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74|回复: 0

在岁月的岩洞里听着雨声——读庞培的《忧伤地下读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5 21: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岁月的岩洞里听着雨声
——读庞培的《忧伤地下读物》

庞培,1962年12月出生江苏江阴,1977年初中毕业。因此,庞培写作,就意味着我在写作。我读庞培,其实就是“我写”的一部份。这个“我写”,就是“60年代生人的写作”。
60年代生人,所具有的某种诗性,是一种集体现象。一首好的诗歌,表达的不仅仅是诗人本身。在庞培看来,“诗人是天性的人类的孩子,是未成年者,是青年。”“诗歌是最后留下来、秘而不宣的抗争。”“我心目中的理想国是一部内容朴实题材包罗万象而修辞崇高的著作。”与其他的诗歌宣言不同,庞培对自己的说法是当真的。这也是60年代生人的很珍贵的一种秉性。
在一次访谈中,他说,“我最得意的作品是一部分写诗的经验。一首题目叫做《雨》的为数12行的小诗。”“31岁那年的作品,背景是我在广州当记者,夜里住在一个环境荒凉的单身寝室。已经记不清当天夜里是不是真的下了雨。”
《雨》如下:
  雨慌乱地下着
  仿佛一个女孩子不知所措
  突然尝到亲吻的滋味……
  在窗玻璃上,
  在乌云、相聚、局促的爱抚,
  磨损的手指间,雨
  充满离别的惊恐——
  树。男人的裸体
  露出暗褐色的疤痕。

对于雨,庞培情有独钟。这不,2011年6月——8月,庞培写于苏州启园的长诗《忧伤地下读物》,一万六千多字,就有110个雨字,可谓把自己对江南雨的记忆和怀念一网打尽。“‘言之无物’或‘不知所云’,酷肖一场大雨过后留存在我们个人世界玻璃窗上的那些晶莹雨滴,那已经不是雨,而是命定的晶莹。”

比如,这第6则:
  
  雨。雨
铁塔上的雨。村里的雨
  保安制服上的雨。恋爱气息
  抽屉里的雨

  地下过道的雨
  工地围墙围着的雨
  送餐车上的雨。岩壁上抽泣
  海图室的雨
  
  小小三角旗帜
  用于博物馆展柜,角落存放。划出
  坑道的雨。
  开出白色雏菊的雨
  
  雨。全是雨

真是状难写之物,如在目前。并且,这依然是“命定的晶莹”,60年代生人的晶莹。“诗就意味着不落俗套、卓然独立,仿佛初升的星星”,庞培找到了这“初升的星星”——雨。
在庞培看来,雨是生命的一部分,是全方位的,不可疏离的。“跟诗结缘就是跟少年时代结缘,跟内心深处永远不死的童年结缘。”因此,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诗句:“这不是雨,这是童年的圣物/这不是村庄,这是我大雨中的故乡”。
是的,一切都因为是在故乡,这雨就是可以对话的,亲切的,并且是音乐性的。“琴声、雨声合一”、“弹琴时专注于雨声”、“在雨滴声中捕捉到/一个畸形的音符”、“雨落下,仿佛乐器出土/别人辨认不清的弦音琴声/落进耳朵里/我刚从楼下经过”、“雨。一首死去的钢琴曲”“琴声/变成雨声”。
真是“四面八方的雨”、“阔叶和针叶状的雨”、“雨的黑色枝桠”。更有“庭院里一滴雨落下/茶的味道”,这还不够,还有更精彩的句子,写出了雨跟成长的关系。
“放学淋雨,走在院子里/听说了自己新的身高”。
哪怕就是写出这一句,庞培也是非常出色地为60年代生人作了一个诗歌的代言,本质的代言。
“对我而言:特别清晰的那部分是:朴素深刻。一首好诗会说出一部分人类社会共有的经验。在思想上,是人类理性一次小小却不失辉煌的胜利。一首好诗,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相爱。”
“江南在雨声音中研墨”,庞培也是。
“落在牛角上的雨无声无息”,但愿庞培这首长诗,像一阵“白的雨,自西向东”,继续向东,然后一直磅礴地行走在大海之上。
60年代生人的诗性,应该是一片“琴声、雨声合一”的海洋。庞培就是证明。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8 21:52 , Processed in 0.02600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