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86|回复: 4

向天笑代表作五首及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9 15: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R>●一枚纽扣 </P>

<>一枚纽扣,解开了,是一枚背后的纽扣 <BR>解开的是全部的负担,也是前面的负担 <BR>你不再挣扎了,静静地躺在黑暗里 <BR>等待着,轻轻地抬起头来,等待着什么 </P>

<>此时,我坐在公墓的山顶上,等待着 <BR>月亮像花圈一样,在我的头顶上摇晃 <BR>满手的泪水,散发出满天的星光 <BR>我闭上眼睛,谁也不想念了 </P>

<>她就压在我身上,如同巨大的恐惧 <BR>初恋的情人复活了,从背后紧紧抱着我 <BR>我扣上纽扣走下山来,天就亮了 </P>

<>回过头来,还是空空荡荡 <BR>只有风在树林与碑林中低声地哭泣 <BR>我扣上纽扣走下山来,天就亮了 </P>

<>2002/8/10 </P>

<>    全诗四节十四行,是诗人最拿手的十四行诗。在这里,我不想对十四行诗的特点再行赘述,只是想就诗人在有限的十四行里,为了暗合意识流所进行的场景的转换,时间的推移,情感的跳跃式流动,梳理一番。 <BR>    第一节,第一、二句,开门见山,点出这枚纽扣是一枚背后的纽扣,却解开了“全部的负担,也是前面的负担 ”,一种压抑之后的释放溢于言表!三、四句是一个令人心动的特写镜头:一个静静地躺在黑暗里 ,不再挣扎,等待着什么的神秘女子。这里诗人笔触细腻,用词温婉,如“静静地躺”、“轻轻地抬起头来”等,充分地表现了诗人心中最柔软的那一部分。 <BR>    第二节,空间转换,时间推移,将镜头摇啊摇啊,仿佛从很久很久的以前摇过来,最后终于定格于现在的“我”身上。“此时,我坐在公墓的山顶上,等待着 ”,一个“等待着”,与第一节中的最后一句“等待着什么”遥相呼应;一个“公墓的山顶上 ”,将全诗拉入悲剧的氛围。而“月亮像花圈一样,在我的头顶上摇晃 /满手的泪水,散发出满天的星光 ”这两个不同寻常的比喻,更是把悲剧的气氛推向高峰。绝望、痛苦中,“我闭上眼睛,谁也不想念了 ”! <BR>    然而,“她就压在我身上,如同巨大的恐惧 /初恋的情人复活了,从背后紧紧抱着我 ”。至此,诗人才点出让“我”绝望与痛苦的根源。它是不能逃避的,也是逃避不了的!“我扣上纽扣走下山来,天就亮了 ”,这一句与上一句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留白,诗人在此机敏地一跃,给阅读者留下了不尽的暇思。。。然而,诗人的情绪却一直在流动,阅读者的情绪也一直被牵引着流动。。。个人认为,这正是诗人诗写艺术的最高明处。同时,“复活”一词,与前面的“公墓”呼应,诗人布局谋篇的严谨可见一斑。 <BR>    第四节,空间又一次转换,时间再一次推移。“回过头来,还是空空荡荡”,逝去的永远逝去了。“只有风在树林与碑林中低声地哭泣”,痛苦的回忆只是它的一曲挽歌。 “我扣上纽扣走下山来,天就亮了 ”,半梦半醒的回忆,是昔日欢愉的再现,更是钉进现实的一枚钉子,痛苦而难以自拔!当“我”再一次走进现实(“天就亮了”),“我”依然背负着“全部的负担,也是前面的负担 ”(“我扣上纽扣走下山来”)。最后一次前后呼应,首尾呼应,从而使全诗在结构和气韵上浑然一体。 <BR>    当然,这首诗也可以理解成一次人鬼之间,在半睡半醒状态下的性爱过程,以表达生者(肉体的?)对死者(灵魂的?)的最深切的思念。不知为什么,或许是那样理解太过凄惨了,我的理智一直拒绝那种解读。 <BR>    总之,这首诗基调悲怆,情感凝重,通过空间的转移和时间的变换,以感人的细节和意识流手法,谱写了一曲情恋悲歌。 (赏析:山东·兰雪)<BR>     <BR>    《一枚纽扣》在于“纽扣”这个意象运用的新颖和隐喻的巧妙,在解和扣之间完成一次生与死的对话,使诗歌富于生活的哲理。(赏析:红袖添香·裘铮)<BR>                         </P>

