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

  • App下载
  • 公众号
  • 过程哲学的本质:卡丘空间逻辑研究(节选)

    过程哲学的本质

    ——卡丘空间逻辑研究

    (节选)

    陈亚平

    导论

    怀特海对过程学阐释的专门课题,是对古代过程思想根源的系统发展。他指出“存在的本性就是引起每一个‘生成’的潜能”,因为,“每一个都体现了有限之流获得‘持久’的永恒性原则。一方面,一生成为多,另一方面,多又生成为一”(怀特海《过程与实在》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59页),“但并不生成新颖的永恒客体”(怀特海《过程与实在》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38页)。他着重阐述:一切存在的发展,都是各个元因子之间具有广延的、潜在的、内在的、活动与活动相联系的一个过程。整个世界就是活动的有机的过程体,其中,没有主体和客体、物质与非物质之间的二元对立。

    当我们系统多元地、最大限度地探究怀特海过程原理所蕴含的思路结构时,就可发现,他提出的存在的有机联系性构成过程的观点,其本质性的就是,存在体与存在体之间的共联的整体统一的活性或能生性,也就是普遍互联的,皆可互变的,并且是包容的基础。

    但我进行彻底澄清的研判,并采取新的探索途径思考认为,怀特海的有机联系过程体系,是一个过于机制的联系主义与数学、逻辑学基础上的思辨哲学萌芽、相融合起来的中介性思想构架。他的思考并没有超越柏格森思想基底与系统论的阶段,因而他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的“创造与生成”理念的来源领域,值得我们从最本质的方面,去扩域性的展开探讨那种纯粹现象存在的过程哲学的范畴。

    理由很简单,如果机体哲学认为,事物与存在的有机的关系性,就是现实事物的“自己运动”、“自我发展”和“自我创造”的唯一过程与生成动因,那么,我们就要区分以下诸点:

    1.有机联系性”与事物自己内在运动的关系,又是处于怎样一种关联的区分?

    2.这种关联的内在逻辑(规律)自身的内在又是什么关系?以及这种内在中的互为区别又互为联系地演化的根据?

    3.先于过程又随同着过程本身的东西存在吗?

    只有对过程原理做出的总体的、内在性的思考,我们才可能对过程哲学进行最普遍本质上的、而不仅仅是有机联系层次上的关系的组建。

    我对过程学普遍的分析范围进行通观,在诸方面延展思考认为:

    过程,是超出与否定自身的范围,而永远无终极地面向一个异于自身的存在。过程,之所以要指向一个异于自身的存在,原因在于它自身的存在就是依存于异于自身的存在。因此,过程就其本性而言就是一种自为的自非与自足对立的无限连续,是一种永远超出自身因而又无法与自身同一的造悖与解悖的超越元。就是说,过程就是否定又联系的暂在、续在、未在的合界。而存在者-人,是自身造就自身内在意识过程的外在过程的存在。当我们在寻思“过程”的实在的界限是什么时,我们已经置身于对“此”与“非此”不断地(时间)延续的否定又重新肯定的某种(空间)存在之中了。这时,存在是构成显象的存在,而显象仅仅在过程的矛盾性中演变地显象。

    我说得更确切些就是,存在是处于存在者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存在者的过程的对象,也就没有存在。比存在性更高的是过程性,同时,比过程性更高的又是存在性。过程在存在者层面上演历着正在存在的存在。就是说,过程也可以是当下的此在正在超越的一个未来的此在,而不是以一种可能性,它是以一种超越性来规定自身成为彼在的此在。此在在不断克服自身的此在者,而生成新的此在。此在就依寓在自身内不断地此在化中,它首先是一种从此当下时空性克服着自身的此当下时空性的自否的运动或变程,因此,只有“此”时空,才有世内的互为方向的界,也才有存在的此者与后继的照面关联,然后才构成时空序列的广延。过程是空间的时间性,其制订的方向是互为方向。过程空间的维性隐含在显象事物自己的空间维中。如果存在在空间之中的方式是“在之中”,那么,过程在空间之中的方式就是“演替之中”,它没有其他界限环围着它“在什么之中”。它本质上是建立一种正在建立中的场-非场,每一过程都由这一过程的总体过程方面来决定自己成为这一过程。

    过程始终持有自身该显现的区位。它之所以现象为各种发生出来的节点与阶段,是因为,这是由呈现者的自己缺场运动提供出来的在场,正如“此在的操劳活动先行揭示着向来对它有决定性牵连的场所”(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130页),过程为它自异而生成新的自异。这就是此在作为过程化的先天的依据。所以,过程永远以自身同自身、自身同周围世界发生差异的关联的方式出场,过程永远面向着驱动自己的“所不是”结构,也就是过程为过程本身而存在。例如,当下过程显示出自身所现场在的空间的空间性,只因为过程本身就其在场的不在场来说,是“具有空间性的”。

