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69|回复: 2

读解我自己的诗——诗歌评论和解读方面的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0 16: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北方夫子 于 2010-12-10 19:32 编辑

我从不迷信名人和权威,我了解自己、更我相信自己
    ——北方夫子
   
    对于写诗,从中学开始就喜欢、甚至有一些执著,但是悟性和诗商的浅薄总是没有好的作品使自己和读者满意,近期在诗歌花费的时间多一些,原因诗歌是我的一种自娱自乐和休闲,读者古人和活着的人的诗歌、觉得有一些感悟就想写下来,就有了自己的文字吧,诗歌我实实在在觉得是一种愉悦和调整心灵的雅趣文字,在【好心情文学】由于诗人细语英英的影响,我也写了一些发在诗歌板块,看到诗歌的缤纷多彩意象万千,但感觉诗歌的评论和编辑还是懵懂的、甚至是落伍的......
      我在诗歌写作方面有时候随意、或者信手拈来的一些心境和白描可能在编辑眼里是佳句,而一些我心灵的寄语或者沉寂后的喷发、却是平平淡淡的文字或者是随心所欲,这个我你理解,因为编辑不是我、我不是编辑,编辑不是孙悟空钻进我的灵魂里挖掘我刻蚀我,我有一些难言之隐或许是心灵的蜜语也不能告知编辑,所以也难为他们了,这些辛辛苦苦的不惟钱欲而来的朋友、只为一份喜好和对美的执著,这里谢谢你们了编辑朋友!
   还是步入主题吧,也是写这篇随笔的初衷和主题。
   一
  请朋友一起来聆听一个古老的寓意、也是我写给诗歌编辑梦想飞扬的....(一)、矛盾的故事有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出来。——这就是“著名的”“矛盾的故事”。(二)、运用形式逻辑A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B我的矛属于锋利的东西。C所以我的矛,不能穿透我的盾。这就是著名的三段论,直接就否定了“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轻松就可以推出错误,形式逻辑的作用和功效是显而易见的。(三)、运用辩证逻辑两种矛盾,一种表象,一种偏内在,这样解释吧。第一类:表象矛盾1.矛和盾是一对矛盾,它们对立——意思矛和盾在打架,可惜他们又不是人,会自己打架吗?2.它们也统一——统一成什么,统一为楚人卖的武器,呵呵,这什么统一啊,勉强过关。3.矛和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矛要转换成盾,这个是高难度了:可能要进熔炉了,或许还得减点钢铁出来,“质量守恒要打破”。结论又是什么呢?第二类:内在矛盾能穿透和不能穿透,构成一对所谓的“内在矛盾”1.两者对立,显然不是穿透,就是不能穿透。2.两者统一。统一成什么?矛和盾的斗争吧,勉强过关。3.矛中有盾,盾中有矛,“能穿透”中有“不能穿透”,“不能穿透”中有“能穿透”——玄学了,不知道在循环论证什么?4.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换。——这看上去不错,但这一定条件是什么,完全没任何提示和答案。最后,能判断出楚人“自我矛盾”的错误吗?从上面可以看出,形式逻辑清楚而简单地就解决了问题;而辩证逻辑变成了玄学,在那里耍花枪,玩太极,循环来循环去,颠倒过来又颠倒过去,最终却与问题挂不上勾。
  二
  诗歌的评论既是再好的编辑和评论家也只能挖掘诗人心灵的80%左右,那20%甚至更多的埋藏需要诗人自己的诠释,我经常感觉我博客和诗歌的评论者是在猜谜语或者敷衍,有一些甚至没有读一个文字,一大堆的赞美和谦辞就倾斜出来,我实感这是文字的虚伪和文字的垃圾。这里我想说谢谢,不敢当,这么美好的评论不是我的诗歌。你的论述见解新颖,辨析独到精辟;而我对你的评论和亵渎的文字衍生的垃圾头痛而苦恼,请你不要浪费空间留一下空白吧。
    另一方面我看到出书和出诗集的朋友花钱雇佣寻找一些名家写序或许是吹捧的文字,我以为是心猿意马,整个洋洋文字里杜撰和华丽之外没有一句中肯之言,似乎是挽联或者悼词一类的文字,我想在当今的文坛什么稀奇古怪无足为其了,何妨【好心情文学】小小的诗歌编辑呢?
  我也经常为他人写序,中国人的习俗说过年话恭喜发财的多,我也是鼓励多余批评,今天我也剖析着自己,但我不说假话和废话,今天我自己给自己的诗歌自序,过去或为他人作序,或为诗刊主编“逼稿成篇”等形式呈现,尤其是写“自序”,主要为了梳理和诠释我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表现企图。这中间有个矛盾,别人的批评多少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身上的痒最好由自己来搔;可是这种自以为是的想法通常流于主观,对诗的欣赏,主观的感受固然重要,但仍得遵循某些客观的美学规律。最通常的现象是,我喜欢自己的某个作品,读者却不见得认同,你对自己作品的解读,可能与他人的看法背道而驰。有时我发现自己很可笑,也感到无奈,我自己并不满意的作品(无心经营,信手拈来的作品),评论家却引经据典,满口说好,害得我找出这首诗来重新自我审核,然后化嗔为喜,自我欣赏一番。我也有一个不能免俗的习性:凡未搔到痒处,迹近无理取闹,非学术性的批评文章,我一概不看,什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简直是一头雾水和鬼话
    三
  剖析和诠释下面的组诗,(我不得不用我曾经的教学形式和板书)。
  读解部分:这是一首写怀念逝者的诗,由一个梦境,我也到了天庭,那漫长黯淡的“长廊”正在行走着一个老人,疲倦依偎着生命到了尽头,没有用“耄耋”而是用没有系好的腰带,说明生命已经虚拟了,恐有不敬的嫌疑;通过一个老人看到他生前的喜欢和平凡之中蕴涵的伟大。窗台的腊梅寓意着老人的生命和秉性,也是泛写那些为新中国而奋斗了一生的老人,在寒夜里在酷夏中不倦的劳作。这一些没有经历的人们没有蹉跎磨砺的人是感受不到的...我用不愿意“绽放”“没有一片叶子”暗示一些生命的不愿意离去,写老人的心境,对生命的渴望和未来的憧憬。诗歌只能给读者一个截面和判断,通过这些使读者思考遐想...在人间和天堂的遐想。最后用一个梦呓清晰了伟大思念,也是作者真实的梦,也是作者一种深深地思念吧。
  ●黯淡的长廊
  那一条长廊里有一些黯淡,一个老者/疲倦的走着,我似乎看见他/没有系好的腰带。黑色的布鞋似乎很沉重的样子,我巡着/他的方向走去,窗台开着/一棵腊梅。没有一片叶子,隐红的花苞紧紧的不肯/绽放,夜风呼啸着,我看见老者/打了个寒战。花白的胡须和皱褶的脸,他很慈善,我在想/这是谁家的老人?我和他同时回眸,啊!是你、你在哪里?//你不是在医院吗?什么时候、你来到了这里?我想/追逐过去,想问一问这几年/你到了哪里?那黯淡渐渐的透曦,一个柔柔的声音在说/“该起床了…”温暖的光稀释了/我的梦呓。//我不知道多少次了?又梦见到了你——我的父亲。
  
