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28|回复: 1

“文人相轻”与文人的社会作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0 20: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章老三 于 2011-2-20 22:01 编辑

读虔谦斑竹日志“论文人相轻”,颇有感想。不知何故无法回复,故另贴抒发之。

斑竹提倡“一个最谦卑的人,也可以同时是最有批判精神的人”。堪称为人为文的极高境界。我亦曾读《新约》。每读之,必痛感自己素来缺乏深刻的忏悔意识。或者说,忏悔意识并不根深蒂固,以至每当欲发言论,必欲一吐为快,“自省其身”是一吐为快完以后的事,甚至“吐”完以后,便把“自省其身”给忘了。惭愧。

窃以为,一个最具批判精神的谦卑者,古今中外之佼佼,非耶稣莫属。耶稣谦卑,为徒弟洗脚,其心态却从容平常。然耶稣却痛恨当时犹太民族的“意义阐释者”(祭司等),言辞愤怒,尽致淋漓。

耶稣此时愤怒,或许是因为他是另一个意义阐释者。对于生命意义的阐释,“是这样”与“不是这样”之间似乎总无灰色地带。因此他再谦卑,亦无法妥协,除非他自己放弃了意义阐释的活动。或许从这层意义上讲,耶稣和当时意义阐释者之间的争论,和“文人相轻”具有相同的本质?他出离愤怒,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祭司们当时是犹太人的话语霸权。

因此,窃以为,“文人相轻”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一个原因,是对于生命意义、价值等的阐释,在逻辑上总是没有调和的余地。耶稣是圣者,他可以爱他的敌人,却不可以敷衍他的敌人。

除耶稣以外,其他的人都只是人,因此必有人的全部局限性。鲁迅也不能免俗。我有一个很庸俗的揣测。鲁迅一开始就出离愤怒,并永远愤怒出离,这多少与他的性生活不愉快有关。人的思想、言论多少与其肉体的状况有关系,这里的“肉体状况”,还包括经济状况、生活环境、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等。肉体和言论的微妙关系,很多时候是发言者自己也没有认识到的。因此,诚如版主所言,文人相轻,与文人的写作基底有关。如大旗般飘扬的“意义”,有时只是肉体的虎皮。

然而鲁迅还是写出了不少文学史上最好的文章。“文章”虽然与肉体有着复杂的关系,但它的表达却是完全精神性的。此外,鲁迅仍然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不可忽略的“意义阐释者”。他所提出的一些观念,对中国的进步至为重要。如果要具体地解释为什么我有这样的认识,我以为可以拿印度作个反面比较。在制度上印度是个民主国家,但其各方面的“现代化程度”却远不如中国。印度缺什么?我以为,印度缺的是鲁迅。印度文明缺乏尖锐的批判者,以至像“种姓”等等陋习延续至今。

无论意义阐释活动与肉体之间有着怎样复杂的关系,公众却总是需要“意义”的。公众需要知道生命的目的是什么,社会公义的基础在哪里。尽管他们平时不想这些问题,但是他们遇事时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却影响着他们的判断。公众不知道意义和肉体的关系,即使他们知道,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们会很简单了理解为,一切都是肉体的幻像。就算他们相信一切都是肉体的幻像,他们对意义的需要还是潜藏在内心深处。当然或者意义未必就是肉体的幻像,但怎样解释仍然是“文人”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讲,在下以为,文人相轻,或者说在言论自由基础上的文人相轻,其实未必就是坏事。文人之间激烈争论,说明了这个民族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还没有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公众有权知道不同的观点,然后他们自己作个比较。无论如何,生命之潮总是汹涌向前,价值体系总会慢慢地建立。

从这一点再引申一下,可见“言论自由”对一个社会的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不同的观点的“冲撞”中,人性才能舒展自身,并在舒展中慢慢地把秩序建立起来。

而“文人”,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因为他们就是意义的探索者和阐释者。如果他们不能从威权中独立出来,文人就不可能发挥他在社会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因为威权也是由人所构成,他们所树立的“意义”大旗,很多时候也是他们的肉体的虎皮。

此为愚见,还请批评指正。
发表于 2011-3-15 12: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最谦卑的人,也可以同时是最有批判精神的人。”堪称为人为文的极高境界。向两位致敬!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8 22:36 , Processed in 0.03164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