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07|回复: 1

尔冬强:ARTDECO的幽灵正回到上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9 11: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align=center><STRONG>学者摄影家接受专访谈上海装饰艺术</STRONG></P>
< align=center><IMG src="http://pic.thebeijingnews.com/culture/0898/2006/12-19/0013@72929.jpg"></P>
< align=center>尔冬强在他的工作室展示《上海装饰艺术派》。</P>
< align=left><SUP><STRONG>人物名片</STRONG></SUP></P>
< align=left><SUP>尔冬强摄影家。20多年来,出版了几十本画册,也拥有了几万件的藏品。集摄影家、旅行家兼收藏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尔冬强,被西方媒体称为学者型的摄影家。</SUP></P>
< align=left><SUP><STRONG>名词解释</STRONG></SUP></P>
< align=left><SUP>ArtDeco:装饰艺术《上海装饰艺术派》:凝聚了尔冬强20多年心血的摄影画册,是亚洲第一本全面探讨装饰艺术风格的专著。</SUP></P>
< align=left><SUP>尔冬强正在举行的“上海ARTDECO”摄影展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受上海人的欢迎,虽然尔冬强是上海人,展览也在上海举行,也许是因为国内的人还心急火燎要往前冲,没有心情暂停下来回顾中国现代设计史上的诸多环节。</SUP></P>
< align=left><SUP>反倒是在海外,尔冬强关于上海ArtDeco的摄影作品和研究更受关注,日本、迈阿密、墨尔本这几个排在尔冬强行程计划中的城市,都与他关于ArtDeco的活动密切相关。他试图从过去的上海和现在的上海的建筑、家具、器物的对比中发现有关中国人对时尚生活的想象和体验,以及这个城市本身演变的秘密。</SUP></P>
< align=left><SUP>12月9日开幕的这个展览,展出了他拍摄的50余幅关于上海ArtDeco建筑的照片。少有人知的是,尔冬强从二十年前就开始研究和收藏上海的ArtDeco建筑、家具和电器,拥有丰富的ArtDeco藏品和资源,从最新出版的《上海装饰艺术派》(ShanghaiArt Deco)一书中可见一斑。</SUP></P>
<P align=left><SUP>除此以外,还有一个为期15年的西部视觉文献计划在启动中。51岁的摄影家打算背着大大的摄影包,继续走下去。</SUP></P>
<P align=left><STRONG>ARTDECO在人的生活中</STRONG></P>
<P align=left>新京报:ARTDECO这几年有点热门起来了,除了上海,好像很多地方都在谈这个概念。</P>
<P align=left>尔冬强:我在成都、南京都发现有地产商用ART DECO来宣传自己的楼盘,南京还有人说自己修建了南京第一座ARTDECO建筑,真是笑话,南京六七十年前就有ARTDECO建筑了,南京、武汉、天津这样的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几乎都有ARTDECO建筑的遗迹,当然上海最集中,因为它本身就是当时的商业、文化和艺术中心。</P>
<P align=left>新京报:上海人当年拥抱ARTDECO的原因是什么?</P>
<P align=left>尔冬强:因为那是国际性的潮流,只有上海最能接触到这些潮流,也有经济基础。现在经常有人说上海人“崇洋”,是一种批判的姿态,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这其实是对现代文化文明的眺望。</P>
<P align=left>最有意思的是,1949年具体的生活并没有完全和以前断开,ArtDeco建筑、家具等其实在1949年以后还没有淘汰,像花露水瓶子这样的用具还是用以前的模子生产,所以ARTDECO其实还在人的生活中。</P>
<P align=left>新京报:在接近二十年的拍摄中,也是上海不断演变的二十年,拆迁、怀旧轮番上演,你自己也是别有感触吧。</P>
<P align=left>尔冬强:我以前出过一本《最后一瞥》,当时就想到很多建筑真的是只能最后一瞥了。</P>
<P align=left>这次整理这个展览和《上海装饰艺术派》这本书的时候,我产生了新的想法,想专门出一本关于近代建筑师的书,我觉得他们的设计非常有价值。</P>
<P align=left><STRONG>当代设计还不成气候</STRONG></P>
