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995|回复: 11

[原创]摇滚人是文化的起义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10 00: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FONT size=4><B >摇滚人是文化的起义者</B><B ><o:p></o:p></B></FONT></P>
< ><o:p> </o:p></P>
< > </P>
< >腾讯网曾邀请我参与了一个与文化批评、小说创作乃至摇滚乐评论有关的网络聊天。<o:p></o:p></P>
< >这个聊天,与我参与别的网站采访摇滚乐队和摇滚人的聊天不同,与我在采访活动在北京回龙观和皮村一带的那些地下乐队的互相交流更是大相径庭,因为这个聊天不是我提问题,而是当前中国的乐迷或文艺青年中的某个部分通过网络访谈现场提出问题,然后由我来在线回答并且映证我和他们各自内心的关于中国摇滚乐的理解和认识。<o:p></o:p></P>
< >就摇滚乐的生态考察而言,这份访谈的意义在于,它是乐评人通过回答问题,把摇滚乐的评论话语建立在网络的聊天场。当然,网络聊天场的评论话语延宕,作为书写的可能性要大打折扣,不过就它的话语批评的随机性来说,作为一种范畴的涉及则是其它批评文本所不及的。<o:p></o:p></P>
< >另需说明的是,在整理这份访谈的过程中,我添加和修正了当时的聊天场域中的一些谬误,一些与摇滚乐无关的文化批评和小说写作问题,做了必要的删除,当然,它与腾讯网公开发表的那个聊天文本的差异性也就被我凸现出来。<o:p></o:p></P>
< ><B ><o:p> </o:p></B></P>
<  align=center><B ></B> </P>
<  align=center><STRONG>音乐节不可能解决实质问题</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o:p></o:p></STRONG> </P>
<P >主持人:1990年,一支乐队首次以“唐朝”之名参加北京首都体育馆“90现代音乐会”的演出,在中国摇滚乐的发展史上,那是一次在精神意义上足以与“69伍德斯托克”相提并论的一次盛会,从此,北京的摇滚音乐得以浮出水面,并取得长足发展的机会。但是,<st1:chsdate w:st="on" Year="1995" Month="5" Day="11"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1995年5月11日</st1:chsdate>,贝司手张炬被一场车祸夺去了年仅27岁的生命,唐朝乐队受到重创,从此,唐朝乐队逐渐成为明日黄花。<o:p></o:p></P>
<P >郭发财:中国摇滚乐的发展史,根据我的看法,“90现代音乐会”的确是个重要源头。但是,我不认为它具有伍德斯托克那种所谓的精神意义。因为,唐朝乐队在首都体育馆登台亮相时,中国摇滚乐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而69伍德斯托克却是西方摇滚乐发展到一个重要的成熟阶段之后的一次音乐盛会,两者之间性质不同,没有可比性,“精神意义”如果按照这个说法,当然就不能得到有效成立。<o:p></o:p></P>
<P >唐朝乐队的鼓手张炬的意外死亡,都说对乐队的打击很大,然而这个“大”究竟能大到何种程度,我想,作为外人的看法应该各有各的说法,从情感意义上讲,唐朝乐队他们应该也有自己的看法,因而各说各的,没有标准和统一答案,这些都很正常。<o:p></o:p></P>
<P >在此需要指认的是,我不赞同唐朝乐队已经“逐渐成为明日黄花”的判断。<o:p></o:p></P>
<P >在我看来,当摇滚乐面临大众主流文化的改写和商业逻辑压力的双重夹击的时候,唐朝的品牌显然优于其他乐队,而且,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他们把这个品牌使用的也还不错。<o:p></o:p></P>
<P >主持人:黄燎原是中国大陆第一代独立音乐制作人,他曾说过“一次音乐节不能解决摇滚的所有问题”,请问你如何看待这问题?<o:p></o:p></P>
<P >郭发财:直观地看,音乐节不可能解决摇滚乐的实质问题。<o:p></o:p></P>
<P >在我眼中,目前的各种音乐节都是摇滚乐队和摇滚人对许多通俗乃至其他国外摇滚事件的模仿,缺乏原创感,连张艺谋在漓江、何训田在杭州做的民歌音乐现场和佛教音乐现场的那种文化创意都没法比。因此,我对音乐节不激动,也说不上认不认同。<o:p></o:p></P>