    读解部分:写作者在午夜看着冬日的海、一些思考和一个更深意遐想,因为白天的琐碎和纠结,到了年尾千头万绪都汇集着,茶冒着熠熠的气雾一种惆怅和徘徊这是双重的压力,精神的和物质的,还有一些情感和怀念的思绪接踵而来摆脱不掉,人到了中老年就有层层叠叠想法和遗憾。由此延伸出一些意境和幻觉...就是泛写的屈原的包袱和愤懑投江,我想到一代枭雄的曹操在秦皇岛上的遗篇,也是在秦皇岛外打鱼船的波涛里掩埋了,想起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想起林则徐的“禁烟”,想起仓央嘉措的诗歌和爱情...又轮回更加遥远的史前...大禹到秦皇汉武“在混沌中求索、在乱世中/蹉跎、在情海中不羁、在流放”最后点题“沧桑里都是遗梦,一梦几千年。”意在珍重历史,不能忘了人类发展中的哲人和开拓者。
  ●岩石的雕塑
  月光散落了一地,我没有往日的心怡,那些/纠结和难驱散的总是徘徊,我感到/一阵阵的阴凉。是,起风了,带着潮湿的雾霭,我在黑暗里看见,一块平滑的石板镶嵌在靠海的崖上,如一座观景台。黝黑的光泛着,一个人站立在上面,凝视着/黑色的波涛,模糊的面孔有飘逸的长须/或是络腮,他是一个斯者。还是一个将军?我吟诵离骚和九歌、我眺望那块/碣石的墨迹、我想是塞外的戈壁、还是青海湖上失踪的谜语?/我辗转在两千年的时空,思考在深深地延伸…只有涌动的水声和茫茫的天际,我不能对号入座。/那是历史的雕塑,在混沌中求索、在乱世中/蹉跎、在情海中不羁、在流放中/漂泊,沧桑里都是遗梦,一梦几千年。
  