    只要过程存在,它的这种存在状况中就本质地包含着永远异己化的构造运动。但是,我这里所说的“过程性”,并不与“后现代世界的过程论构建完全同一。

    过程存在就是自为生成着的正在当下化的自由,自由就是在矛盾运行中连续不是本己化。而自为在其实质上就体现出了过程的先天结构即 “在对立与演替之中”,就是存在的未现成,未现成构成了作为过程与自由的整体结构特征。这是永远不能实现的在场的非在场。因而,自为的自由是永远可以凭借不断延续的过程超越当下给定的过程存在,存在,对于过程来说,就是把它所是的自在否定化。于是,过程是自为所不是与自为所是的存在。如果只有自在,而没有过程以不断的否定为其延拓,就没有自由。而存在物以不断的否定为其延拓,就构造了差异自身,而差异正是一种矛盾性的,但又作为联系着且又否定着的不间断的质态,这种质态始终处于“是”与“非”的交互生成构程中。

    过程自体以分离性对立连续性,而确立了数与数的外在关系,并由此分化出过程自体的前在的量、中在的量、后在的量的定度之过程,于是又形成了一定量与另一定量的联系,就是以数量规定另一数量的超量进程。就是因为这种量的限度存在,又构成了过程在量中的质,这是与存在同一性无关的外在限定,如过程的前在与过程的后在,就是与过程存在质之外的数量规定,因为,这些数量又制约了过程的质。所以我认为:事物存在过程与变化过程具有各个阶段的存在的尺度,就是各个阶段的量与质的暂存存在。由此可知,既然过程自体的质是受它量的限度所制约,那么,前在过程的质肯定受前在的量所制约,同理,后在过程的“后在的量”肯定也制约了“后在”作为一种过程的质的存在。据此,前在过程与后在过程这两个阶段尺度中统一起来的二元一体,每一元都各自具有独自的效用。此前提下,后在过程限定存在的“后”之量的,可以分离性地变化而又不改换“后”之质的规定,并构成后在的质与量在限度中作为后在与前在的对立状态。

    一,关于过程的质的界分原理

    过程的量与质具有自身发展自身、自身生成自身差异的中介功能,正如前过程进展到后过程,因此,后过程“后”的质,本质上是自体内在否定了规定的无规定性,是一种对过程体系中,特殊的可确定限度的阶段性的动态活运动,“后”是要进展到“后”自身对立面的一种质的规定,表述为“后”的“再后”或“次后”的非终极,并深入非终极的自由。因鉴于此,后过程的“后”与前过程的“前”就建立了一种联系,并因之“前”就成为对“后”起依存作用的条件,于是,事物存在与发展变化的过程体系,就成了前过程与后过程的统一体。这二元一体中的“前元”并不是绝对确定的阶段,它已经在量的增与减中成为“后元”的依存条件了,因为,前的确是有阶段限度与量度限制的,“前元”一旦超过了量阶段,就成为“后”中保持其自体的“前”。从本质上来看,前过程与后过程在对立的依存的条件改变中,彼此包含着同一。后过程成为前过程的差异阶段性而包含着对立,即包含着前过程的后过程同构于包含后过程的前过程,因此,作为片面的限定的后过程,就是前、后过程两个阶段矛盾的统一,同时也是具有否定性质的“后在”,所以规定的质。这种质,是与前过程有差异的后存在。

    二,过程阶段性限度的演绎

    前在过程是在事物已经具有的现实中,进一步向具有之中的新一轮现实转变生成,后在过程是在事物已经成为实在确定的条件下,继续向新的现实界域扩展,因而,前在过程是非有限的无限,后过程也是无限的非有限,前过程有限的自身是一个后过程的否定,而后过程的无限就是一个自身向自身同一的否定,并在前过程中达到与自身的联系,这种联系以阶段性变化与差异,让过程实存成为他物之他物。于是,前过程自己与自己差异,是在前过程与后过程的统一中而与自己本身相联系中构成的。后过程阶段就是前过程阶段对方阶段的对方阶段。

    过程所包含的自己始源的存在,就是它有待即将不是自己始源的那个存在。这样,这个存在(过程)由此进入的界域就是时间,包括同时在此的空间。这样才能演历时间性的历史性,也才能演替空间性的历物性,而构成此时存在开展着它向将来过渡的当下。