<P >当然,具体到摇滚乐的生存实际,既然大家对音乐节兴趣都很高,我也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o:p></o:p></P>
<P >我认为,音乐节要解决摇滚乐的商业问题,通过公关策划,组织实施,不断积累,这种方式应该还可以,比较有前景。但涉及到艺术问题,虽然乐队、尤其是北京地区之外的一些地下乐队可以借此获得现场演出机会,在技术层面可以通过音乐节的形式互相交流,用短暂的时间,在音乐现场互相促进一下,可是,就艺术水准的综合提高来看却很困难。我的看法是,摇滚乐的创作或艺术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乐队的个体经验的不断自我积累的前提下,需要进行长期的独自磨炼才能形成的,然而,根据一些关于音乐节的报道和评论来看,许多乐队在音乐节上的表现却相当浮躁,彼此之间不是很好地进行艺术交流,对乐队艺术质量有所促进,反而是通过音乐节的“社交时机”,把坏风气和不良习性进行彼此传染。<o:p></o:p></P>
<P >说到<st1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黄燎原">黄燎原</st1ersonName>先生,我想,我应该尊重他关于现代音乐的思考与实践。这些年,他一直在为中国的摇滚乐做事,无论做得好不好,反正他都在做,作为行动者,他值得我来尊重。  <o:p></o:p></P>
<P ><o:p> </o:p></P>
<P  align=center><B >吊诡的商业文化</B></P>
<P  align=center><B ><o:p></o:p></B> </P>
<P >网友:“贺兰山中国摇滚光辉道路音乐会”结束了,所有的演出都在崔健最后将吉他一击的时候画上了句号。尽管外界对此次演出充满了赞誉之词,但是,有圈内人士也不客气地指出,中国摇滚目前存在的问题相当严重,几乎处于一种垂死挣扎状态,具体问题为:第一,创作激情枯竭;第二,摇滚名人不务正业;第三,生活穷困潦倒;第四,宣传太缺乏。这就几种现象,你个人的看法是这样么?  <o:p></o:p></P>
<P >郭发财:其实,贺兰山音乐节,事情并不是你说的那样简单。我的意思是,与这个音乐节有关的“贺兰山房”,大家在谈到音乐节的时候,把这个不该忘却的事件有意或者无意地遮蔽了。<o:p></o:p></P>
<P >贺兰山房,因其艺术针对经济的越界而宣告失败,但说到贺兰山音乐节,媒体和公众只对它与摇滚乐有关的情节和细节进行评说,却很少、甚至几乎不提贺兰山房。根据我的了解,众多的摇滚乐队都是根据一个旅游地产商的营销需要来为贺兰山房的竣工助兴的。批评家吕澎对当代城市建筑普遍平庸比较厌倦和反感。他的目的是要破一破旅游地产投资方的约束,提供一种新的艺术针对经济的思考方式。但是,商业逻辑却残酷地拒绝了吕澎和王广义他们的天真构想,结果根据合同规定,贺兰山房每幢建筑面积不得超过<st1:chmetcnv w:st="on" TCSC="0" NumberType="1" Negative="False" HasSpace="False" SourceValue="400" UnitName="平方米">400平方米</st1:chmetcnv>,建筑造价不得超过40万元,但是,每位艺术家的设计都超过了规定的边界,其中,艺术家丁乙的《台邸别墅》光地下基础就花了89万,叶永青的《草叶间》超过了<st1:chmetcnv w:st="on" TCSC="0" NumberType="1" Negative="False" HasSpace="False" SourceValue="1000" UnitName="平方米">1000平方米</st1:chmetcnv>,并且停工一停就是40天……“Hopeland”(希望之地)本来是贺兰山房的英文名字,然而结果却是,作为投资商的旅游地产项目营销策略链上的贺兰山音乐节,那些乐队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全国各地跑来回顾自己的光辉道路,吊诡的商业文化环境中,恰恰又包隐着绝望的讽刺。因此,贺兰山音乐节暴露出的文化艺术与经济逻辑的问题确实不少。<o:p></o:p></P>
<P >你提出的四个问题,从局部和表像来看应该没错,但就摇滚乐的整体和实质来说,事情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一些老乐队、老摇滚人虽然在蜕化,但一些中坚乐队、尤其是北京地区之外的外省青年乐队却在不断进步。另外,生活“穷困潦倒”,这不应该是摇滚乐的直接问题。再就是,媒体的宣传作用,我认为不但宣传很大,而且相反还因为宣传太大,从而容易让人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o:p></o:p></P>
