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345|回复: 11

[原创]黄海怀先生的二胡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5 10: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st1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黄海怀"><B >黄海怀</B></st1ersonName><B >先生的二胡艺术</B><B ><o:p></o:p></B></P>
< ><B ><o:p> </o:p></B></P>
< >(按:本文是在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音协为纪念<st1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黄海怀">黄海怀</st1ersonName>先生逝世三十周年而联合举办的“黄海怀二胡艺术研讨会”上的一个发言。后转载在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 年第1 期上。由于本文构思具有一般较成熟艺术家所必具有的艺术心理、艺术实践、艺术品格和修养等几个主要方面的元素,所以现介绍出来,供大家如何认识、评价其他艺术家一个大致的资讯参考。)<BR> <BR><B ><BR></B><BR>    <st1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黄海怀">黄海怀</st1ersonName>先生既是我的同乡、同学,又是我的良师益友。多年与先生在一起生活、学习,耳濡目染、促膝谈心,深感先生艺术素养之博大精深,超凡脱俗。先生对我的影响与教导是十分深刻的。他的音容笑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富于革新创造精神等,常在我的脑海中闪动。他的艺术表演风格魅力、审美追求都给我留下了永远的记忆。今日有机会<st1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纪念">纪念</st1ersonName>先生,<st1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谈谈">谈谈</st1ersonName>先生的艺术道路与艺术成就,我感到十分荣幸。我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与责任感,仅凭回忆写下这篇短文,表示对先生的哀思与怀念。<o:p></o:p></P>
< ><BR>    <B >勤奋学习、博采众长是先生事业之根基</B><B ><o:p></o:p></B></P>
< ><B ><o:p> </o:p></B></P>
< >有人讲:天才加勤奋,事业必成功。我以为先生就是如此的典范。他从小就酷爱民间音乐,对音乐艺术十分敏感,极易接受。我记得在中学时代,他不仅是学校的主要乐手,而且与当地民间音乐艺人广交挚友,成为当地音乐社团的主要成员。他学习民间音乐如醉如迷,十分投入。一个街头卖艺盲人,胡琴拉得好的,他可以紧追不舍,仔细聆听。当地人举办什么红白喜事,吹吹打打,他有空必然在场。一边学习,一边积极参与,而且配合十分默契。其吹拉弹奏,包括击乐,样样精通,观听者无不翘指赞誉。<BR>    1955 年进入原中南音专习艺后,面对着我国浩如烟海的民族民间音乐唱片、资料,他更是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他几乎每天都要听大量的唱片。从京、汉、楚、豫、越、黄到西北秦腔、东北二人转等各类戏曲,以及各类民歌、器乐曲他都爱听。要说偏好,就是择其善者为上,好的就学,直模仿至维妙维肖才肯罢休。如他学习汉剧京胡,其艺道连当时为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陈伯华操琴的琴<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师金钊">师金钊</st1:PersonName>先生都十分敬佩。学习江南丝竹,他也十分投入,吹拉弹奏方方面面他都兼顾学到手。一会儿拉琴,一会儿弹奏琵琶,一会儿又吹箫,从各个方面去体验江南丝竹的韵味。<BR>    学习前辈或同辈的二胡演奏艺术更使他废寝忘食,日夜勤学苦练。如刘天华的十大名曲,华彦均的《 二泉映月》 、《 听松》 ,蒋风之演奏传谱的《 汉宫秋月》,乃至王国憧演奏的《 三门峡畅想曲》 等,他都虚心学习。胡琴家族的其他乐器如板胡、中胡、高胡等,有好的作品他也从不放过,如刘明元的板胡、中胡独奏,广东音乐中的高胡领奏等,他都细心研究,全心玩味。<BR>    俗语讲:“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先生练习二胡从不间断。