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

  • App下载
  • 公众号
  • 当代艺术家邱志杰:一个好的美术学院应该有“好方法”

    日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与新京报文化云客厅联合主办的“别来无恙——邱志杰新书线上发布会”在京举行,当代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的四本新书《剧透》《无知者》《失败者》《实验主义者》,首次与读者见面。

    当代艺术家邱志杰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陈嘉映,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中心主任杨念群亲临现场,美术史学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先生在上海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围绕着《剧透》,嘉宾各自从文学、历史、哲学的角度展开解读。

    李敬泽说:“我们的文学在当代艺术面前有一点根深蒂固的自卑,邱志杰的艺术是总体把握世界的实践方式,包括他的身体状态、吞吐量、作为工匠的技艺……方方面面,从身体到心智,是一种全面的实践方式。”

    李敬泽认为,邱志杰既读维特根斯坦又研习波普尔,这两个人之间发生过著名的论战,但在邱志杰身上却没什么矛盾。“如何应对这个世界?其实文学家也有这个问题,这个时代所有以人文为专业的人大概都有这个问题”。

    邱志杰对此回应说,艺术其实是关于出路的,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套路”中,艺术用一种做做看、提方案的态度,抱着“或许还有另辟蹊径的机会”,相信天无绝人之路,要勇于尝试。

    范迪安很赞赏邱志杰的剧场实践,他表示,剧场意识,意味着艺术家思考问题的维度要开阔,一边建构、一边分析,方不辜负时代的各种机会。

    《无知者》《失败者》《实验主义者》这三本一套的作品,涉及到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邱志杰指出,第一,中国的艺术教育不比西方差;第二,最激进的美术实践都发生在美术学院;第三,如果不是从事教学,自己很可能就堕落了。

    邱志杰进一步解释说,作为教师,你必须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类似“我为什么学艺术”“为什么很多人很快可以买房子”——这些问题他被迫要一一作出回答,所以自己必须打通,必须全面思考。在当了十几年教师后,邱志杰找到了使教学与艺术相互滋养的办法,“我组织学生一起研究、一起思考,结果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邱志杰说,如果不通过实践去“证实”或“证伪”,知识有可能成为知见障,所以他在《无知者》中提到的“无知”有些是现实的实验,有些是改造社会的实验。这个时代,很多人被所谓的“成功学”辖制。2006年,邱志杰读到梁启超的《自由书》,对他产生很大影响,梁启超说“凡任天下大事者,不可不先破成败之见”“不知败于此者或成于彼,败于今者或成于后,败于我者或成于人”,故无所谓成败。邱志杰说,无所谓成,则无希翼心,无所谓败,则无恐惧心,这些感悟使他向青年学子发出“破成败之见”的呼喊。

    杨念群对此表示认同,他说,邱志杰对自己不明确定位,不断地扩大边界,与他的视界、心态的得失有关。“我也不把自己定位在历史学家,实际上,不断地有现实和历史的对话”。

    有关当下大众对艺术的误解,邱志杰特别作了解释。他认为主要有三种:

    一种误解是认为艺术是自我表现。邱志杰认为,自我是促成作品的工具,在做作品时,你的小自我变成大自我,实际上造成自我的发展;第二种误解,是认为艺术家都是“神经病”,邱志杰觉得,这种误解主要来自浪漫主义,实际上高手靠方法,所以灵感招之即来,真正的艺术家与科学家非常相近。

    而还有一种误解是关于“天才论”,邱志杰说,实际上,三万年来,艺术基本不讲灵感,像丢勒一样,艺术家要完成订单,为此而训练。怎么样判断是不是天才呢?可以用倒推的方法——做出东西的是天才,没有作品的不是。

    在他看来,“天才”不能帮助一个人做出好作品,一个好的美术学院应该是“有好的方法”的学院,《实验主义者》一书就此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探讨。邱志杰把理论付诸于实践,去年中央美院第一次在招生考试中,加考了逻辑和数学,结果招进来的大一生素质碾压大三生。

    “终于招进讲道理、听道理的人了。”邱志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