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30|回复: 0

默默:安度晚年或偷渡晚年或抢渡晚年(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5 09: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默默:安度晚年或偷渡晚年或抢渡晚年(上)

诗人诗生活系列访谈(二十四)默默篇






默默:安度晚年或偷渡晚年或抢渡晚年








提问:王西平,1980年生,诗人,记者,《核》诗歌主编。


回答:默默, 1964年7月14号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上海冶金工业学校。1979年开始诗歌创作至今。1999年创办默默工作室,现任《撒娇》诗刊主编。



1981与王小龙、张毅伟、蓝色创办《实验》诗刊;



1982年与海子创办《牺牲》诗刊,后更名《城市的孩子》诗刊;



1985年与刘漫流、孟浪等创办《海上》诗刊;



1985年与郁郁、孙放等创办《大陆》诗刊;



1985年与京不特、胖山等创办《撒娇》诗刊;



1987年与郭吟,俞惠健、胖山等创办《劳动界》诗报;



1987年与刘漫流创办《诗经》诗刊;



1988年与冰释之创办《上海诗歌报》;



1991年与芒克、唐晓渡等创办《现代汉诗》;



2001年创办撒娇诗院,藏书30000册;



著有史诗《在中国长大》、系列小说《我们中国的梦》、长篇小说《四十大惑》等12部诗集。











遥想与记忆






问:“我爷爷拾荒拾到了上海,垃圾筐在肩上,叉子往筐里一扔,财宝进来了。我父亲也是这样……”这是说您的先辈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族史,讲讲属于您自己的吧。



答:我是上海第三代民工的后代。抗日战争后,在乡村教私塾的爷爷,上世纪40年代来上海打工,解放后留在了上海。



父亲朱明成也是个工人,在一家橡胶机械厂当车工,年轻时也喜欢诗歌,据父亲回忆,结婚前他有许多藏书,新婚之夜放在阳台上,全部给一个雅贼洗劫一空,为此父亲常常扼腕叹息。



曾祖父朱步鉴是乡里的落魄文人,1967年江苏大寒之日,流着泪,一页页撕着康熙字典烧火取暖冻死的。



93年随父亲回老家苏北盐城阜宁祭祖,翻阅了朱氏家谱,看到了朱氏家族的“紫阳堂”堂号。2006年结识了聂圣哲,一日与圣哲在苏州相会,言谈中圣哲说到他有紫阳堂的全本家谱,宋代理学家朱熹是紫阳堂的第八代后裔,方才知道自己原来业算朱熹的后裔。



外公也是1967年去世的,印象中外公戴着一付玳瑁眼镜,儒雅,斯文,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能把肉丝切得像绿豆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66年后被强迫每天清扫街道,他觉得斯文扫地,每天凌晨1点他就起床去清扫,扫完后赶紧溜回家。不久,就气出了胃癌,去世了。不过,外公留下的家训多我的影响甚深:对人应慷慨,对己要节俭。这现在也是我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原则






问:7月14日,这一天,中国文艺界掀起一股大批判的浪潮,一大批小说、电影、戏剧、美术、音乐作品被否定。这一天,香港影星林黛自杀辞世。这一天,苏共中央发表《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攻击中国共产党,中苏两党开始公开论战。同时在这一天,撒娇大师默默出生,在这样一个特殊气息混杂的环境下出生,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答:1964年7月14日我出生于上海,就因为7月14日是法国大革命的纪念日,从80年代起,上海的诗友们习惯一到这天,就上我家,过两个生日,一个是“人权提出日”的生日,一个是我的生日。其实,我出生的那一天,可能还发生了很多事,大地上的稻穗沉甸甸地垂下了,一座雕像裂缝了,一个男子失去了心爱的女子,一只蚂蚁被一只路人的脚踩死了。母亲告诉我,那天上海奇热,出生后我就哭个不停,好像不愿来到这个世界上似的。






问:像您这一代人接触到最多名词就是“世界观”,人生一路,不是大人,就是上级。有了问题,就是世界观改造不好,需要认真改造。有了成绩,则是世界观改造好的结果。“世界观”既是一个帽子又是一个筐子,那么您小时候,有什么跟别人不一样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的形成,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多大?



答:我们是在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鞭笞下的年代里成长的。我如今已形成一个平凡的世界观,那就是“诸恶莫施,众善奉行”,父母亲都是善良的人,我的这一世界观都是受父母亲的熏陶。






问:人一过二十六岁就难得再有机会打架了。有人对打架的总结是:15岁左右的打架是缺乏艺术性与传奇性的。从20岁开始,真正的打架生涯才算到来,指导思想也从“想把对方打趴下”上升到“把对方打残”甚至“打死”,因此这一时期的打架既凶残也好看。想必您也有过打架的经历吧,能记得最后一次打架的情景吗?您打架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手段或方式呢?