    读解部分:这是一首民谣题材的情诗,也是作者童年的回顾,描写一个采摘野葡萄的小女孩的细腻,只见作者对初恋的难忘和回忆,这首诗跨度很大,从细腻的小女孩到知道了害羞的女孩,到内心焦急的等待,这里没有平白直叙而是通过腊月里、火炉旁、剪得窗花图案蝴蝶引来喜鹊叫声,女孩子的脸和心里的变化,最后点题:等待自己心上人...也是作者写自己的初恋吧。
  ●采摘野葡萄的小女孩
  羊肠小道的两边,荆棘花枝条上攀附着野葡萄,深秋浆果里最美的就是你,紫色的珠玑里裹着涩涩的酸甜。/一个女孩子挎着柳条编的篮子,红色的花衣蓝花的/裙装,粉色的圆脸扎着羊角辫,那会说话的眼睛羡煞了牡丹。掐一朵金黄的野菊,摘满这紫色的珠玑,在外祖母/粗粝的手中挤出浓浓的汤剂,在一个透明的瓶子里酝酿发酵,勾兑一些蔗糖和蜂蜜。//在大雪纷飞的腊月,在暖暖的围炉边,窗花的/蝶舞引来一对对喜鹊,你羞红的脸庞/心悸的等待。//那个打马归来的英俊青年?还是那个帮你/采摘野葡萄的少年?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0 16: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方夫子 于 2010-12-10 19:29 编辑

读解部分:这是一首情诗,写给我的爱人,(爱我的人我爱的人)爱是互动的是平等的也是心心相印的,12月9日是我的爱人54岁生日,这个年代不缺金银、缺的是理解和呵护缺的是珍重和感动,我正是用我的情怀和理解写给我媳妇的情诗,不是一句谢谢可以的,我诗的第一一句“五十四年的沧桑”是很沉重的发出,也是心灵发出的感叹,青春每一个人都有过、梦幻和理想每一个人都萦怀过,可是中国的女人和做着妈妈的女人不可能按着自己青春的轨迹生活,她们牺牲的太多为了襁褓的孩子、为了自己的丈夫、为了自己割舍不下的事业和爱情为了一份亲情和生于斯养于斯的反哺,她们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喜好,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今天我没有任何赞美的华丽语言,因为青春不在美丽荡存了,只有皱褶和沧桑写在脸上,这也是一种磨砺后的魅力,在懂得的爱情人能够读懂,岁月把我们曾经美丽奔放的脸庞编织出皱褶和沧桑的痕迹,但我们在生命里的憧憬远远比这多地多,我们付出了,孩子们成为有知识的有能力的人,他们在延伸着我们的路和理想,既是我们牺牲的舍弃的再多也无怨无悔。实写孩子的喜悦就要做父亲了带给我们的是更深层的喜悦....这里我实写女人编织毛衣的情态“编织着梦”...
  ●编织着梦
  五十四年的沧桑,凋蚀了你秀美的面容,/细碎的头发抵御不了北方的/寒冬,痩巧的躯体难抵西风的凛冽。/由一个稚气天真烂漫女孩、到善良厚道的/女人妻子母亲,这是蜕变和磨砺。/溪水般的眼眸已/枯竭呆滞。/稚气的笑面被皱褶驱散,生命在慢慢地燃烧,/不在桃花满嫣,有时的回忆与童年无关,//那些死去的影子亦黯淡、还有活着的/在经受病魔的摧残。//不是生活的苦难、是心灵的苦难。夕阳里/编织着婴孩的衣服,不经意的笑、/绽开了菊花瓣的脸。/就要当祖母了,我又看到了你做母亲时的//恬静、驿动着比童年/还美丽的颜。
  
