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41|回复: 9

周瑟瑟长篇《暧昧大街》出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6 09: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align=center><B>诗人周瑟瑟向米兰</B><B>·</B><B>昆德拉致敬</B><B><o:p></o:p></B></P>
< ><B>        《暧昧大街》研讨会在京召开</B><B><o:p></o:p></B></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 ><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B></P>
< ><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B></P>
< ><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B></P>
< ><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B></P>
< >近日,在中华文学基金会文采阁,由《中关村》杂志社主办,举行了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长篇小说《暧昧大街》作品研讨暨新书发布会。这部被称为“中国版《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作品,受到了评论家、小说家、诗人们的特别关注。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张锲、著名外国文学出版家刘硕良、著名小说评论家白烨、王干、张颐武,著名诗评家程光炜、唐晓渡,著名诗人王家新、洪烛、安琪,青年小说家邱华栋、张者、吴晨峻等都发表了热情中肯、赞扬有加的评论,给予作品高度评价,对作者周瑟瑟向世界文学大师米兰·昆德拉致敬的文学方式表示赞赏。大家认为,这部独到的小说作品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5</FONT>年长篇小说打响了“第一炮”。与会者还围绕中国作家如何创造具有世界文学大师水平的作品,以及在向大师们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困惑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o:p></o:p></P>
< >据长江文艺出版社介绍,这部小说语言充满了诗意,叙写方式独到,表达了对纯洁灵魂、收敛欲望的强烈诉求,并有意模仿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其人物设置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几乎雷同,但背景本土化,叙述主题词也从“媚俗”转到“暧昧”。<o:p></o:p></P>
< >《暧昧大街》的作者周瑟瑟是曾经活跃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0</FONT>年代的后朦胧诗阵容中的青年诗人,现在是北京中关村某知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IT</FONT>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他以这部小说宣称向文学大师米兰·昆德拉致敬,并直言,同米兰·昆德拉关注人物在政治背景下的命运转折不同,他更加强调中国经济转型期人物的情感变化。他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情感关系将会越发暧昧。什么是暧昧?暧昧的民间说法是含混,不清白。在周瑟瑟看来,暧昧有着更为广泛的含义。它与灵魂的错位有关,与精神迷失情感无序有关;它是孤独者的一种通常的生活状态,同时映照生活未处理完善时所面临的某种空白。<o:p></o:p></P>
<P >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下简称《轻》)的主人公托马斯是个外科医生身份的设置一样,《暧昧大街》(以下简称《暧》)中的主人公胡春是个以治疗精神病为主的医生;他的生活中也同托马斯一样被女人围绕。当然,《暧》对《轻》的模仿并不那么简单,在似曾相识中出现了众多相对的变化。托马斯同情人特丽莎有着相濡以沫的爱情,胡春却一直对他的小诊所的惟一护士、狂热追求他的唐粉鹅有所拒绝;托马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公共情人,胡春却因不堪妻子的放荡不羁而离婚试图寻找泛情时代的一片净土。《暧》中的两个女主角,一个是胡春的前妻宝宝,一个是表面上的情人唐粉鹅,她们正好分别与《轻》中的特丽莎和萨宾娜隐隐对应。宝宝和特丽莎同样出身低俗,特丽莎是出淤泥而不染,绝不媚俗,宝宝却是骨子里浪荡成性;萨宾娜有着典型的女权思想,唐粉鹅却是飞蛾扑火般要做个为所爱的人勇于献身的小女人……不同于《轻》中对媚俗的批判性的揭示,《暧》则笼罩着一股浓浓的暧昧气息。小说中,胡春与前妻、与护士唐粉鹅的关系是暧昧的。他对前妻依然有一种依恋,但在性情上两人却似针尖对麦芒。他对唐粉鹅没有非份之想,潜意识里却不愿舍弃她女性的热烈与温柔。主人公胡春自己就是一个说不清的暧昧者:他向往纯情鄙弃堕落,但从不反抗他四周的一片混乱,在迷醉的日子里甚至投身于其中,然后在清醒的时刻严肃地反省,以达到内心的安宁。<o:p></o:p></P>
