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63|回复: 1

心情絮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0 11: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年1月20日心情絮语

这个世间啊~~
什么人,都有!!
什么鸟,也都有~~
什么鬼,也都有!!
呵呵~~原本以为自己如何,别人就如何~~

天真,有时真是可笑。
不过,天真,总比小心眼要好!

好在,自己的心里也有眼睛的。
我看得见,听得见,感觉的到!

人世间,奇奇怪怪的东西和人事,太多鸟。
有时,你要把自己当成木头。
木头也有耳朵。

嗯~~~人生真如梦,既然是梦,又何必太在乎
你若无坚不摧,何来伤害一说!
要把那些野草、秕谷和荆棘,当成圣经诵读!

原以为,那里是我的娘家,突然发现一切都物是人非,当然也就事事休!
想后宫阴谋不断,不过是人性的弱点和恶习,不过是人心的险恶和阴暗!

嗯,真正的善良,是心里知道,眼睛原谅。
一些事情,就是这样:看着好笑,事后一笑,想想再笑!
切,切~~休息去。

能够通过一个人的言行,看清楚一个人的心胸和为人,也是收获。
阴奉阳违,小肚鸡肠,眼高手低,庸庸碌碌。十六个可爱的字眼,四句不着边际的成语。

自以为是的人,可以用“不屑一顾”来对付。
眼高手低的人,可以用“叶公好龙”来讥讽。
阴奉阳违的人,可以用“置之不理”来冷藏。
庸庸碌碌的人,可以用“醍醐灌顶”来棒喝。
小肚鸡肠的人,可以用“独孤九式”来砍伐。

或许天真并没有过错,过错的只是人心。不然古人怎么会说:换我心,为你心呢~~

我现在是晚睡,早起的。我没事,郁闷是难免的,不抒发,是不性情的。
我没事,没事,就是心里感慨万千。或许人心,真就是海底针~~
俺昨晚,正好郁闷。早知道画圈圈啊~~解闷

“行”属于思。思,可取心理学的意义~~由此思,也是“心所”。

见识短长,手指短长,人心短长!

庄子云: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放不开方可……彼是莫得其偶,是谓道枢。
这是庄子《齐物论》里的“彼是方生之说”,类似于布拉德莱所谓关系者自身停立不住的想法。

忘其身,而身存。“忘”就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的“无作”。
所以才会有此句: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心是最自由之物,可:目行千里,耳闻八荒!

相忘,或许是人生的最高智慧之一吧。

先立其大,何为大,何谓小?本心、性善、仁义内在、浩然正气……或可谓之大。

无有作好,无有作恶,并非是让你没有好恶,而是说并不表示对好,对恶的否定。
这是道家的智慧。

中国人,重视德性,而不用知识的态度,来讲述。
墨子次于人文,这观点比较深奥。或许是出于功利主义的态度,来阐述的。

道家的思想背后,是洞见。也就是自由自在。
若从有用和无用的方面,看待文化,采用功利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本身就是一种亵渎。
等级和阶级不同。等级是价值等级,是以人的才能、道德及孝心之亲疏决定的。

西方的哲学,是一整部哲学史。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互相批评而成的。所以你若不懂得哲学史,就不懂得哲学。
譬如,罗素的哲学是承继英国经验主义的传统,他的逻辑则是承自莱布尼兹以降而集其大成。

而中国哲学,孔子之后,孟子深入孔子的基本观点,而进一步发展。因此孟子才言“私淑孔子”。而庄子是老子的发展。宋明的儒家是先秦儒家的发展。一切学说,都是有源头的延续的。

先秦儒家经典《论语》《孟子》《中庸》《易传》《大学》,其中的观念,都是向前推进的。可以说是新的,但并不是凭空而论的。

现代人,即便重新阅读,也未必比那时的见解更深刻,而且是越来越远和越来越生疏。再加上各朝各代的附加观点的污染~~更不易真正了解。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立宗之本。
所以天台宗又叫法华宗。《法华经》也是禅宗思想的源头。此经中,有许多精彩的古诗,说明诸法性空,无所执著的超越思想和人人皆有佛性的佛性轮思想。这也是禅宗理论的重要来源。

《法华经》中所说“一大事因缘”,就是要修行者明白——“我执”和“法执”都是对自性的束缚。

六祖慧能大师,曾对法达开示。法达的层次属于比较高的,但他被《法华经》的经文所束缚,也就是落入了“法执”,没有明白“一大事因缘”的真相。后来经过慧能大师的开示,法达终于懂得了“一大事因缘”就是既不著相,又不著空,离开一切邪念。

不立文字,是坛经的主要思想之一。但在以前的许多佛经中,已然有这样的思想存在。

《华严经》提出了对形象的破除和对言语的扬弃,说:“言语说诸法,不能显实相”,意思是说如果用文字来写,用语言的来说,就不能如实表达诸法的真如实相,所得到就仅仅是一个虚假的外相。

《华严经》还认为“了法不在言,善入无言际。而能示言说,如响遍世间”,无言无说,不假文字,并不是完全一个字也不要,而是说在使用文字的同时,要脱离文字的外表,进入文字的本质。“言”即“无言”,不假言语,无妨言满世间!

《维摩诘经》也曾提出了“渊默而雷声”的思想。慧能撕书。文字如工具~~本舟渡河,过河弃舟!或许这就是“不立文字”的意义吧。

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我在第几承?

见与不见,痛与不痛,知与不知,若你无法参悟禅机,则会陷入各种缠绕中。唯有跳出,好似置之死地而后生,佛法亦然!人心亦然!方可明心见性。

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而要忘掉或看不见~~别人的过错!

一些知识和书籍,读了和读懂,实在是天壤之别啊!

天堂不是须弥山顶,而地狱也并在地下多深之处。天堂和地狱都在人世间。换句话说:天堂和地狱都在众生的心头。

唯有懂得了自心和自性,才是真佛,向外所求的,都是非佛!

真正的舍利,在自己的内心里!

人之所以烦恼和痛苦的根源,都是蒙蔽了自性和自心。所谓自心不清净,才有风波起!

三业是谓:身业(行为),口业(言语),意业(思想)。由此生烦恼!六根则不净。
我被外境所蒙蔽,而自生不清不净,不豁不达之心。今晨方悟!也算一喜。

一旦开悟,又何须再说是是非非,得得失失和纷纷扰扰呢?!不为成佛自成佛。

佛法无边,博大精深。此言非妄语~~

我在自修,自解,自明。在只言片语的知识、感悟和随想里,排遣抑郁,明心见性,落地成莲:)


2012年1月20日晨起~~即时涂鸦
发表于 2012-2-11 18: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真的很勤奋,好久没有写任何的文字了,突然想要写却又不知道写什么,在你的文字里汲取营养!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8 18:06 , Processed in 0.0460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