    读解部分:诠释【生命的流觞】是组诗的结尾,也是读解洛夫诗歌的一些感悟,岁月不饶人也催人老啊!洛夫的【烟之外】的诗句“左边的鞋印才下午/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让我们一起感悟诗之外的寓意......
  “在涛声中唤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已在千帆之外/潮来潮去//六月原是一本很感伤的书/结局如此之凄美/——落日西沉//你依然凝视/那人眼中展示的一片纯白/他跪向你向昨日那朵美了整个下午的云/海哟,为何在众灯之中/独点亮那一盏茫然/还能抓住什么呢?/你那曾被称为云的眸子/现有人叫作/烟”
  从童年到中老年就是瞬间的事情,童年似昨天和前天的事情并不遥远和陌生,作者在写完上面几首诗歌,忧郁的心似乎缓解了,并不是的是越来越纠结和难以释怀的无奈,因为生命的过程不是理想和信义的到达,那些遗憾和未了只能在语言文字里寄托了,我想今天或许明天也是、文学作品的乡愁和孤独是永远的载体。作者通过冬日的景致、天际里一些徘徊的鸿雁也远去了,群山在夜幕里隐去了青春的容颜,寓意青春只是在一天的变幻,如洛夫先生的诗句:“左边的鞋印才下午/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多么短暂啊!留下的是苍凉的群山和呆滞的容颜,直意写冬天的凄境荒凉,寓在写人生,连眼睛也昏花了,把流云和自然的变化幻化成沙漠的骆驼在艰难的跋涉,把清辉色的云雾看出落难搁浅的抹香鲸,由此想起草原的枭雄成吉思汗和他的辉煌,不知道有没有经过戈壁?//只有黑色的天马在月光中驰骋,风喊着/“向北、向北、向北…。/马蹄/溅出...繁星一片。”写他的一生,想起毛泽东的诗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成吉思汗和毛泽东都是故去的了,谁是风流人物?未来和续写未来历史的人吧?他们是谁你我也不知道了。但我们不可能每一个都是枭雄和叱咤风云的英雄,但我们可以做好自己,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这是作者的心意,也是全诗的归结。就是美好的自然的和谐,也是心灵的诠释,是我们崇尚的“苦短的人生、骨子说:何不歌颂美丽的/自然中、那些飘逸芬芳的花朵/鸣唱春天的鸟和禅虫?”
  ●生命的流觞
  看着远去的群山、也望断了哀鸣的鸿雁,/岁月不经意就流失,留下了/苍老和滞呆的容颜。//我看见一群群骆驼、一条条搁浅抹香鲸逶迤在天边。它们从草原的湖泊来,/不知道有没有经过戈壁?//只有黑色的天马在月光中驰骋,风喊着/“向北、向北、向北…”。马蹄/溅出...繁星一片。//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岁月没有抹去我的童趣,//我没有染上世俗的风尘,摈弃嫉恶仇弑之偏激、崇尚友善宽容之初衷//对于那些生命不可承受、对于那些奢侈浮夸,/那些诡秘惑众,沉默和鄙夷/是我的镝鸣。//苦短的人生、骨子说:何不歌颂美丽的/自然中、那些飘逸芬芳的花朵/鸣唱春天的鸟和禅虫?
  …
  四
  算作尾声吧,“编者按:作者有很好的文字功底,显然对诗歌的理解还须加强。编辑:梦想飞扬”,这是诗歌编辑的评语,我理解他写这两句话的暧昧,但是也懵懂和矛盾着,所以有了文章第一部分的寓言故事的片段,我旨在希望编辑在审核上精耕细作不要习惯于什么?也不要以自己的喜好来判断写不伦不类的评语,因为你的误导和悖论多少西施成为了东施,我曾经亲历过一件事情,一个博客朋友写的博文,个人感觉很精彩,语言对话描写意境都是一流的,我在评论里写道“深邃的语言犀利的批评没有刀斧的痕迹却沥沥致命。”我以为作者写犬在寓意人类的所为;作者回复我说:“他是遛狗的,在训练狗啊…没有什么思想和寓意啊”.O(∩_∩)O哈哈~…我恍然大悟,我是多么的痴情于我的思维而笑掉大牙、又贻笑天下窘态啊,我想你应该也是吧?那个笔名梦想飞扬的朋友。
  ……
  希望编辑的评论多与作者沟通,希望我们的诗歌评论有一个升华,我期待着。
  
  2010-12-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0 20: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算作尾声吧,“编者按:作者有很好的文字功底,显然对诗歌的理解还须加强。编辑:梦想飞扬”,这是诗歌编辑的评语,我理解他写这两句话的暧昧,但是也懵懂和矛盾着,所以有了文章第一部分的寓言故事的片段,我旨在希望编辑在审核上精耕细作不要习惯于什么?也不要以自己的喜好来判断写不伦不类的评语,因为你的误导和悖论多少西施成为了东施,我曾经亲历过一件事情,一个博客朋友写的博文,个人感觉很精彩,语言对话描写意境都是一流的,我在评论里写道“深邃的语言犀利的批评没有刀斧的痕迹却沥沥致命。”我以为作者写犬在寓意人类的所为;作者回复我说:“他是遛狗的,在训练狗啊…没有什么思想和寓意啊”.O(∩_∩)O哈哈~…我恍然大悟,我是多么的痴情于我的思维而笑掉大牙、又贻笑天下窘态啊,我想你应该也是吧?那个笔名梦想飞扬的朋友。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3 18:13 , Processed in 0.02874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