<P ><o:p> </o:p></P>
<P  align=center><B >中国文化的起义者<o:p></o:p></B></P>
<P ><o:p> </o:p></P>
<P >网友:喜欢中国摇滚的乐迷,不会不知道“黑豹”和“唐朝”, 请问“黑豹”和“唐朝”,你最欣赏谁?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练和追逐,与他们面对面时,人们发现他们已经或者正在蜕变。<o:p></o:p></P>
<P >郭发财:相对而言,我对唐朝乐队关住的时间要久一些。唐朝乐队,曾经是中国文化的起义者。摇滚乐队和摇滚人,在他们身上,有很多我熟悉的历史和现代文化因素,同时,他们的异端之美也让我喜欢。<o:p></o:p></P>
<P >因此,我很关住他们。<o:p></o:p></P>
<P >目前,中国摇滚乐面临的问题很多,蜕变是肯定的,但因蜕变的标准和程度不同,涉及的问题很多,因此,在这个聊天中我不可能与你做具体而详细的交流,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能够理解这些年他们的那些变化。<o:p></o:p></P>
<P >主持人:“摇滚就是爱与暴力”,请问你如何看?   <o:p></o:p></P>
<P >郭发财:爱是内心的尊严,“暴力”应该是对主流的非正义的社会秩序的反抗。<o:p></o:p></P>
<P >面对人间的种种不公,从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角度看问题,我认为,我们的社会需要一支庞大的摇滚乐队来做现场,并且在受众面前切实来完成它所应该承担的使命。  <o:p></o:p></P>
<P >网友:罪犯的暴力也是对主流社会的反抗吗? <o:p></o:p></P>
<P >郭发财:罪犯的暴力触及的是国家法律,摇滚的暴力,需要追加“爱的尊严”的前提,况且涉及的只是艺术的表现特征,这是两个问题,性质各异。<o:p></o:p></P>
<P ><o:p> </o:p></P>
<P  align=center><B >辉煌也许是误会</B></P>
<P  align=center><B ><o:p></o:p></B> </P>
<P >水中月:1986年,为纪念国际和平年,北京举行百名歌星演唱会。崔健身穿一件据说颇像大清帝国时期的长褂子,背一把吉他,两个裤脚一高一低地蹦上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舞台,以嘶哑的声音吼出“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时,观众以疯狂的热情欢呼中国摇滚乐的诞生。作为中国的摇滚乐之父,崔健就这样“一无所有”地开始了他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以音乐的方式表达一代青年人的追求、迷惘、愤怒和反叛。<o:p></o:p></P>
<P >郭发财:崔健出道初期的形像的传说版本很多。<o:p></o:p></P>
<P >我没亲眼见到,在有关镜像资料中也不曾发现他的“清朝袍子”。但是,我却看到他穿着黄军装,留长发,穿着那个时代很流行的军警靴,背着冲锋枪一样的吉他站在天安门前的牛逼照片。那时,崔健给我的印象是,这个人是一个很牛逼的摇滚战士,看着很舒服。<o:p></o:p></P>
<P >说到《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我承认,你说得没错。<o:p></o:p></P>
<P >因为在那个启蒙年代,崔健的确拥有先知先觉的天才气质,他的愤怒和反叛,属于他自己,无疑也属于那一代人。但是,崔健的启蒙作用,一般来说是用他的歌词来完成的。那时,他的音乐尽管非常饱满,不过与当时社会上的通俗流行音乐来比,崔健当初的音乐并不见得有多么高超,而他的那些非常优秀的歌词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o:p></o:p></P>
<P >北鑫:十年间,崔健和“唐朝”、“黑豹”等乐队一起缔造了中国摇滚音乐的辉煌。然而,当消费主义的大潮将摇滚变成一种高雅的时尚,理想和激情也就变成绝唱,有人因此宣布中国摇滚的死亡。你能不能给我们说一下你对这事情的看法? <o:p></o:p></P>
