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66|回复: 4

张后:诗人笔迹——长安市上酒家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9 13: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西安和长安根本就是两回事,长安有雅韵,西安很破旧,西安住着一个作家叫贾平凹,长安住着一个诗人叫伊沙。

蠢猪才会将长安叫成西安,所以贾平凹为了避嫌,他在他的小说《废都》中,将西安写成西京。
可是还是叫长安顺耳,叫长安多好啊,韩寒就比较聪明,他把他的小说叫《长安乱》,如果他把他的小说写成《西安乱》,你想会有人买吗?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长相思,在长安”、“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秋风过渭水,落叶满长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听长安这两个字就音韵十分悠长,简直回肠荡气。难怪诗人伊沙一定要在自己名字前面堂堂正正地标上长安这两个字。

长安,古来圣贤皆寂寞,今天梦里到长安。

2
我一个人,单枪匹马,像一个偷渡客一样于午夜,深一脚浅一脚地踏进长安。梦一样失着魂。这就是大唐的腹地?唐诗的故乡,魂牵梦绕的地方?长——安。

两个乔装成铁路宾馆工作人员的女人连拉带扯,将我诓进一条深深胡同里的一座黑宾馆,进了黑宾馆一看房间,没洗浴没卫生间没空调,而且有一股霉味,老子很气,坚决不住,女人不愿意到手的熟鸭子失手跑掉,叫来两条大汉,妄图施用威吓手段,将老子留下;老子生来东北人,什么时候怕过这个?哪肯示弱,看好墙角有利的地形,站在稍高的地方,一手摁手机,一手掏口袋假装往外拽刀子,并扬言不退款就打110,终究坏人心虚怕警察……我得已从容走出来……

越过尚德门,我先找了一家酒馆,喝了一肚子的酒,给自己失魂落魄的心找一着落,告诉自己这是李白的酒。抬头望窗外,并没失望,李白的月虽然没有,但酒总是有的,“长安街上醉花酒”,喝醉的人,月亮一般都在水里。

3
一个人喝酒,感觉甚是没意思,决定打电话找伊沙。到长安,没见伊沙那种感觉就跟没到长安是一样的。见伊沙胜过见兵马俑。

很久以前,一个叫小招的青年,白马白袍来到长安,给伊沙下跪,我记得我在网上,写一评语,我称赞他,“你这一跪,万骨留芳”。可能有人会以为我写了错别字,“古”,这是做古的意思,但不是我要表达的意思,我的意思是“骨”头的骨,骨头里留芳。我的意思是说,你这一跪,是有筋骨的,是有担当的。

事后细看小招的因何一跪中,他阐述几样观点,我认为颇耐人寻味,他说:“伊沙绝对可以够得上是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代表。同时,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伊沙也显得更加高调。既是如此,你当皇帝,我来下跪,你演尊,我演卑。人世间的荣辱,我难道还会挂心。同时,这也是我为那些成天没事干化名辱骂伊沙的流浪狗们,竖立一个榜样。”

他还说:“……中国有一个奇怪的传统,往往是2流或3流的诗人、作家,生前默默无闻、没人搭理,死了以后,却被各种各样的投机份子利用,拥有第1流的名声。海子即是明证。OK,我用这种方式,向这个传统说NO。你们这些不知好歹的东西,现在到海子的坟墓面前,沐浴焚香,哭哭啼啼,现在伊沙还活着,你们要跪现在就跪。”

这小子,真他妈的有豪气,豪气干云!

4
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也另有一文,他这样写到:

诗人小招的西安一跪,是对诗歌盛唐的缅怀、瞻仰和呼唤回归。自胡适《尝试集》尝试白话诗以来,这100多年来,因为传统的流失,汉语诗歌遭受了严重的凌辱、破坏。尤其是近些年来,泥沙俱下,脏字、恶语充斥诗歌,严重败坏了汉语诗歌和中国诗人在大众中的地位和形象,诗人沦落成地痞、流氓。放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诗人小招的西安一跪,更是凸显了其积极意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才是美好的、健康的、有气量的、有骨气的汉语诗歌,而不是在公交车上亵渎妇女还理直气壮洋洋得意。
有史以来,中国诗人遭受了多少凌辱、白眼和非人待遇?屈子放逐、投河汨罗;苏子乌台诗案,流方海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血淋淋的文字狱、惨案。而西安跪诗,为诗人挽回了尊严,也是对中国诗人和中国诗歌的忏悔、反思。
对于“西安跪诗”,我也用四个字为它下一个定语:千年一跪。