<>●茶 </P>

<>她蜷曲着,无奈地躺在杯底 <BR>当滚烫的水,粗暴地灌了进来 <BR>那意想不到的激情,迅速打开 <BR>她最初的面目,鲜嫩,娇翠 </P>

<>一枚、一枚,舒展开来 <BR>叶子,在飘落中站立起来 <BR>作最后的挣扎,停顿,喘息 <BR>在杯底,又长成了一片林子 </P>

<P>无人想到这唇边的美味多么绵长 <BR>像绿色的火焰,在静静地燃烧 <BR>舌苔在品味、在触摸、在打旋 </P>

<P>第一次,都是第一次,在水中跳动 <BR>一枚叶子与另一枚叶子紧紧拥抱着 <BR>再一次的打开,也是最后的停留 </P>

<P>2002/9/12 </P>

<P>    《茶》这首诗,正如其名,它不但耐品,而且尽显诗人在细节处理上高超的推拿工夫。<BR>    请看第一节,“她蜷曲着,无奈地躺在杯底/当滚烫的水,粗暴地灌了进来/那意想不到的激情,迅速打开 /她最初的面目,鲜嫩,娇翠”。在这里,诗人为了表现细节的真实与生动,运用了“ 蜷曲”“灌”“鲜嫩,娇翠”等一系列颇具质感的词语,从而使“茶”的艺术形象从水面一跃而出。 <BR>    第二节,“一枚、一枚”,“在飘落中站立起来”,“作最后的挣扎”。“停顿,喘息 /在杯底,又长成了一片林子”。这些诗句,将“飘落”之茶,在“那意想不到的激情”面前,“作最后挣扎”的灵魂,勾勒得惟妙惟肖。 <BR>    第三节,“无人想到这唇边的美味多么绵长/像绿色的火焰,在静静地燃烧/舌苔在品味、在触摸、在打旋”。这一节主要是通过一个比喻、三个细节,描绘出了茶的第二次青春带来的愉悦和美好。如“ 绵长”“绿色的火焰”“在品味、在触摸、在打旋”等一系列颇具质感的词语的运用,打造了一个个颇具质感的细节,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BR>    最后一节,“第一次,都是第一次,在水中跳动”,写出了彼此之间不同以往的生命体验,那种兴奋与不顾一切,溢于笔端。诗人在第二句中说,“一枚叶子与另一枚叶子紧紧拥抱着 ”,但现实告诉人们:叶子与叶子之间的拥抱,是不会有花朵的!它们仅仅是生命的“再一次的打开,也是最后的停留 ”!在此,诗人将全诗的最后一笔,又落在了诗歌情绪的悲绝处,从而奠定了全诗感伤而决绝的感情基调! <BR>    总之,诗人在短短一首十四行里,就将笔下之茶由意外到喜悦,由喜悦到挣扎,由挣扎到痛苦,由痛苦到决绝的灵魂曲线波动图呈现在阅读者面前,并且写得节制而不动声色。在这里,除了诗人高超的驾驭文字的能力外,起决定作用的,当推那一个个颇富质感的细节以及构建这些细节的颇富质感的诗语言。(赏析:山东·兰雪)</P>

<P>   《茶》的生动在于对生活中熟视无睹的事物的捕捉,并赋予生动的意义。(赏析:红袖添香·裘铮)</P>

<P><BR>●等待的心如同无数只甲虫在爬动 </P>

<P><BR>比沙子还细小的石头<BR>飘舞,在早晨,射进窗户的第一缕阳光里<BR>你能看见她透明的翅膀,你不能触摸她<BR>那宁静的舞姿,打开一座远山</P>

<P>像沙子一样沉甸甸的阳光洒满她的房间<BR>等待的心如同无数只甲虫在爬动<BR>停落窗台的鸟,打开翅膀,又收拢翅膀<BR>一辆豪华的奔驰悄无声息地在外面驶过</P>