<P >郭发财:“中国摇滚的辉煌”,这个说法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事实上,中国摇滚乐所处的所谓辉煌时代,任何门类的艺术都曾产生过所谓的辉煌,因此这样的辉煌,对摇滚乐甚至各种现代艺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都可能是一个误会。我这样说,或许有人要不舒服。但是,我们把各种曾经辉煌过的作品放在今天的视野下再做重新审视,就所谓的辉煌而言,它的确是一种比较别扭的东西。<o:p></o:p></P>
<P >以今天的眼光看问题,我对崔健、唐朝和黑豹创造的辉煌虽然持有疑义,但我从不否认,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们作为中国摇滚乐的先知、先觉和先行者对广大青年和社会曾经产生过的重要影响。在那个时代,作为大众文化英雄,他们已经完成了“启蒙者”的使命,当然,在大众文化场,他们也完成了自己的经济值和艺术值的有效转换。<o:p></o:p></P>
<P >现在,老崔、唐朝和黑豹已经成为一个摇滚符号。<o:p></o:p></P>
<P >他们<st1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都是">都是</st1ersonName>老师级的人物,摇滚圈的成功人士。<o:p></o:p></P>
<P >当然,在新的好作品出来之前,他们也有理由在过去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名望,并且比后来的年轻乐队更多、更快地赚钱。但是,中国摇滚的方向,我说的是宽泛的发展方向,还是应该由舌头乐队、二手玫瑰乐队,子曰乐队和洪启的新左民谣,以及左小诅咒,以及声音玩具乐队、痛苦的信仰乐队、美好的药店乐队、顶楼的马戏团乐队他们来完成和实现。<o:p></o:p></P>
<P >在北京皮村,我和我的朋友,湖北人民出版社的编辑<st1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刘冠军">刘冠军</st1ersonName>先生访谈了舌头乐队的主唱吴吞之后,我更加坚信我的这个感觉和判断。<o:p></o:p></P>
<P >崔健、唐朝和窦唯他们,这些老师级人物,据我所知,目前他们并没闲着,而且依然并非外界传言的那样“不务正业”,据我了解,他们一直都在做事,只是心态和出发点不同于年青乐队而已。<o:p></o:p></P>
<P ><o:p> </o:p></P>
<P  align=center><B >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共鸣</B></P>
<P  align=center><B ><o:p></o:p></B> </P>
<P >网友:你对子曰怎么看? <o:p></o:p></P>
<P >郭发财:子曰乐队,对外有几种说法,一个是人文乐队,还有一个是戏曲乐队。从摇滚乐队的本土民族话语身份的确认来看,子曰乐队和二手玫瑰乐队一样,民族属性和本土化的特征都比较明显。<o:p></o:p></P>
<P >子曰乐队,相对其它重乐队的嚎叫和颓废风格,他们是理智的,也是健康的。因此,乐队比较容易受到平民市场、也就是大众消费者的欢迎。另外,子曰乐队的概念做的也不错,我说的是,摇滚戏曲化这个很讨巧的概念与二手玫瑰乐队的东北二人转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o:p></o:p></P>
<P >老崔曾亲自为子曰乐队操刀,以幕后人物身份,亲自为他们制作新片。<o:p></o:p></P>
<P >从这件事情上看,子曰乐队的身价已经很高,但问题是,子曰如何在那些带有相声和戏曲文化指向的艺术背景下,把中国大众的情感因素和审美经验传达到作品之中,并且与当下社会产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共鸣,对子曰乐队来说,这可以是方向的明确,也应该是个行动问题。<o:p></o:p></P>
<P >白悲天:子日乐队、二手玫瑰乐队传达的文化,是一种偏见式的文化,与摇滚的边缘气质有关? <o:p></o:p></P>
<P >郭发财:偏见,怎么会呢?<o:p></o:p></P>
<P >他们面对戏曲的人文传统和东北社区的民俗风土传达的是自己的感受和见识。<o:p></o:p></P>
<P >虽然,他们歌词附带了某些后现代文化的解构特征,但以此作为批评和对话的核心之根却是扎在戏曲艺术的人文传统以及风土民俗的纵深地带的。因此,边缘文化,不是如你之言,传达的是偏见固执的文化。准确地说,他们的文化生态,尽管依附传统和民俗,但是,在主流传统和主流民俗的国家话语的表达中,哪怕很受乐迷喜爱,但始终还是被主流文化所压抑着的。  <o:p></o:p></P>