<P >除此之外,小说中其他人物也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样有着非现实气息。有名有姓者也好,无名无姓者也好,他们无不成双成对地活在一种错综复杂的暧昧关系中。诗人与文学女青年,画家与少女模特,铁匠与离婚女子,可怜男人与市井女人……生活如此紊乱和空虚,构成了一条气味独特的《暧昧大街》。<o:p></o:p></P>
<P >据悉,这部长篇小说引起了数家影视公司的兴趣,其中华夏影视中心决定买断这部长篇小说的电影改编权,要拍摄成中国版的《布拉格之恋》。<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B>专家评论精选</B><B><o:p></o:p></B></P>
<P ><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B></P>
<P ><B>我们为什么推荐《暧昧大街》?</B><B><o:p></o:p></B></P>
<P ><B>卫汉青(《中关村》杂志社社长、诗人):</B><B><o:p></o:p></B></P>
<P >《暧昧大街》从作品内容到作者身份,都很值得我们杂志社作为主办单位来举行这次研讨会。这部作品很有新意,作者周瑟瑟又是中关村知名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我们杂志的精髓是创新,《暧昧大街》的形式、内容,也都贯穿了这个精神。我们杂志有四个板块,经济、教育、科技、文化,我们非常关注文化,尤其是新文化。这部作品直接和国际大师对话,但也很有中国特色,有中关村的特色。周瑟瑟一直站在市场经济和高科技企业的前沿,他能够一边在市场经济中拼搏,又写出纯文学作品,非常难得。<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align=center><B>周瑟瑟的致敬是够格的</B><B><o:p></o:p></B></P>
<P ><B>张颐武(北大中文系博导、著名评论家)</B><B><o:p></o:p></B></P>
<P >中国人从见识少到历经沧桑,成熟起来,米兰·昆德拉参与了这个历史历程。我觉得周瑟瑟这个致敬恰到好处,他的致敬是够格的。中国的作家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力量,所谓模仿不是模仿,而是再创造。这部作品给我们二十年来对米兰·昆德拉的情结是一个非常好的回应和回答。用翻译文体来写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色。周瑟瑟这个作品把翻译文体活化了。诗人的传统里面,欧化的传统是很强的,现在周瑟瑟把欧化的传统延续下来,把外国文学转变成了我们血肉的一部分,这使他非常有力量。特别是他并没有放弃对中国历史记忆的发展,他把人生里面最坚硬的部分表现出来触动我们内心里面最柔软的东西,这个妙处很难传达。中国的大历史和周瑟瑟的小历史都结合在这个书里面,他让我们感到非常沧桑的历史感。现在周瑟瑟还活着,他用自己的生命重新见证了米兰·昆德拉在中国的流传,我们感觉到米兰·昆德拉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很自豪的一件事。<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B>支持青年作家“向大师致敬”</B><B><o:p></o:p></B></P>
<P ><B>李正武(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B><B><o:p></o:p></B></P>
<P >周瑟瑟是从武汉走出来的青年诗人、小说家,出版过多部诗集。现在他是中关村知名软件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IT</FONT>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青年作家与时俱进、在不同的领域努力工作的表现。当我们看到他的这部作品时,对他诗意的语言、独到的叙述方式表示认同,决定出版这部长篇小说。我们认为一个青年作家所具有的这种“向大师致敬”的行为应该给予支持,同时也是长江文艺出版社对有独到艺术追求的青年作家的支持。我们坚信纯文学新的高潮随时都会到来,这需要出版者、作家、评论家、媒体共同努力,为推动中国文学的繁荣与突破做出我们的贡献!<o:p></o:p></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FONT></P>
<P ><B>独特的方式写人生存的一种普遍状况</B><B><o:p></o:p></B></P>
<P ><B><FONT face=宋体>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博导、著名评论家)<o:p></o:p></FONT></B></P>
<P >过去周瑟瑟是个很优秀的诗人,现在中关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IT</FONT>业的生活重构了他对生活的一种视野和认识,这部小说在这个意义上来讲体现了作者在个人转型中的速度。他是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去写人生存的一种普遍状况,非常敏锐地抓住了一些东西,这本书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不在于他具体写了什么东西,而在于他写出了这样一个状态。<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 <o:p></o:p></FONT></FONT></P>
<P  align=center><B><FONT size=3>诗人给小说带来的异质<o:p></o:p></FONT></B></P>
<P ><B>王干(《中华文学选刊》主编、著名评论家)</B><B><o:p></o:p></B></P>