<P>她一动也不动,仿佛出土的瓷器<BR>一遍又一遍的抚摸,手掌长满嘴唇<BR>一句话不说,说完满腹话语</P>

<P>那瓷器,那些细小的石头<BR>露出浑圆的腹部,一朵花<BR>绽开全部黑暗 ,爬满甲虫</P>

<P>    爱情诗的写作容易滥情、构架容易涣散,而且语言的抄袭也很常见。所以要把一段形体朦胧的、或者说是毫无具象可依的情感物化出来,决非易事。所以当代爱情诗往往最缺的就是“形象”。我感觉向天笑不是完全以情感的激昂来制造一首诗歌的感染力,他以丰富的意象来推动“爱”的塑造,使得“向式情诗”描写的典型性准确地进入读者地体认,让读者感觉这是一朵长久不败的“鲜花”,常观常嗅,领悟不绝…… <BR>    向天笑情诗的细节性也叫人叹为观止,这是他取胜的“利器”。这首《等待的心如同无数只甲虫在爬动》,所运用的技法真如同微雕一般细腻、精良,特有的语感也能够指令意象的叠加适可而止,不至流于繁华的堆砌。向天笑“出入六合”的同时能够“即心为佛”,这样的诗家,不会一把“情火”烧干自己。 <BR>    向天笑对诗歌的创造性把握还体现在语言建筑的独特性上,其结构形态似有一个“不破之身”,这种由段落、语气停顿和内在节奏构成的美感坚实地呼应了意象材料,时常造出各式各样的“思维涟漪”,长久地播送一种典雅深情的谐振频率。(赏析:广西·大雁) <BR>    <BR>    《等待的心如同无数只甲虫在爬动 》美在意象的运用具有合理性和生动性。(赏析:红袖添香·裘铮)</P>

<P>●一个人的车站 </P>

<P>没有同我争抢座位<BR>起点也就是终点<BR>一个人在城里漫无目的<BR>就像正午的大街,空空荡荡</P>

<P>一个人的车站就是一个广场<BR>我是坐在车箱里<BR>还是坐在广场上<BR>连我自己弄不明白</P>

<P>除了与你共度的良宵<BR>我站在水池边,看水中的我<BR>像一个门卫,守着自己的孤寂</P>

<P>没有人陪伴左右<BR>没有左拐没有右弯<BR>像抹角一样擦去所有</P>

<P>    这首诗,某种程度上也道出了我们在今天的感受。的确,我们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准确地把握属于自己的事物了,一切过去熟悉的东西在匿名,而一切不熟悉的东西却偏偏不断地涌来。作者选取一个日常生活中极普通的场景,然后像摄像机一样非常客观地展示其中的活动。作品并没有强调什么,也没有把主题的所指强加给读者,而是让“生活”自己呈现自己。然而,就在这样的画面中,我们发现了生活中非常真实、不加任何修饰的东西,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自己也不觉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赏析:北京·程光炜)</P>

<P>    也许所有的诗人都可以搞出“象征”这种东西来,甚至所象征的本体也可以是同一<BR>的,都曾在自己的诗篇中吟唱过“孤独”的主题,并寻觅了种种意象来做“孤独”本体<BR>的象征。不同的是,他们各有各的“家法”,那就是他们啸聚诗林,赖以落草的隐喻。<BR>向天笑从自己的诗肠吟出繁华城市背后的种种,吟出静穆的痛苦,吟出辽阔的荒凉。<BR>   诗人在此蕴化的象征有一个奇异之处,那就是,你可以感觉到诗里意象的实在和诚<BR>实,但同时,它也让你感觉到空灵、飘渺和难以捉摸。这样就构成了阅读中神秘的空间<BR>张力——它具有了耐人寻味而又无迹可求的欣赏矛盾。正是这种矛盾,让人体会到诗人<BR>语言后面的情感的暗流——如沉在水底部分的冰山。(赏析:杭州·郭 梅)<BR>     </P>