<P ><o:p> </o:p></P>
<P  align=center><B >纯或不纯的摇滚乐</B></P>
<P  align=center><B ><o:p></o:p></B> </P>
<P >白悲天:边缘化甚至妖魔化是人们对摇滚乐界定的共性。<o:p></o:p></P>
<P >郭发财:边缘化,从语义的纯表达角度讲,涉及到主流与非主流的对比,是个中性词,但具体到我们正在谈论的摇滚乐的这个网络聊天场,我想,它应该是我们对一种被压抑和被贬斥的文化生态的褒奖,所以,由此勾连到你随后使用的“妖魔化”这个文学修辞,边缘化,只能属于大众文化批评之于摇滚乐的一种文化恢复。<o:p></o:p></P>
<P >妖魔化,属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学的语境。<o:p></o:p></P>
<P >在中国现代音乐刚刚萌芽的某个历史时期,所谓的“精神污染”、“鬼哭狼嚎”等等,无疑是被主流意识形态掌控的文化语境针对摇滚乐的社会学话语的批判界定,其文化策略是为孤立和贬斥摇滚乐的受众,诱使大家,从边缘回到主流,按照它对摇滚乐的社会话语解读,接受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话语淫浸。<o:p></o:p></P>
<P >乱了感觉:我不喜欢纯的摇滚,因为我是人。我需要理智一点,我们大家都是人,不是吗? <o:p></o:p></P>
<P >郭发财: 纯的摇滚乐?如果你指的是金属摇滚,那我可能明白你的意思,反之,我可能对你的这个“纯”字有些理解不透。作为乐迷,喜欢纯与非纯的摇滚乐都是你自己的自由。不过,个人的自由毕竟不能代表大家。还有,有人喜欢你的纯所对立的纯摇滚,我想,这些乐迷并不等于就不理智。<o:p></o:p></P>
<P >乱了感觉:我们说的是音乐与现实的社会,那么,请问音乐让我们迷途又是怎么说?  <o:p></o:p></P>
<P >郭发财:音乐是用来欣赏和感悟的,社会应该不是,社会是很具体、很现实的个人理解之后的直接经营和真实面对。如果音乐让你“迷途”,呵呵,那你完全可以不沾染它,直接来理解和经营社会与你的关系即可。<o:p></o:p></P>
<P >乱了感觉:我喜欢不太纯的摇滚,郑钧、许巍还有朴树,我喜欢他们那种纯的感觉 ,那种还能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的感觉。 <o:p></o:p></P>
<P > 郭发财:在“不太纯”的前提下,在你看来还有一种“纯”,两种“纯”不是一同回事,你喜欢这样,他喜欢那样,这些个人的喜欢应该得到尊重,都没有错。<o:p></o:p></P>
<P ><o:p> </o:p></P>
<P >主持人:在崔健眼里,中国的摇滚音乐从诞生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曲折艰难的道路,谈起中国摇滚乐的现状,崔健更是直言不讳:中国摇滚乐还处在萌芽阶段。请问,你认同这样的说法吗? <o:p></o:p></P>
<P >郭发财:崔健是啥时说这话的?如果是在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他这样说,应该有他自己的道理,但搁在今天,中国摇滚乐好歹也经历了20多年历史了,现在再这样说,可能有些说不过去。我觉得,近期他不可能这样说,要么是你的资料不可靠,要不就是,崔健只是通过媒体随便说说而已。但是,不管老崔说与没说,关于摇滚乐经历的“艰难曲折”的说法我能同意,但我不认为一方面说“中国摇滚已经处于没落”阶段,同时又处在“萌芽状态”,这种媒体话语,在我看来,它对中国摇滚乐的真实生存状态根本就不负责。  <o:p></o:p></P>
<P ><o:p> </o:p></P>
<P  align=center><B >乱炖式的媒体宏大叙事</B></P>
<P  align=center><B ><o:p></o:p></B> </P>
<P >主持人:摇滚是地火,可是这几年“中国火”烧了又烧,总难成燎原之势。有人说现在是中国摇滚乐的黑夜,可是既然是黑夜,就孕育着无限生机,就会有无数的星光闪耀。既然黑夜已经来临,那么黎明还会远吗?你个人认为这样的黎明具体是指什么?  <o:p></o:p></P>
<P >郭发财:远近都在摇滚乐队和摇滚人以及摇滚爱好者的心里。  <o:p></o:p></P>
<P >网友:黄燎原说,摇滚乐在中国发展不慢,请问你是否认同?  <o:p></o:p></P>