答:打一个无耻的撒谎的画家。在酒桌上忍无可忍,先用杯中的酒泼了他一脸,然后挥拳而去。记得那天扭打一团,把朋友家的书橱玻璃都打碎了。人的问题最终还是以动物的方式解决。这就是打架的哲学意义。






问:穷人如何做到“诗意的栖居”?您最最穷的时候会穷到什么程度?



答:依靠一个公正的社会分配体制,穷人也能做到“诗意的栖居”,我始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按劳分配。我最穷的时候的是1992年,穷到回不起一个朋友的电话。当时上海公用电话的传呼费是3分钱,回话费是4分钱,而我裤袋里只有6分钱。






问:张清华曾在专论中称六七十年代地下诗歌的启蒙为“黑夜深处的火光”,我要问的是,您学的是会计,怎么后来迷上了诗歌呢?说说您的诗歌写作是怎么开始的?



答:79年开始写诗。第一首象样的诗是《夜色》,一边洗脚,一边望玻璃窗。倒掉洗脚水,赶紧草就在课文本上。当时也写诗,在日记本里填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七律五言,不知所云地责备老师,抒发无病呻吟的恋情。只有《夜色》还可以,抄录于此:






明月下



抬头望



夜色青溶溶






黑屋里



眺窗外



夜色白橙橙?






噢,原来隔了一层玻璃






这是我十五岁的作品,如果十一岁那些语焉不详的小情诗都不算,那么这首诗就该是我现存的第一首诗。非常遗憾,一点都不像一个大师少年的手笔。81年初,开始如火如荼地写。上学路上写,上课时写,课间10分钟休息时写,放学后回家就写。每天诗意蓬勃,写得昏天黑地。上衣口袋是诗篇,裤袋里也是诗篇。写到81年6月,高考时凭尚可的数学分数,勉强考入了上海冶金工业学校财会班。照旧是每日每夜地写。幸亏是写诗,不是作爱。如果是作爱的话,现在我早就命归黄泉了。不但自己写,还号召全班写。在我的鼓动下,后来全班都开始写。班主任指责我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把财会班自由成诗歌班。









问:我手头有两本2004年由您主编的《撒娇》,一红一黄,黄的上面刊发了不少“撒娇新秀”,用您的话说“编这期夏季号,一下子发现了很多天才,使我有点措不及防”,这些天才有不少是80后诗人,而且有些已经成为中国诗坛的新锐力量,那么自2004年以来,您还发现了哪些天才?



答:后来又编了一期“撒娇·钝一代”专号,收入了上海的黯黯,梅花落,杭州的方石英,湖北的辛酉,厦门的二号车厢、稻菽,北京的然墨,河北的天岚,他们都出生于80后。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西宁的西原,海口的马飞剑,广州的黄忠,我认为,不久的将来,他们都将会是中国诗坛的扛鼎人物,其实他们的一些诗章已经为当代诗坛添光溢彩了。今年5月在黄山诗会上,与会的第三代诗人们都还谐称梅花落为“80后的梅老大”。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诗歌与观点






问:《矛盾颂》写的是您远离诗歌11年来痛苦的心路历程,对于这次回归,您的解释是,钱够花了,应该回到诗歌上来。如果这11年您的钱还不够花,那是不是意味着要推迟你的“重返”计划?假设经济上永远达不到您所预期的那样,这辈子是不是要在诗歌上阵亡了?



答:呵呵,天助我也。本世纪初我开房地产顾问公司时,挣了不少钱,也买了许多上海公寓,现在依靠这些公寓的租金,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鲁迅先生说过,写作在需要闲。重返诗歌界以后,我写了两本本诗集,一本是《长颈鹿看到我们的未来》,一本是《全世界女孩》,其实,我的另外十本诗集是在1986年全部完成了。






问:
张爱玲在《到底是上海人》中说:“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生活的磨练,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产物的交流,结果甚许是不健康的,但是这里面有一种奇异的智慧”。 显然,上海人的特征,是一种文化特征。那么您的身上,有哪些典型的“上海元素”?



答:张爱玲的上海是个假上海。上海是个复杂的多元构成,有东北角产业工人居住为主的杨浦区,有解放前白领后代居住的静安区、黄浦区,有解放后外来迁移进来的新产业工人居住的徐汇区、闵行区,有改革开放后迁徙在浦东的新上海人。我身上的上海人特质是“讲信用”,说话算话,一言九鼎。这也是大部分上海人身上都有的品质。这与上海是几百年的商业社会有关系,你知道,商业交易最重要的一条是讲信用。张爱玲小说里的上海只是上海的一个撮耳小角,小资想象的一个伪上海。欢迎你以后来上海入住上海撒娇诗院,化时间体验一个完整的上海。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3 23:05 , Processed in 0.02816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