    三,过程的状态体系

    1)过程系统

    过程是历史性范畴正在改进的变换机制,可在可能性发展中不断修正过程后在状态的迁移,即描述为:事物可能状态对应的无限边界而导引的状态与状态之间的时空序列上的变位,包括同步变位与异向变位,表征着一个对象过程中集合的历史;分为过程初态、过程中间态、过程终态。并在过程状态的整体系统,进一步细分子系统。

    2)过程构造体系

    过程的趋态是一种潜在构造的时空状态,描述为:过程并合状态,即被分成多个子状态的状态。其次为:过程顺序状态,包括多个不连接的子状态的状态,两种状态并构为整个过程系统的无极限潜构造,具体可表示为:过程一次多维正态与过程二次多维异态。

    3)过程现象本性

    实体现象界与精神现象界并存于同一于一过程之中,过程全面系统干预由过程初创现象、过程选项现象、过程终呈现象三向位组构,并形成过程现象的系列情景的元范式,包括显在现象、隐在现象、直接现象、间接现象、虚拟现象、可公度现象、不可公度现象、有限现象。

    4)过程设程机制

    过程阶段性事物存在的联系可描述为过程单元点,每个单元点以每个独立状态和事态来呈现一种现象。而每个单元点连接时空层次与非逻辑层次的事态运行,并有机对应自动设置的下一个事态元素的发生链。每个单元点所发生的事态相应移动,决定了整个单元点总体系当前状态的随机移动。

    5)过程暂存机制

    过程在运行中所呈现的时空状态与非逻辑状态可描述为暂存时空状态、未存时空状态、暂存逻辑状态与未存逻辑状态。就是说,过程内部系统也存在暂存状态与虚存状态,虚存状态是将续或后续事态。而暂存状态是有限事态的量的质,虚存状态是无限事态的量的质,两个状态的变量,移动着过程母系统的运行。

    6)过程随机场

    过程的量与质的无限否定与联系的本质,可描述为互变的置换。这种变的交互发生就产生了随机场。而随机场可处理过程中静、动随机反应的梯度,梯度就是过程中每一单元点的时空变化,在过程母系统中,时空量变是前置于随机场的时空的单变量决定了随机场的生成,从而使过程母系统呈线性与非线性的交换运行,这样就发生了过程母系统序列的迭代效应。因此,随机场对应的是时空变量的本质联系。

    7)过程迭代效应

    过程母系统的变化是广义特征的迭代效应,而迭代的驱动在于母系统中无限子系统否定联系的作用,子系统的每一单元过程,都是过程时以过程的对方为依存,而进展到自身的反面,表现为一次多维、二次多维、三次多维、多次多维迭代的动力进程。这种构造不是流程,而是系统的生成。

    8)过程后置方式

    过程是事物发展从在的量关系与质关系对立统一地向后面状态推动的一个生成单元,过程的使动是从前过程进展而转化到未来,是介入一种进化共同体的未来方面。这种向后状态的推动,包括了时空视点与逻辑视点上的后置进展,而不是先验的综合判断、先验的直观形式和先验范畴对经验材料的整体化构造,这种后置的推动,是后过程与前过程辩证发展的动态的特征规律,它表征为历史时态的非平衡自否系统的倾向。

    9)过程标度性

    过程在非线性后置的随机性中,以一种标度的暂存分维,全面表征了事物过程链整体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量次的存在状态,正因为后置的随机性动态才界分了过程运行的节点与维度的自动集成与发展,这种标准就是宏观、中观、微观的尺度限量。过程作为自身一个起始、发展、终后的生成动态,就是状态的转化标度。

    10)过程循环构态机制

    过程在过程总系统运行中,处于与前过程生成期相反的后生成期,过程是总过程系统中的后在单元的一个量与质辩证关联的载体,它在与前在单元的量与质的作用中,形成了创元的动力与进化,从而生成了一个后置构态的建模历史,并形成了开放的循环状态,这种循环是放射式的裂变,不可还原为初态的循环。因而,后在性的本质就是不可还原的循环,在于打破过程前系统原有稳态而进行后一次构态,所以,过程自身的对立性构成了过程不可逆转性,这决定了一切事物存在只能在过程的不稳定性中存在。

    11)过程异域

    过程在向后推动发展的无限可能,可设定为异域的建构,进而具有与前过程前在状态相异的量构造,并因而成为一种相对稳态的质的外在,过程异域与前过程限域是被动地位与使动地位之间的抗力间性,这种抗力是前过程被后过程代替的源发元素,而此源发元素决定了前过程限域到后过程异域的界限,是一个生成的动态时空逻辑。因而,本质上过程异域与前过程限域形成了“时空逻辑差”的体系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