<P >郭发财:黄燎原是有学术抱负的人。在知这一块,他是个聪明人,但在行上,至少在行的质量和有效性上,他还比较欠缺。因为,就各种音乐节和优秀乐队的市场推广,他要涉及商业策划和市场运作,同时还要磨合一个与他互为因果的执行团队,这个就很为难他。他给我的印象是,始终在思考,始终都在做事。但是,经你们这样一会儿说崔健认为摇滚乐“处于萌芽状态”,一会又说黄燎原认为 “发展不慢”的提问后, 我只能说,对这两个人的观点,我既不赞同,也不反对。在我看来,摇滚乐在哪个发展阶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对20来年的发展历史,中国的摇滚乐队和摇滚人应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音乐评论人,也该清楚自己究竟该如何说话。<o:p></o:p></P>
<P >因为,20多年的时间是一代人的成长期,时间不短,经验教训都该有了。<o:p></o:p></P>
<P >天山雪:发财,你的乐评,我只看过一两篇,但摇滚乐是泊来品,与古典音乐格格不入,你怎么看?  <o:p></o:p></P>
<P >郭发财:古典首先是经典,其次是贵族的享受;摇滚是现在时,是现在对生活的直接表达。这个不应该冲突,只是喜欢它的人群被细分了。 <o:p></o:p></P>
<P >主持人:从刀郎到《狼图腾》,从“超级女声”到“梦想中国”,从《云南映象》到原生态民歌……整理2005年大大小小的文化事件,不难发现文化繁荣中普通人的主角地位愈益彰显。摇滚乐充实了我们的文化生活,即使一向头颅高昂的摇滚乐手们,也被大众们所接受。你对摇滚乐具有怎样乐观的信心。  <o:p></o:p></P>
<P >郭发财:从大众文化的角度看,你提出了一个年度的文化现象个案,但是,“从刀郎到《狼图腾》,从“超级女声”到“梦想中国”,从《云南映象》到原生态民歌……”,面对这种文艺记者“一锅煮”的“乱炖式”的媒体宏大叙事,我必须区分出流行文化的大众/非流行文化的大众这样两个概念来观照中国摇滚乐。<o:p></o:p></P>
<P >因为,流行文化中的摇滚乐与非流行文化中的摇滚尽管都属于大众范畴,但是,因其对像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因不同的对像,摇滚乐也在分化和细化。比如台湾那边的“反水库乐队”,从当初的社会问题反抗性乐队已经演变成现在的持有中间立场的公益乐队,而其它的国家,如英美等国,摇滚乐队也可以充当类似总统选举的那样的政治宣传工具,……这些现像就很能说明问题。<o:p></o:p></P>
<P >细分,分出好坏,分出各自所需,对摇滚乐本身,对摇滚乐的消费者,都非常好。但是,我们的媒体,那种乱炖式的宏大叙事也应该改改路数,要不然,长期如此下去,本来是在传播和支持大众边缘文化,到头来反而会好心办坏事,成为混乱视听,阻碍中国摇滚乐正常发展的“帮凶”。<o:p></o:p></P>
发表于 2006-2-10 01: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下载,慢读
发表于 2006-2-10 10: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喜欢发财的乐评.此文调到网站去了.</P>
<>多贴点上来,我们学习!</P>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17: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客气。</P>
发表于 2006-2-21 15: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访问对摇滚乐的读解非常棒!
发表于 2008-5-4 18: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不太听摇滚了。<br/><br/>不过还关心摇滚界。<br/>
发表于 2008-6-13 16: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p>严重支持!·</p>
发表于 2008-7-13 16: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em09]
发表于 2008-7-16 16: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10-22 0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8 18:02 , Processed in 0.0410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