不管自己已达到何种水平,每天练琴从不放松。寒来暑往,一年四季天天都要坚持。数九寒天,就用热水烫烫手;三伏盛夏,就到室外阴凉处练习;夜阑人静,就用弱音器练。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先生之琴艺之所以能至如此之高超,全凭苦练而得。先生不仅热衷于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对于外国音乐,可借鉴的,也是他重要的学习对象。如一些易于上手的小提琴曲,他都想法搬到二胡两根弦上来模仿演奏。有的全曲搬过来,有的只择其某一段,搬过来后,他就潜心玩味,直至熟能生巧,巧妙掌握。<o:p></o:p></P>
< >先生的学艺态度是十分认真的,他勤于思考,每每有点心得,都要一一记录下来。我记得在他的案头上,床头边,到处都存放有他记录的笔记、心得、札记、零散未成文的手稿、记录未经整理的乐谱与创作手稿等。可惜这些资料都未能保存下来,十分遗憾。<o:p></o:p></P>
< ><BR>    <B >勤于创造、求新求美是先生的一贯艺风</B><B ><o:p></o:p></B></P>
< ><o:p> </o:p></P>
< >先生谦恭好学,但他从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跟着别人后面走。学习时虽离不开模仿,全面把握,但经他学到手的东西,必有新的成果。有法得法,得法又不拘泥成法,随心所欲不逾矩,自由地驰骋于艺术的王国。勤于创造,求新求美是先生从艺多年的一贯艺风。<BR>    先生学<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习蒋风之">习蒋风之</st1:PersonName>先生古朴典雅的演奏风格十分相像,学习广东音乐中的高胡领奏风格也很地道。但经他一番琢磨后就会成为他自己独有的东西,别有一番新韵。如他演奏的《汉宫秋月》 、《 雨打芭蕉》 、《 旱天雷》 、《 步步高》 等就是先生自己的风格了。虽然《 汉宫秋月》 来自<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于蒋">于蒋</st1:PersonName>先生,听先生的演奏仍可听得到<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蒋">蒋</st1:PersonName>先生风格的余韵,但又不是<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蒋">蒋</st1:PersonName>先生的风格了,而是先生自己独有的。二者比较。我总觉得先生的演奏具有一种超越感,一种脱颖而出的新意。其他广东音乐等也是如此。先生学习演奏<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刘天华">刘天华</st1:PersonName>先生二胡十大名曲,学习演奏阿炳的《二泉映月》 、《 听松》 等也都与众不同。如听他演奏的《 光明行》 ,不仅可以听到乐曲中本有的清新明亮、刚健有力的进行曲旋律,而且有一种内在的催人奋进的动力。如《病中吟》 ,先生演奏不仅尽情抒发旋律中的哀怨娓婉的悲伤,而且柔中带刚,伤感中还蕴藏着一种顽强不屈的反抗力量。《 月夜》 的旋律十分柔和、甜美,旋律起伏有如水波荡漾。先生演奏时,从动听的旋律中还似乎感到一种波光闪闪的影像,令人神往。阿炳先生的乐曲需要有g 一d<SUP>1</SUP> 弦来演奏,旋律进行显得低沉浑厚。听先生演奏的《 二泉映月》 ,在旋律动听之处,更增添一番柔情似水、明亮如镜的感觉。先生演奏的《听松》 ,也令你感觉更苍劲有力,挺拔向上。先生的艺术创造力更直接表现在他仅留于世的两首自己创作、自己演奏的二胡曲上。一首为《 赛马》 ,另一首是《 江河水》 。这两首乐曲从蕴酿到产生,我<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都与">都与</st1:PersonName>先生朝夕相处,他的艺术创作苦心、经历、表现什么我都略知一二。而且每次谱稿敲定之前,他都要多次演奏给我听,并听听我的意见。《赛马》 的音乐素材采用的是内蒙古草原民歌音调。先生喜欢听民歌唱片,好的旋律 必录,而且要在二胡上反复拉奏。《 赛马》 中的主旋律就是如此产生的。先生没有到过内蒙古草原,也没参加过赛马,为什么会产生写出赛马的动机?我记得先生在写作此首乐曲之前,曾对<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刘明沅">刘明沅</st1:PersonName>先生新作中胡独奏曲 《草原上》 十分感兴趣。曾经反复学习,反复品味过。我当时听了他的演奏,与<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刘">刘</st1:PersonName>先生的唱片相比不相上下,先生也自觉满意。