5
对于伊沙写的口语诗,我向来不持否定的态度,亦同赞成杨黎的口语诗,我一律支持,我认为所有的诗歌皆是口语,就像我在2010年11月9号伊沙和秦巴子等长安诗人给我举办的一场“长安诗歌节”上表明的态度,且是我一惯的态度,我表示说,我写的就是我的口语。我一向认为“每个诗人持有每个诗人的口语,这个口语就和自己的指纹一样,是有区别于另一个诗人的身份证”。比如说,都写口语,于坚和韩东一样吗?韩东和杨黎一样吗?杨黎和伊沙一样吗?他们有可能一样吗?他们天生就不一样,不一样的口语,不一样的诗歌,但是,他们所秉持的是一样的口语诗歌精神。

反之我写的是口语吗?我认为我一直写的是我个人的口语,虽然更多的人认为我写的是抒情诗。但我认为这是狗屁话,难道抒情诗运用的语言和文字就不是口语吗?试问你能找到一句不是口语的诗歌吗?我仍是那句,你有你的口语,我有我的口语,凡是诗歌都是口语,只是出于个人习惯,口语与口语不同而已,这和方言相似,你用四川话入诗,我用东北话入诗,没有什么不同。是诗的永远是诗。不是诗的,你即使有东巴语它也不是诗。

诗歌是不拘于形式的,更不拘于语言(同样也不拘于方言)。只要是诗,它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口语。没听说过“之乎者也”被称为口语的!别说唐诗中没一句不是口语,你就是翻遍《诗经》也没有一句不是口语的,只是那里面你看不懂的口语是古代的一种口语。

6
打通伊沙电话,约了一个叫西花园的地方,我一到长安就蒙了,不辨东南和西北,电话交给出租司机,司机和伊沙交谈,摞下电话后,司机说不远,一会儿就到,果然大约二十分钟之后,出租车停在马路边,司机说走过马路就是。我抬头看了看,确实看到了西花园字样的酒店,那就是这里了,我没想到会这么快就到了。我走进酒店时,伊沙还没到呢。他发来一短信,他说他要抄写一份我索要的《车过黄河》的手稿,要迟几分钟。

我向服务员要了一杯水,找了一个能转头看见门口的座位。我认真打量这家酒店,我知道这是一块圣地,伊沙他们经常在这里聚会,在一篇描述食指的文章中,诗人秦巴子曾坦然,“以地道的西安美食,招待远方的诗人朋友,是我们的一个传统……”

酒店虽不大,二、三百平米的样子,但很干净、布置的很有条理,是一个适宜朋友交流的场所。每桌之间皆用铁艺围起来,即通明又达观。可饮酒可品茶。

我正端详着呢,忽然楼梯一阵响,不待我转头,一儒雅男士春风一般走上来,虽然头发稍有些斑白,但我一眼还是认出了他就是伊沙,他竟然见我亦同老朋友一样,哎,你是张后。我们握了握手。他的手很宽大。虽然我是第一次握这只手,但觉得一点也不陌生。

说不陌生,是因为我在此之前,大约五年了,我是见过伊沙的,只是他不曾见过站在人群后边的我。这些我均在我的“访谈诗人中国”中有过交待,在此略过不提。

7
换过另一间房子,相互坐下,伊沙的确瘦了些,很教授的样子了(他以前胖时像商场大佬)。
伊沙仍然激情扬溢,才华四射,妙语连珠,沙场狂点兵……无论古今中外上下五千,秦皇汉武,蒋沈韩杨一一皆评说个遍。

伊沙说:每个人的言说方式不同,但诗必须是明晰的,用词必须是精确的,不能有一个字的晦涩和暧昧,混沌是一种诗歌的气质,但绝不是浑浊。
伊沙说:我们说李白,有些人会说我跟李白气质不符;我们说白居易,有些人会说我又不想让老太太读懂,那么我们以杜甫为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感、词句和意义都非常明晰,写出这个才算真本事,所以杜甫就是大诗人的“界限”,如果越过了这个界,无论你说自己诗歌内部多么复杂,诗意多么深沉,那么你也不是一个大诗人。
伊沙说:从诗歌的形式可以看出一个诗人创作的成熟度,因为诗歌本身也是一种形式的艺术,形式里就包含着结构、节奏、语感等等问题。
伊沙还说:情致理趣,第一是情,诗歌表达情感本身是很单纯的,爱就是爱,恨就是很,爱要爱的很真切,恨要恨的很切身,不需要去解释为什么爱为什么恨。一说就错,一解释就低级。
伊沙还说:口语诗,拉开大幕就开演,戏演完就散场,精彩不精彩,全在戏里面,一定要去掉开篇的“开宗明义”和结尾的“意义总结”。
伊沙还说:……