<P align=left>新京报:你认为上海ARTDECO最有意义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值得珍视的遗产吗?</P>
<P align=left>尔冬强:首先是外国建筑师来设计西洋建筑,然后就是留学回来的和本土成长起来的设计师开始推波助澜,而且他们中很多人也有把本土文化和西方设计结合的明确观念,他们觉得自己有使命感要寻找两种文化的结合。如果顺利发展下去,可能会发展出很完美的中国现代设计。</P>
<P align=left>新京报:有趣的是,金贸大厦这样的当代建筑被认为是当代新一波ArtDeco风,同时,上海再次成为全球资本关注的中心,各种建筑、设计又一次拥进来了。</P>
<P align=left>尔冬强:上海的大发展有两个时期,一个就是最近十多年,另一个是解放前的1930年前后,当时外国资本和国民政府也有很多发展计划。这几年大家开始怀旧,好像是Art Deco的幽灵又回来了,但是我们要问的是这次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什么,一种新的、真正上海的风格能建立吗,还是只是模仿以前的东西?</P>
<P align=left>新京报:上海的年轻设计师在建筑、服装等方面的设计越来越活跃,你怎么看他们的设计?</P>
<P align=left>尔冬强:当代设计有气色,但是还没有成气候。虽然研究上海ArtDeco,我倒不觉得一味去追寻历史、模仿有问题,但是如果片面地学习现在的欧美流行样式,也一样有问题。关键是怎样发展出自己的方法和观念,我感觉现在建筑师都在自己玩,缺乏共识去集体探讨基础性的问题,其实社会责任感也不足,就好像好多老房子一样,七八十年后看来还是非常精致,但是现在很少有建筑师考虑自己的房子在100年后还能不能看,基本上都跟着商业要求走了,没有自己的坚持。</P>
<P align=left><STRONG>为西部拍摄“视觉文献”</STRONG></P>
<P align=left>新京报:你现在的兴趣好像转向了西部,为什么从近代、上海转向遥远的地方?</P>
<P align=left>尔冬强:四五年前上海兴起怀旧风潮,很多人开始拍摄上海,我不愿意凑这个热闹,以前我曾经去西部拍摄过风光,觉得越来越有感觉,所以近几年比较明确地从近代转向古代,开始拍摄西部考察历史文物。我发现其实古代和近代、外国和中国是联系在一起的。</P>
<P align=left>文化交流不是从近代才开始,在古代就有很多。五年前拍摄西部,开始只是想做丝绸之路,但是现在我发现其实有很多题目可以做,出几十本书没有问题。</P>
<P align=left>新京报:你独自一人背着相机拍摄,然后在自己的香港出版社出书,其中一部分还在自己开的书店卖,怎样养成这种独立工作的方式的。</P>
<P align=left>尔冬强:开始也是逼出来的,国内当时没有人愿意出这个大的画册,1990年我带着五部书稿去纽约,本来谈好要出的,但是后来因为观念上有冲突没有出成,干脆就自己成立出版社,自己拍摄、自己出书。</P>
<P align=left>很多事情我都超前,八十年代辞职,到九十年代当时大家都买中式家具,ARTDECO风格的家具很便宜,我全凭自己喜欢就买了很多手摇电唱机、照相机、打字机、匾额,以前放在我的私人博物馆中,后来那地方拆了,我只好换个地方。</P>
<P align=left>但是我也不是完全靠个人,比如一些项目我也和学术机构、商业机构有合作,我觉得这不成问题,关键是调整自己,知道自己的长期目标是什么,要不断积累。</P>
<P align=left>新京报:想过换种玩法吗?</P>
<P align=left>尔冬强:现在观念摄影很热门,大家都要玩观念摄影的样子,但是我觉得摄影还是有记录历史、现实的作用,还是有许多可以做的工作。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不为所动,坚持自己拍摄、研究。我每年有8个月时间在外面拍摄,回到上海就忙出版的事情,很少有玩的时间。</P>
<P align=left>新京报:你的画册太贵,买书的几乎都是外国人,为什么不做小点的,也许会更畅销。</P>
<P align=left>尔冬强:以前也有人提这样的建议,可是我拍照都没有时间,更没有精力去做这样的事。现在中国人觉得贵,不要紧,还有西方人在读,他们会买,但我想以后肯定中国人也会去看,因为很多第一手的图片都是我拍的。这样的书当然不可能畅销,只能每天慢慢卖一些,但是这样够了,能支持我持续工作下去。</P>
<P align=left>采写/本报记者 周文翰  来源:新京报</P>
发表于 2006-12-19 21: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P>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8 21:52 , Processed in 0.02689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