从此,先生对于蒙古族民歌中的那种辽阔、奔放、明亮、甜美,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憧惊的音乐形象十分感兴趣。于是他一方面演奏<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刘">刘</st1:PersonName>先生的中胡曲《草原上》 ,一方面就产生了自己要写《 赛马》 的动机。先生创作时,先是在二胡上即兴演奏,好的就笔录下来,然后反复推敲,整理成曲。我记得当<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时">时</st1:PersonName>先生创作该曲,记录下的手稿就很多,床头、案边到处都是。《 赛马》中的华彩段,曾经发展得很长,而且无规则,明显受小提琴曲华彩段形式的影响,多为炫耀技巧。他后来调整了创作思路,经三番五次的改动,才使之乐段更规范,旋律更通俗易懂,易于为大众接受,摆脱了纯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赛马》 的时候,如何充分显示二胡技巧,先生也动了一番心思。当<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时王国憧">时王国憧</st1:PersonName>先生演奏的《 三门峡畅想曲》 把二胡演奏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先生也曾想写一些难度大,有技巧表现的大型乐曲。这在他创作灵感的札记上都有过记录。为此,《赛马》 的创作曾经中断一时。<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后来">后来</st1:PersonName>先生考虑到大众接受的程度,考虑到二胡的长处与局限性,很快就放弃了写难度大的乐曲的想法,又把注意力转到写好《 赛马》 一曲上来。在《赛马》 创作中,先生也很注意技巧的表现,但不是为技巧而技巧,而是考虑到技巧与表现内容的统一。如《 赛马》 中段的拨奏部分就借用了小提琴的拨弦技巧,这是二胡演奏技巧中一个创造性的突破,使乐曲表现色彩更为丰富。移植((江河水》的动机是源于1962 年在羊城花会上听了东北<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谷新善">谷新善</st1:PersonName>先生演奏的双管曲《 江河水》 后。先生一听这首乐曲就十分着迷投入。回校后,很快就在资料室找到了这张唱片并将谱录了下来。我记得当时他每天都要在二胡上模仿演奏,似乎在品味着另一种人生的境遇与情怀。我当时也听得很入迷,总觉得先生是有感而发的,十分动人。特别在演奏反抗、挣扎部分,更是感心动耳、荡气回肠。先生演奏弓力刚劲饱满有力,有石破天惊之举,其势不可挡,这是双管中听不到的。我当时以为他只是一种学习,并没有意识到他在创作。后来我感到他越来越投入,而且在旋法、指法、弓法、演奏力度、音量强弱分布、音色变化、乐曲处理,特别是在揉弦上反复琢磨研究,才感到他是在认真地移植创作。有一天晚上,他用弱音器减小音量,连续地为我演了几遍。特别是最后一遍,他十分动情,我也很投入,催人泪下。完后他问我:“感觉如何?,我说:“很好。”他又问:“像不像一首二胡曲?,我说:“像,很完整。”他也自感满意,很可能那次就是这首乐曲的基本定稿。<o:p></o:p></P>
<P ><BR>    <B >先生二胡的审美特色</B><B ><o:p></o:p></B></P>
<P ><B ><o:p> </o:p></B></P>
<P ><B >一、         </B><B >娴熟老练的技巧美</B><B ><o:p></o:p></B></P>
<P ><o:p> </o:p></P>
<P >技巧美是艺术美构成的重要基础。在艺术王国中自由驾驭是技巧美的突出表现。先生的二胡演奏技术堪称一流水平,演奏得心应手,超凡脱俗,已达到艺术审美的高深境界。<BR>    先生操琴时的运弓、运指、音量、力度强弱的控制、揉弦、双手配合、把位的掌握、音准掌握等都已达到了准确无误,随心所欲的程度。从不见他拉琴时因技巧难而蹩手蹩脚,感到不舒服。<BR>    任何技巧都是人体生理运动规律与自然运动规律适应与完美的统一。二胡技巧就是人体操持二胡,右手持弓、运弓,左手按弦、运指的适应与完美的统一。人体的左右两手运动,乃至全身的运动,包括呼吸、神情在内,都要浑然天成,协调和谐,完美统一,这才是完整的技巧概念。先生的二胡技巧就是如此,看先生拉琴状态,就如观看太极拳师打拳那样,行云流水,舒展如烟,即使拉错了,嘎然停住,也是那么自然,那么美,没有不舒服的感觉。技巧表现,是先生拉琴时给人美感一方面的表现。<o:p></o:p></P>
<P ><BR>    <B >二、赏心悦目的形式美</B><B ><o:p></o:p></B></P>
<P ><B ><o:p> </o:p></B></P>
