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45|回复: 4

张后:诗人笔迹——成都究竟有多少诗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8 10: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成都,一个梦寐以求的地方,据说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

幼年时读唐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句子,似乎能从诗里嗅到草木的清香,看到白露沾花清露欲垂的景色。尤其,一个城能被“锦”字形容,更让脑袋里闪现色彩斑斓的锦绣。一簇簇艳丽如红霞般的花云,被雨打湿后濡染开来,漫不经心低垂于城市。读诗的摇头晃脑中似乎那气味、颜色、湿度萦绕舌尖、鼻下、眼前,心中恋慕上了这句诗,也恋慕上了这座城。

这段文字其实不是我写的,网上抄的,但我觉得和我想写的一样,就是我写的。

2
很早就听说这么一句话,叫做“少不入川,老不离川”。
在开始之前,我是半懂半不懂的,自从进川之后,在成都生活了几天,我才恍然大悟,“少不入川”是怕少年人入了川之后,心性不定,川中美女如云,令意志消沉,整天陷于温柔之乡,不理“正”务;生活在成都,幸福,巴适,有一个网友说“给我成都,连美国都不要”……“老不离川”是指年纪都这么大了,还去外边世界瞎折腾什么?哪里还会有比四川好的地方呢?真是“乐不思蜀”犹甚,所以老婆大人在北京通牒多次,我狠着心假装没听见,不是将电池拆了,就是谎称信号不好如风过耳……我且学学诗仙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
至于我因何事进川,不能不先把成都之行的肇端交待个清楚。

这就必须从一个姓杨的诗人说起。
这个姓杨的诗人,不是杨炯也不是杨夔,尽管全唐诗库连杨贵妃在内记载了有五十八位之多的杨姓诗人,但哪一个也不是,其实我所说的杨姓诗人并不在唐朝,当然也不在宋朝,元明清三朝也不是,至于他到底算是哪一朝,跟你这样说吧,我也不是很清楚,估计大家跟我一样也不是许多人都很清楚(请原谅我酒喝得有那么一点点多)……

4
如果不清楚这个姓杨的诗人,或许严格一点说,不能算做一个诗人。干脆这样说吧,无论你承认不承认,不知这个杨姓诗人存在的诗人,基本上就不属于诗人这个队伍中的诗人。
这个杨姓诗人,就是家喻户晓的杨黎(终于清醒了)。
对,我说的就是杨黎;当然也有人不管他叫杨黎而另外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他废话教主,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叫他杨黎,因为我不觉得他写的那些东西是废话。

杨黎,1962年8月3日生于成都。他出生那天据说并没有什么祥瑞出现,即没有打雷,也没有下雨,更没有飘雪花,出彩虹,唯一不同的是,好像谁说的,抓周那天,杨黎抓到一支钢笔,就此再没有撒手过……

何小竹称他为“非非第一诗人”;韩东称他为“诗歌的无冕之王”;于坚更是盛赞他的诗为“汉语的钻石”。
但有些人也会把他当成没文化的流氓。因为他没真正的读过几天书(我指的是上学),有人形容他“放浪形骸,直言无忌,爱捣乱,只要有他在,再假模假式的氛围也会立马风生水起”。

在一些朋友看来,杨黎则更像个小孩,小孩一样的单纯,小孩一样的撒娇,小孩一样的脆弱。他经常跟年轻人没大没小地混在一起,毫无“大师”风范。
他无疑是享乐主义者,喜欢吃香的喝辣的,喜欢下棋、斗地主,喜欢呼朋唤友。喝酒时他是闹的,下围棋时他无比安静。有时他也会让自己陷入无端的伤感,比如他经常说他的女朋友被别人抢走了;而有时,他也冷不丁写出一些自己反对的抒情诗,比如《少女十四行》、《芍药十四行》……

