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17|回复: 2

关于诗歌“恶搞”事件及兼论“往下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6 22: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诗歌“恶搞”事件及兼论“往下看”</P>
<>2006年的9月对于诗歌来说是个黑色的九月。由于诗人赵丽华被网民“恶搞”而引发了一次可以说是继80年代以来最严重也最广泛的诗歌大讨论。但不幸地确是,我并没有在这次事件中看到诗歌界所作出的积极有效的反应,相反,我看到了一系列的将诗歌推向崩溃边缘的丑陋事件。诗人们似乎并不关心诗歌的生存现状,而是始终纠缠在赵丽华身上,一时间“挺赵”成为网络上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加上韩寒的攻击,使得部分诗人怒火难耐,终于也开始了破口大骂,这不禁让我感到悲哀了。一个诗人居然也会公开叫骂如同泼妇?</P>
<>难道就真的没有人来关注诗歌本身?难道中国的诗歌就没有一点点值得去反思的地方?难道诗人就永远是对的而不允许一点异议的发生?</P>
<>但可惜的是,我确实没有看到任何一位诗人针对此事件来积极地反思诗歌本身。我想举一个可能在某些人看来并不太恰当的例子,那就是如果我们中的任何人买到了假货,那是肯定会火冒三丈而要求赔偿的,诗歌作为一种阅读产品,其同样面临着“打假”的问题。当然,我在这里并没有批评赵丽华或任何具体的人的诗歌的问题,而只是宽泛地提出这个观点。</P>
<>我们的诗歌发展到现在,个人认为是必须应该有一个反思和总结的必要了。中国的诗坛可以说从来就没有平静过,有人肯定就要说了,我们一直在争论啊,我们一直在反思啊。但是,请问,我们的反思、我们的争论什么时候真正涉及到了我们的读者和接受者?当80年代有人提出“不懂”的问题时,大概还有部分读者加入了讨论。而进入90年代呢?历次关于诗歌的讨论又有哪一次有我们的读者参与了呢?甚至诗歌界内部还将所谓的讨论发展到了双方大打出手的地步。诗歌界自己就造就了大批的丑闻而掩着自己的耳朵,现在有人来指出问题了,当然,火山也就喷发了,难道中国的诗歌就真的那么弱不禁风?</P>
<>反思和总结是必要的。现在也应该是大家心平气和地静下来想一想的时候了。诗歌本身到底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诗人们每天都在喊着:现在中国诗歌不景气了,中国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要多?</P>
<>9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确实发生了许多改变,诸多专著、评论都肯定了这一成绩,本文在此不再赘述。但问题也确实暴露了不少。比如,诗人过分地关注自身而放弃了世界。许多诗歌(在这里,我不想举出例子,因为我实在害怕再次牵动诗歌界敏感而脆弱的神经)被诗人或评论者均解释为关注着自己的内心,展示了诗人的焦虑感等等,但细究起来却是有问题的。难道诗人就只需要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就足够了?再者,评论者自己也没有搞明白诗人到底关注到了自己怎样的内心,因为在这些评论中很少具体涉及。第三,诗人在创作之初是否是真正关注着这些内心情绪?关于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虽说我读书不多,但我也确没有看到一篇评论真正完全讲清楚。</P>
<>我们退一步说,即使真如这些评论所言,诗人关注到了自己的内心,但诗歌的功用是否就是单纯地去关注某一个诗人的内心?如果是这样的话,诗歌也未免太狭隘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强调一个观点,诗歌不是大众的艺术,而是个人的艺术。这个观点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诗歌源自于大众,当然最终也要返回到大众,如何又能够把诗歌与大众人为地划分界线呢?诗人不管再怎么说,也是社会中的人;文学再怎么说,也必须要反映人的生活、情感。所以,无论从什么方面来看,诗歌总是要和大众联系在一起的。</P>
<>怎样才能把诗歌和大众联系在一起呢?个人认为,这需要我们的诗人把高贵的头颅低下来,看看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只有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日常生活和日常经验应该成为诗歌表现的一个大的主题,才是大众所熟悉的,他们读起来才必定是有所悟的。诗人的才能在于发现日常中大众所不能发现的东西,诗人的职责在于诗人把自己的发现告知大众,从这个意义上讲,诗人才是值得尊重的。再者,使用大众熟悉的语言来进行诗歌的写作。现在很多所谓的诗歌为了造成所谓的“陌生化”效果而往往尽可能地使用词语的“非正常”搭配,妄图造成一种全新的审美快感,但结果恰恰相反,大众并不接受甚于感到害怕。这并不是说“陌生化”不好,但“陌生化”有“陌生化”的规则,如果胡乱“陌生化”必定造成语言的混乱,而不知所云。</P>
<>所以,我提倡使用大众常见常用的口语进行诗歌的写作。请注意,口语并不等于口水。口语的运用将拉近写作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距离,在拉近这个距离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诗歌语言技巧的运用。</P>
<P>因此,我提出诗歌“往下看”的主张,即是倡导诗歌的三个“普通”:普通人、普通事和普通话。只有诗人把自己当成办普通事的普通人,你说着普通话,大众才可能接受你而认可你。不然,大众是不需要进行“天书写作”的作者的。</P>
<P>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相信诗人,也不相信评论者,而我只相信大众。</P>
<P>2006-10-26<BR></P>
发表于 2006-10-28 21: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越辩越清,特别是诗歌.混沌和反常态也是日常之一,从这点来说出现任何对诗歌的争论和批评都属正常,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你说的"大众"可能是最有"欺骗性"的,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他们在流行歌曲出来时去追歌星,在韩剧流行时去捧影星,从来没有从一而终的文化价值观,他们的选择像电视频道一样随时在换,更谈不上主动去获得现代诗的文化教育,你以为你一下笔他们就在关注你呀,那是自欺欺人!他们是一群面目恍惚/冷漠的人,在荧光屏前等待新的看点!或许下个看点还没到来之前,他们有可能转移一下注意力,来看看诗,看能不能寻求到新的刺激和看点!这就是所谓的"大众".</P>
<>    诗歌多是靠自身的规律来进行"自净"的,如黄灿然所说,大楷在十年之间就会有一个清洗,好的诗人就会显现,同时也鄙弃坏的诗歌.(原文记不起了,大意如此).</P>
<>    乱说一气,勿怪!</P>
发表于 2006-10-29 22: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上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8 02:52 , Processed in 0.0526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