<P >如果说,周瑟瑟写诗是为了追求一种形而上的精神愉悦的话,那么他写的小说却改变了精神追求的方向,变成了一种向下的寻找:在繁琐的生活中、在男人与女人追求与被追求的游戏中寻找一种蜕变,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其实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寻找自己。寻找自己是“后小说时代”一个非常明显的症候。在貌似书写社会的时候始终都在确证自己在这个时代的位置。时下写小说者的身份就深刻反映了这个问题。诗人加入小说家的队伍,给小说带来很多异质的东西。周瑟瑟以一个诗人的情怀,诗人的情感和语言表达方式,来触及到我们暧昧的生活状态,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o:p></o:p></P>
<P ><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FONT></P>
<P  align=center><B>让人想起了王小波<o:p></o:p></B></P>
<P ><B>张锲</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B><B>、中华文学基金会常务副会长</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B><o:p></o:p></P>
<P >很高兴参加周瑟瑟的长篇小说研讨会,看到周瑟瑟让我想起了王小波。我常常感到很遗憾,王小波去世的时候还没有成为中国作协会员。他当时的创作非常坎坷和艰难,直到他去世我们也没有机会为他做一些工作。现在我老是想王小波这个人为什么不是中国作协会员,他是愿意入会的。但有些同志在对待他的问题上产生了一种偏激和不准确的看法,所以把王小波这样一个重要的作家在我们文学史上遗漏了,到现在还没有引起重视。我看到周瑟瑟出版了这么多的诗集,写了这么多小说,在文学界也很活跃,并且受到了长江文艺出版社特别的青睐,对此我很高兴。另外,“暧昧”这个词应该也要反思一下,过去我们过分看重文学的教育作用,好像只有教育才是唯一的力量。所以我们写的东西总是想告诉人们一些什么。这部长篇小说取名叫《暧昧大街》就很有意味。这部长篇小说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B><o:p></o:p></B></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align=center><B>胡春是能够留下来的一个艺术形象</B><B><o:p></o:p></B></P>
<P ><B>白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评论家)</B><B><o:p></o:p></B></P>
<P >这部作品是不是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仿写,乃至需要不需要向米兰·昆德拉致敬,都另当别论;但它奇得不同凡俗,怪得别有韵味,就这种艺术特点而言,当代作家中很难找到与之相似的。《暧昧大街》在对于生活的艺术表现上,看起来不够“形似”,但却做到了“神似”。换句话来说,周瑟瑟是以嬉戏写悲凉,以荒诞写真实。《暧昧大街》里的胡春,是生活在当下都市中的中关村科技城的现代气息的文人,他在环境与心态的同步“暧昧”中也慢慢迷失了自我。他可能是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中极其有个性,非常有意思的一位人物,因而也是能够留得下来的一个艺术形象。《暧昧大街》是在长篇小说创作领域中有着自己的个性化艺术追求的,没有过多地迁就市场和委屈自己。这是周瑟瑟个人的一个新的成果,同时也是一种倾向的声扬。<o:p></o:p></P>
<P ><FONT face=宋体> <o:p></o:p></FONT></P>
<P  align=center><B><FONT face=宋体>一位企业家给了中国文学界一个标本<o:p></o:p></FONT></B></P>
<P ><B>刘硕良(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顾问、资深出版人)</B><B><o:p></o:p></B></P>
<P ><FONT face=宋体>周瑟瑟原来写诗,现在做企业,同时写小说,这很难得。文学应当丰富多彩,作者队伍的组成也应该复杂多样,文学才能够越繁荣。周瑟瑟这部作品给中国读者的窗口开大了一点,给中国文学界多了一个借鉴的标本。一位企业家来做的这种实践和研究,尤其难得。他走的路子是很值得肯定的。</FONT></P>
<P ><FONT face=宋体> <o:p></o:p></FONT></P>
<P ><B><FONT face=宋体>周瑟瑟与昆德拉领受并遵循了“小说的智慧”<o:p></o:p></FONT></B></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B>唐晓渡(作家出版社编审、著名诗评家)</B><B><o:p></o:p></B></P>
<P >昆德拉的小说曾给我们带来极大的震撼。这种震撼既有历史境遇和心路历程近似的缘由,也有小说本身的缘由。昆德拉的所谓“小说的智慧”,并不排斥传统小说格外推重的“故事性”,但将其降到了次要的地位;它也不准备通过小说谋求任何历史或道德的替代性解决,而以对“终极悖谬的时代”,对这一时代天空下的人类生存有所发现为首要诉求。这种“小说的智慧”迄今为止对中国当代小说来说仍然足够陌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暧昧大街》的出版确实值得祝贺。据此周瑟瑟向昆德拉的致敬也完全成立:不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在多大程度上相似,而是因为他们共同领受并遵循了“小说的智慧”。昆德拉有一个观点,是说假如小说有什么使命的话,这使命就在于不断勘探生存的不同领域,以提供一幅“生存的地图”。对早已摆脱了宏大叙事的窠臼,却又在对市场化的不断妥协中失去了发展势头的当代小说来说,这部小说肯定是一个启示。<o:p></o:p></P>