<P >形式美也是艺术美的重要构成因素。先生的二胡演奏艺术,包括乐曲的创作等,都十分注意形式美的表现。如音准,先生的音准观念是十分强的。我很少听到先生拉琴有音不准的现象,哪怕是在高把位上跳动,或快速进行的音程,每个音位是准确的。在音质上,先生也十分注意。他通过对琴本身的调整润色,通过运弓、运指、揉弦,使每个音质出来都十分清脆圆润、饱满充实、松驰甜美、悦耳动听。节奏方面,先生的节奏感也是十分强的。他演奏出来的东西,都是十分稳健、均匀有序,从不给人一种慌乱或是拖泥带水之感。先生在演奏中,无论是乐句、乐段,还是旋律进行的起伏、强弱变化、停顿等,他都十分注意形式美的一些原则的应用,如和谐、对称、变化、对比、统一、均衡等。<BR>    先生对形式美的注重不仅表现在对乐曲表现的本身,而且在演奏姿态上,他也十分注意给人以美感。如坐和持琴的姿态,演奏台风等等。<BR ><BR ><o:p></o:p></P>
<P ><B >三、         </B><B >明快洒脱的风格美</B><B ><o:p></o:p></B></P>
<P ><B ><o:p> </o:p></B></P>
<P ><B >   </B>风格美也是艺术美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风格即是人”。先生的二胡演奏和乐曲创作,都十分明显地体现着先生的独有的艺术风格,即明快有力,刚健充实,洒脱自如,特别富于歌唱性。他与当时蒋风之先生演奏的古朴典雅;与王国憧先生演奏的粗犷奔放;与阂惠芬演奏的清新柔美等风格截然不同。风格是人的个性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各师其心,其异如面”。先生为人性格开朗、诚实、自由洒脱、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表现在二胡演奏上,也如先生的为人一样,形成了他独有的艺术风格。<o:p></o:p></P>
<P ><BR><B >四、形神兼备的意蕴美</B><B ><o:p></o:p></B></P>
<P ><B >    <o:p></o:p></B></P>
<P >先生注意艺术技巧与形式,但先生更注重的是艺术表现的内容,内在的美。玩弄技巧、追求形式主义是先生所不从的。因此,先生十分喜欢演奏刘天华与阿炳的乐曲。<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刘天华">刘天华</st1:PersonName>先生所创作的每首乐曲,都像一首首精美的诗,令人回味无穷。先生特别喜欢演奏的有《光明行》 、《 空山鸟语》 、《 月夜》 、《 良宵》 、《 病中吟》 等。如先生兴奋乐观时,他就会演奏《 光明行》 ,而且反复拉;空虚淡然时,就会演奏《 空山鸟语》 ;闲情逸致时,就会演奏《 月夜》 、《 良宵》 ;如遇上什么不愉快的事,就演奏《 病中吟》 等等。总之,先生的演奏都是有感而发,用心拉琴。所以,听先生拉琴,每一遍都是一种艺术享受。先生在艺术创造时,十分注意在充分表现听觉的审美形象时,也注意视觉形象的用心塑造。如先生创作的《赛马》 、《 江河水》 就是神形兼备,充分表现意蕴美的佳作。<B ><o:p></o:p></B></P>
发表于 2006-10-8 16: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06-10-18 23: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学习了</P>
发表于 2006-11-3 11: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
发表于 2007-3-26 17: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力提倡民族音乐!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16: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曾蒙等诸位先生的肯定与支持.</P>
发表于 2008-9-21 21: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
发表于 2008-10-13 18: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08-10-22 09: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em05]
 楼主| 发表于 2009-6-26 09: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p>十分感谢楼上诸位先生的读贴、回贴与鼓励,谢谢!</p>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9 01:08 , Processed in 0.04404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