嘲讽的意味。我们不能说官方的主流意识是完全同当代艺术对立的,因为它的怀揉政策正向当代艺术的神经渗透---在今天谁还能视而不见当代艺术的存在及其应有的社会意义?然而“病”这个具有敏感气息的字眼,在越过官方意识脆弱的底线之时,权力的拥有者的暴力意味就此显露出来:作为文联的领导所代表的“文化领域”的权力和意志,在开幕前他们实施了揭掉这个看得惹眼很不舒服的红色的展览标题“病”字的行为。所以,之后参观者进入了一个没有了主题字的展览。如果任其这样,在失去标题字的原因明了之后,参观者将会对当代艺术家忍气吞声的妥协气质与当代艺术标榜的那种内在反叛精神气质不相符而对当代艺术生出些疑问。因此,在文化领域的隐形斗争中,权力意志强奸了自由表达的真实场景。<BR><BR>当然,当代艺术还不至于到此境地。<BR><BR>当“病”气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弥漫在我们的笑谈之间,这样的强权手势让我们的“病”体更加不适。当身心的极度不适时将会作出应有的反应。<BR><BR>因此,在开幕前去展厅的路上听老郭讲到下午开幕时这个“病”字将被他们揭去时,这个现场的抗议行为方案在交谈中很快出现在我脑中:开展后用毛笔蘸着碗中的清水在揭掉“病”字的地方反复书写“病”字,直到一碗水写干。这个不断重复水写的“病”字自然散发着不可言喻的病气,有让人语塞而又回味的禅意。<BR><BR>这一行为是针对现场的,指向是明确的:展览的主题字我们还可以用艺术的方式让它存在!表明了一个当代艺术家或当代艺术针对强权势力的一个姿态,一种内在气质。也是我的言说的权力和立场,并且显现了它的特殊性,象策展人郭海平所分析:“过去,往往艺术家会用相对暴力倾向的艺术作品提出问题,而这次偶发性抗议艺术行为的情形正相反,官方揭字行为突出了文化暴力的因素,而艺术家却采用了文明智慧的艺术手法现场予以回击。整个事件的社会效应给这个文化暴力的行为是有力的反击。”<BR><BR>当然,这一艺术行为是文联的领导们无法预料的,也是他们业务能力所不能触及的。他们以为一种体制的强权就能控制或捏死当代艺术的表达欲望,最后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发表于 2006-2-8 12: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pecter</I>在2006-1-22 23:08:08的发言:</B><BR><FONT size=5>关于《病:我们今天的艺术》展用清水写“病”字事件 <BR></FONT>刘绍隽<BR><BR><BR>说实在直到今天之前我一直没有过多去想这一行为事件。对我来说,在我需要表达强烈的感受之时,我用我的艺术方式完成了针对现场问题我想要表达指责和反对的。在大家看来应既出乎意料又一目了然。<BR><BR>从美术馆的空间意义来说,一个官方意义的美术馆展览了“病”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就自然带上了和自身意识形态自相矛盾自我嘲讽的意味。我们不能说官方的主流意识是完全同当代艺术对立的,因为它的怀揉政策正向当代艺术的神经渗透---在今天谁还能视而不见当代艺术的存在及其应有的社会意义?然而“病”这个具有敏感气息的字眼,在越过官方意识脆弱的底线之时,权力的拥有者的暴力意味就此显露出来:作为文联的领导所代表的“文化领域”的权力和意志,在开幕前他们实施了揭掉这个看得惹眼很不舒服的红色的展览标题“病”字的行为。所以,之后参观者进入了一个没有了主题字的展览。如果任其这样,在失去标题字的原因明了之后,参观者将会对当代艺术家忍气吞声的妥协气质与当代艺术标榜的那种内在反叛精神气质不相符而对当代艺术生出些疑问。因此,在文化领域的隐形斗争中,权力意志强奸了自由表达的真实场景。<BR><BR>当然,当代艺术还不至于到此境地。<BR><BR>当“病”气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弥漫在我们的笑谈之间,这样的强权手势让我们的“病”体更加不适。当身心的极度不适时将会作出应有的反应。<BR><BR>因此,在开幕前去展厅的路上听老郭讲到下午开幕时这个“病”字将被他们揭去时,这个现场的抗议行为方案在交谈中很快出现在我脑中:开展后用毛笔蘸着碗中的清水在揭掉“病”字的地方反复书写“病”字,直到一碗水写干。这个不断重复水写的“病”字自然散发着不可言喻的病气,有让人语塞而又回味的禅意。<BR><BR>这一行为是针对现场的,指向是明确的:展览的主题字我们还可以用艺术的方式让它存在!表明了一个当代艺术家或当代艺术针对强权势力的一个姿态,一种内在气质。也是我的言说的权力和立场,并且显现了它的特殊性,象策展人郭海平所分析:“过去,往往艺术家会用相对暴力倾向的艺术作品提出问题,而这次偶发性抗议艺术行为的情形正相反,官方揭字行为突出了文化暴力的因素,而艺术家却采用了文明智慧的艺术手法现场予以回击。整个事件的社会效应给这个文化暴力的行为是有力的反击。”<BR><BR>当然,这一艺术行为是文联的领导们无法预料的,也是他们业务能力所不能触及的。他们以为一种体制的强权就能控制或捏死当代艺术的表达欲望,最后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DIV>
<p>写得好啊!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8 22:33 , Processed in 0.04974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