<P ><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B></P>
<P ><B>《暧昧大街》是一部内省的作品</B><B><o:p></o:p></B></P>
<P ><FONT size=3><B>邱华栋 (《青年文学》执行主编、作家)</B><B><o:p></o:p></B></FONT></P>
<P >《暧昧大街》是一部内省的作品,是周瑟瑟诗人身份没有消退时期的写作,充满了想象和幻想的成分。虽然它有对当下生活的分裂观察,如同再回望蝇眼中分裂开来的世界,但是却有着诗心与诗的意象,类似瓶子里的水轻轻地晃荡。这部小说是一部幻想和隐喻之书,一部诗人内心影子投射的经过快速剪辑的画册。它是前现代的,无论是语言还是故事,无论人物还是场景,都有些古典主义即将死亡的预兆。<o:p></o:p></P>
<P ><B><FONT face=宋体>“暧昧”与没有让灵魂安居的“家”有关<o:p></o:p></FONT></B></P>
<P ><B>沉河(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诗人)</B><B><o:p></o:p></B></P>
<P >记得在“媚俗”这个词流行的同时,另一个词――精神家园也曾流行。寻找精神家园成为当时很多诗性光芒笼罩下的人们的呼唤。“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今天看来也许是一个痴人说的梦,但在当时却是一种人生光照。我不敢妄自猜测作者写作这部小说的真正用意,但却相信“暧昧”确乎与没有“真正的家”,没有让灵魂安居的“家”有关。主人公胡春作为一个曾经的反媚俗的斗士是如何变成一个面目不清的暧昧者的,正是这部小说带给我们的真正思考。<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B>与世界接轨的汉语小说</B><B><o:p></o:p></B></P>
<P ><B>尚建国(《报告文学》杂志社编辑、作家</B>)<o:p></o:p></P>
<P >这是一部在写作方法上没有中国“脐带”,完全可以与世界接轨的汉语小说。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文化交流给汉语写作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世界化的速度之快。总体上讲《暧昧大街》延续了米兰·昆德拉和卡夫卡的诗性写作。形象精当而准确,语言的静美也随处可见。<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align=center><B>展现了暧昧人的精神状态</B><B><o:p></o:p></B></P>
<P ><B>吴晨骏(《海峡》杂志编辑、作家)</B><B><o:p></o:p></B></P>
<P >我感觉这个小说很好地表现了城市人的生活状态,我是很喜欢的。《暧昧大街》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对胡春的心理刻画部分。我想周瑟瑟这部长篇小说的意义,大概就是把这一类暧昧人的精神状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吧。要把“暧昧”写好,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周瑟瑟勇于担此重任,无论作为朋友还是写作同好,我都为他高兴。<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发表于 2005-10-26 12: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祝贺!
发表于 2005-11-15 20: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知道,再祝贺一下
发表于 2005-11-20 16: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祝贺了,问好!
发表于 2005-11-23 10: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
发表于 2005-12-1 19: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周兄大作出版.

道喜了.
发表于 2005-12-5 22: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诚祝贺!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12: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朋友们,我的另两个长篇小说《野花为谁开》,《青春狂乱》不久可出版。
发表于 2005-12-6 18: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彝人朋友的祝贺!</P>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4 09: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沙好。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9 01:11 , Processed in 0.0722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