而严肃的、固执的、追求绝对的,也是这同一个杨黎。他说,“诗歌就是我的宗教”,“我对生活充满激情,甚至有点放纵和散漫,但对于写作,我非常理性”。他看似随意、无可无不可,但在原则性的问题非常坚定。
他曾如此说过,“无论他是在唐朝还是在今后,他写诗,都会写《高处》”。其实这句话我们无法论证。因为杨黎并没有生活在唐朝,也没有生活在今后。但是,另外一句话却可以充分说明杨黎在当今中国诗坛的重要地位。这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没有杨黎的诗,当代中国诗歌肯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这句话来自一个反对者的嘴里。
当然了,杨黎始终认为,他的诗非常好读。或者说,读起来非常愉快。对于读者,这应该是最重要的。

5
其实在杨黎之前,这个名字很普通,就是一杨姓的孩子,出生于黎明之际。因此家长随口起个名字,叫杨黎算了,也没个什么讲究,或许一查户口,乌泱泱的大中国,至少也能有个十万八万个姓杨的叫杨黎的后生。
但这个叫杨黎的后生,会写诗,会写诗又叫杨黎的肯定不多见,据说在成都曾经不知好歹的冒起过一个叫杨黎,也写诗的人,后来被年轻气盛时的杨黎灭了。至于此杨黎用什么办法灭掉了彼杨黎,成了一个千古之迷,没有人能研究个清楚……

6
研究个卵子?杨黎就是杨黎,无需研究,他活生生的就站在大家面前,要研究,等他死掉再说。
哦,如果实在要研究,我也不能限止你,不妨先看一遍鄙人去年(2009年)对他的访谈,绝对令你不虚一览。网上可搜索《打开天窗说废话》,此篇不愿多说,因为说的是成都,不能跑题。虽然杨黎和成都有关系,但关系总是不大。杨黎是杨黎,成都仍然是成都。

7
有一个诗人这样写成都:

成都是一个遥远的国度
去的时候是夜间,睡一觉就过去了
回来的时候也是夜间,睡一觉就回来了
所以成都像是隔着一座山或者一个隧道
或者隔着睡与醒
穿过去就到了成都
翻过来就又回到了我生活的现实之中
他们生活在成都
晚上不睡觉,白天不上街
仿佛在过另一种生活

成都人爱喝茶,会喝茶,以至于外地人用“头上青天少,眼前茶馆多”来形容。“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因此茶馆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成都茶馆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成都的这几天我也学会了喝茶,我的意思是说学会了喝成都茶,慢悠悠把茶碗端起来,闲情逸致的把它喝掉……但我始终没有学会成都人的“斗地主”,掏耳朵倒是享受着了,闭目养神得快要睡着了,真是惬意极了(不,这句话要用成都话来说,好巴适哟)……

8
我认识的成都的诗人一般喜欢去两个地方喝茶和饮酒,一个是白夜,另一个是芳邻旧事;如果是啖饭,他们则喜欢去小房子和老妈蹄花;特别的时候,也去积香厨。
谁都知道积香厨是莽汉诗人李亚伟开的,所以在他那里吃饭的,进去时可能还不是诗人,但出来时多一半都成了诗人。

我2001年时,在北京他的半亩田,和他喝酒,当时没有找到杯子,我们就用瓶盖喝酒,老白干,估计能有56度,他喝了没事,我喝醉了,且醉得一塌糊涂。

都说莽汉诗人个个能喝酒,据说尤以马松为甚,喝到酣处,必伸一小指,指点江山一番,李亚伟曾说,“多少人指着他的手指,想把它剁下来啊!”哈哈,这当然是个玩笑话……

9
成都是一个盛产诗人的地方,谁能数得出来,这几千年来,成都到底有多少诗人?
不必说这几千年以来,就是这十几、二十几年,成都又盛产出多少位诗人啊?

我和卧夫去杜甫草堂,活生生看见的却是诗人华秋,谁能说华秋不是杜甫转世,那音容,那笑貌,不是杜甫是谁?


2010年11月21日写于北京苹果园养心斋
发表于 2011-4-11 22: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去过成都,看了你这篇文字很想去成都喝茶额!
 楼主| 发表于 2011-4-19 09: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4-20 22: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谢谢你!在你的文字里也能读出茶香与酒香!美!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4: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谢谢你!在你的文字里也能读出茶香与酒香!美!
莹松 发表于 2011-4-20 22:27



    握手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8 21:52 , Processed in 0.02750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