伊沙说的很多,不记了。想知道,去读伊沙的诗。

8
长安的夜幕徐徐降临,一片火树银花。
在秦巴子、朱剑、西毒何殇、王有尾等四位英雄均到齐时,大家开始正式一边掰馍一边把酒言欢。

羊肉泡馍我在北京是吃过的,吃过两次,和长安的似乎不太一样;我第一次吃羊肉泡馍,是李小洛当驻校诗人时领我在首师大外的陕西馆吃的,块头比较大,第二次好像还是在首师大外边的一个馆,也是和李小洛一块吃,这次块头比较前小了些;而这次在长安则是第三次吃羊肉泡馍,并且有幸在吃羊肉泡馍大师秦巴子殷切、关怀、指导下,得到评委伊沙的首肯,“你是来长安吃泡馍的诗人中掰馍算是最好的”,秦巴子言曰“就像诗一定要自己悟道一样,地道的羊肉泡馍是一定要自己的掰的,掰的越细越好”…… 最后大家都齐心努力地将各自的馍掰成米粒大小……

嗯,这顿羊肉泡馍很正点!除了咸些外,一切均OK!
吃完之后,大惊,陕西人太能吃咸的了!这还多亏伊沙吩咐厨师“汤宽点,淡点”。看着他们几个人将上好的羊肉泡馍吃得“泥干水尽”,我是服了,我不好意思地把还剩余一些的羊肉泡馍大碗往边上推了推……

8
泡馍虽咸,酒却不咸,以酒代汤,喝个痛快。
在席间,伊沙和秦巴子分别赠书给我。《无题》、《纪念》令我如获至宝。

我似乎第一次和陕人喝酒,没想到陕人这么能喝,我很快就醉了。
其实说是和陕人喝酒,可能其中五人,只有秦巴子是正宗的陕人,早在“诗歌报”的年代我就读过他的多篇诗作、后来还在一些报刊上读过他颇为大气、生动的随笔文字;而伊沙据说祖上是四川人,他居然还有四分之一或八分之一的哈萨克血统;王有尾、西毒何殇稍年轻一点,在诗江湖总见过名字,我不是十分了解,以后有机会多接触;但读过朱剑的诗,他可能是湖南人,对他的诗很有印像,他写过一首杜甫,写的很有味道,把真实的杜甫描述的有些淋漓尽致。我觉得杜甫就是这样的人。如果他今天在北京,他十足就是一个北漂。

《杜甫别传》

诗人杜甫
生于公元712年
死于公元770年
活了59岁
在古代不算短

肺病
疟疾
糖尿病
风痹症
他咬牙忍着

公子哥儿
不善生计
到处蹭饭
看尽了白眼
他写诗发泄

过完嘴瘾了
心理平衡了
身体舒坦了
世界明亮了
他活下来了

在长安的饭局上
我和他从未谋面
主要责任在我
我压根儿不想
和他成为朋友

朱剑那,我可不是杜甫,我可是很想和你交朋友的。还有王有尾、西毒何殇。
伊沙和秦巴子更不必说了,我心里早和他们就是朋友了。在久远的文字中,心早就契合在一起了。

9
伊沙喝酒不动声色,我却接连跑到厕所里“唱歌”,有一次竟被王有尾窥到,回到桌上,我假装没事,却依然见几个人交头接耳,言外之意,别叫我再喝了,我不行了。我知道我确实喝多了。但还能喝一点点,我执意的将自己酒杯中的酒一口喝干。

长安的酒醉的不是人,醉的是诗人。


张后 2010年12月7日写于北京苹果园养心斋
发表于 2011-5-19 20: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莹松 于 2011-5-19 20:40 编辑

你是一个很勤奋很严谨的作家,这些都是我所不具有的,向你学习!再次问好!
发表于 2011-5-19 22: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刀法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10: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10: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8 21:45 , Processed in 0.0391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