<P>●捡垃圾的表嫂 </P>

<P><BR>表嫂有点心高气傲,在农村还算是<BR>长得有点姿色的女人<BR>她走起路来,旁若无人,目不斜视<BR>抬头看天的时候<BR>远比低头看沟沟坎坎的时候多</P>

<P>表哥,从矿山下岗了<BR>等于一群活蹦乱跳的鸡鸭发瘟了<BR>等于一头快出栏的肥猪失踪了<BR>等于表嫂盼望中的新房倒塌了<BR>等于侄女的嫁妆、侄儿的读书费用泡汤了</P>

<P>好强的表嫂,流了三夜的泪水<BR>就一把拖着懦弱的表哥进城了</P>

<P>两个人,总是一早一晚<BR>在街头或者巷尾,出没<BR>总是一前一后<BR>表嫂背一只编织袋<BR>表哥拖一辆木板车<BR>见到警察比撞到鬼还怕<BR>罚一次款,一个星期就白忙了<BR>那板车是唯一的家当<BR>碰到不好说话的,连家当也没了</P>

<P>心高气傲的表嫂,低声下气了<BR>还没来得干枯的一点姿色<BR>被那些垃圾涂抹得一塌糊涂<BR>她走起路来,不再旁若无人<BR>也不会目不斜视了<BR>更多的时候,像一只警犬<BR>到处搜寻她的目标</P>

<P>现在,她低头看沟沟坎坎的时候<BR>远比抬头看天的时候多</P>

<P>    诗人用一双冷静旁观的眼睛体察着周身的一切。在这样一个弥漫着精神虚无的时代,他的诗中有些直指人心的东西令人无法回避。他入木三分地描摹着现实生活,同时又进行着清澈、深入的思考,使思绪沉到很深的水底都能清晰可见。这首《捡垃圾的表嫂》就记录了一种独属于城市的辛酸。<BR>    特别是充满包容的最后一句:“现在,她低头看沟沟坎坎的时候/远比抬头看天的时候多”。就诗歌所能达到的成就而言,这一句朴素的话语胜过千言万语。解说它是徒劳的。它明明白白在那里——涓涓流淌,而它的源头却是一座高亘入云的冰川。这位懂得节制的诗人,只给你看到这涓涓的流淌,其它的,要你自己去“开悟”。<BR>    他明明是在挣扎着,在动摇、徘徊间挣扎,而我们却不曾领略诗人声嘶力竭的呐喊。<BR>    这一点与善于透支激情的诗人不同,与那种自恋式的抒情诗不同,他只静静地诉说着,在他的诉说中你甚至感受不到他的断层。可是,也恰恰因为如此,向天笑的诗赢得了令人惊叹的艺术张力。(赏析:杭州·郭 梅)<BR>     <BR>    《捡垃圾的表嫂》是我很欣赏的一首,只一句“现在,她低头看沟沟坎坎的时候/远比抬头看天的时候多”,它所引申的何止是一个人的生活或者命运?!是一群人,一个特殊时期,一个国家的躯体中的一部分,能引起更多更深远的思考,相信是一首长寿的诗歌。(赏析:红袖添香·裘铮)</P>
<P>湖北省黄石市东楚晚报。邮政编码:435002<BR>电子邮件:<a href="mailto:xiangtianxiao9898@vip.sina.com" target="_blank" >xiangtianxiao9898@vip.sina.com</A> <BR>个人网页:向天笑文集<a href="http://hbxtx.hongxiu.cn" target="_blank" >http://hbxtx.hongxiu.cn</A></P>
发表于 2005-11-29 16: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批评和诗歌便于阅读.
发表于 2005-11-30 21: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提上去:)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08: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关注
发表于 2007-11-9 21: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9 18:04 , Processed in 0.05295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