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63|回复: 0

淮海中路上的一杯卡布奇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5 14: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淮海中路上的一杯卡布奇诺
  
  在北京的时候,就知道上海的天气不好。当地的朋友说云多,有轻雾,偶有小雨,气温降到了10度左右。我不太在意,北京的气温一直都在零下4度至2度,在地安门内大街的很多屋脊上,还可以看到一方一方的白雪,在风和阳光里纹丝不动。风吹过来,像锋利的剃刀掠过头皮,留下一种凉嗖嗖的寒意。念起江南的好,想,不论怎样,上海的冬,总比北京的冬适人一些吧。当然,还有另一个令我兴奋的元素。北方入了冬,北风肆虐,北方的姑娘挡不住寒,脸上涂了厚厚的脂粉,变得面目狰狞起来。走在路上,感觉那些擦肩而过的美女,怎么看都有些歪瓜裂枣惨不忍睹起来。上海是小资天堂,估计别有风情,可以滋润我们被北方干燥的寒冷弄得入了冬的心情苏醒过来,体会一下这个南方城市的一些温情与温暖。
  11月15日下午,我们乘坐的飞机降落在上海埔东机场,住宿的酒店在芳甸路,接待我们的单位在张江工业区,在北京研究地图的时候,觉得机场到住宿的酒店并不远,打车过去,花了一百二十多块钱的车费,弄得订房的人一脸错愕。在车上,北京的同事给我们讲述了他第一来上海的亲身经历。他的亲戚住在市中心,在弄堂里问路,一对老夫妻抬头冲对面的小楼喊:老张,老张,你们家乡下来人了。这位朋友觉得很尴尬,从首都北京来的,怎么成了从乡下来的了呢?后来还是亲戚解释,说上海人把外地来的统称为乡下来。同事说完,车里的人都一阵笑。看着车窗外雨水里的高架桥和高楼,感觉这个城市十分崭新。我笑着对同事,摁说:我们从乡下来了。到了接待单位,我对负责接待我们的马大姐说:我们从乡下来了。马大姐问:哪个乡下?我答:广州。马大姐说:还好,还不怎么乡下。与我行在一列的同事听了,闭紧了嘴唇,没笑出来。
  第二天,工作告一段落,大家单独行动。北京的雷主任说:要想了解上海的风情,一定得去一趟上海的淮海路,找一间麦当劳,点一杯咖啡,临窗要一个座位,看外面的风景,就能体会到上海人的时尚。屋外面是风雨和凉气侵人的湿冷,这么一个天气,上海怎么能展现它的风情?但我们还是按捺不住冲动,尤其是我,第一次来。走出酒店大门,又退回来,外面的风,既大且凉,我们只得委托酒店的服务员叫车。车来了,我们才跑过去,上了车,说上海的冷也是湿的,沾上身怎么抖都抖不掉。北京的同事总结:上海的冷,是粘人的,北京的冷,避开风是可以抖得掉的。我是南方人,个人觉得北方就是一个冷冰库,刚进去还能适应一会儿,久了就成一冰块了。南方的冷确实是粘人的,人称湿冷,令人觉得呆在哪都如同泡在冰水里。这个时候,我倒想念起岭南了,那里阳光明媚。
  在芳甸路,我们听了的士司机的劝告,坐车到科技馆,然后转乘地铁,在人民广场转车,到黄陂南路下车,出站即到淮海路。到人民广场,同行的一位同事要去澳门街,不知道路线怎么走,就问地铁保安。一个中年保安很详细的向我们介绍了行车路线:坐1号线到下一站,转109路公车,两块钱。如果打车,中年保安伸出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说,要三十块。站在一边的年轻保安拿出手机,要给我们查手机地图。谢过离开,我们消失在人海,但这两个保安让我感觉到了上海人的精明与热情。到了淮海中路,两个已婚男士要去逛妇女用品市场,给在广州的老婆挑一些时髦衣服带回去。我和北京的雷主任在淮海中路行走,想找个咖啡店坐下来,要一杯咖啡,然后看路上的风景。行到一家“COSTA”店,玻璃墙里,有很干净的桌子。我们进去坐下来,各要了一大杯的卡布奇诺后,在靠门的座位上坐下来,翻了翻当天的报纸,就去看窗外。淮海路更广州的上下九路差不多,是一条商业街。人行道上,行人稀少。或者当时是在上班时间,或者因为这风雨,上海人没了上街的闲情逸致。而对面坐的,是三个年轻的国际友人,二男一女。一男背对着我,一男侧身对着我,只有那金发女人正面对着我。她的眼睛看着对面的朋友,表情有些疑惑。我甚至猜测,她是不是跟我一样来这里坐下来,只为看到上海人的一些风情?我端起咖啡杯,喝了一口卡布其诺,心里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风雨不止,或许注定了这是一个没有故事的无聊下午。雷主任听了一个电话,出去了。我一个人坐在那里,看看报纸,看看身上这套十年前买的西装,喝一口卡布奇诺,觉得有些别扭,就转头去看窗外。窗外偶尔有一个行人,举着雨伞,穿淡蓝羽绒服,衣领子翻得高高的,还戴着白色大口罩。匆忙而过,留给我双目的,只有一截身材和一双鞋。即便这样,我的心情仍然十分地安静,星期一的下午,一个人,在一个陌生城市的繁华地段,在一个布置得还有一些情调的咖啡馆里,要一个大杯的卡布奇诺,独自面对时光在面前轻轻悄悄滑过,喝一口咖啡,然后稍有所思。宁静中,我体会到了一些上海的滋味,或许是属于城市生活的滋味,在奔忙中停下来,要一杯卡布奇诺,或者是红茶,端在安静的环境里,慢慢地品,慢慢地,就会过去生活的某些细节所感动。
  昨天,我们还在北京,在跟一帮朋友涮羊肉,喝最烈的二锅头。在去机场的路上,经过地安门的时候,朋友知道那里有一个全北京城最有名的炒栗子,还排队去为我们买炒栗子。我们感谢他们的时候,他们只是说:这栗子好吃,得尝点。看着北京朋友脸上的真诚,那种印象就留存了下来,变作了今天的美好回忆。人生,或者人间就是这样,一份真诚,一份热情,却塑造了一个城市的性格。而此时,我手里只有一杯温暖的卡布奇诺,面前有一条在风雨中透出时空感的淮海路。我停在了这里,我已经感觉到,这是一个开放的城市,他们把商业味道精致的包装了起来,呈现出来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这个城市正在居高临下,看着我们,和路上奔忙的人们。
  下一次什么时候来上海,我不知道。我恨人生没有安排线路,同时也恨自己不够智慧通透,安排不了自己的人生。我们在被生活随机选择和抛弃着,顺其自然。现在我就在上海,在淮海中路,在风雨之外,在咖啡店里,面前放一个大杯的卡布奇诺,并且摘下近视眼镜,看着窗外,模模糊糊,这就是真实,也是际遇,在这个下午,无法改变。就像这咖啡味道,属于卡布奇诺一样。而对于我们这些过客,上海或许也只是一杯卡布奇诺。
  2009.11.16上海旅馆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9 01:05 , Processed in 0.0313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