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

  • App下载
  • 公众号
  • 战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比利时的哀愁》简体中文版历时九年终面市

    近日,“比利时国宝级作家”雨果·克劳斯自传性质的代表作《比利时的哀愁》面市。这部出版于1983年的鸿篇巨著,被称为“战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这也是简体中文世界首度引进雨果·克劳斯的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和出版意义。

    比利时的哀愁

    “比利时国宝级作家”雨果·克劳斯的代表作

    雨果·克劳斯是比利时国宝级作家,欧洲文学界和批评界公认他为战后比利时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已经被翻译为三十多种语言。他也是诗人、剧作家、画家、翻译家、导演,以惊人的创作能量、多种文体的驾驭才华和挑战世俗的勇气蜚声文坛。他曾屡次入列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获尼德兰文学奖、德国莱比锡书展奖和欧洲阿里斯特安文学奖。因其作品照耀了战后艰难重建中的比利时,被誉为“比利时明亮的灯塔”。

    雨果·克劳斯

    雨果·克劳斯一生追求自由、公义,始终葆有桀骜、不羁与倔强的少年气质。与其文学盛名相对应的,是他惯于挑战社会习俗尤其是保守的宗教传统及道德秩序的斗争姿态。2008年,在饱受阿尔茨海默病折磨后,克劳斯以安乐死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他的最后这一次人生决定同样震惊了世人。为纪念其取得的至高成就,比利时国家银行相继发行纪念银币和金币各一枚,均为法定货币。

    据透露,《比利时的哀愁》是简体中文世界首次深度译介弗拉芒文学。历史上,地处比利时北部、曾以“弗拉芒画派”驰誉世界的弗拉芒地区,从不缺少杰出的诗人与作家。雨果·克劳斯是极少数坚持用弗拉芒语(即比利时荷兰语)创作而享誉世界的文学巨擘,非常自觉地继承了弗拉芒文学的传统。随着他的小说译为中文,二战前后弗拉芒地区的历史长卷及文学景观将和他一起进入我们视野。

    《比利时的哀愁》以二战和纳粹统治为背景,借十一岁少年路易斯的视角,勾勒出比利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生活画卷与复杂激进的岁月影像,并将荷兰语区与法语区、德语区的历史与文化冲突,以及身处“欧洲十字路口”的比利时人的身份焦虑刻画得入木三分。

    故事发生的时间段是从1939年到1947年,也就是比利时经历二战的浩劫并在战后艰难重生的时期。雨果·克劳斯以路易斯这个少年的眼光,再度检验这段伤痕履历。所以,这部小说也是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编年体战争历史小说,记录了比利时历经二战的精神历程,书写了一个人在特定年代的成长与一个国家在特定时代的整体命运。著名评论家邱华栋认为,这是“一部进入比利时心灵的绝佳之作”。

    “最期待译成中文的小说”历时近九年终面世

    《比利时的哀愁》自20世纪80年代在欧洲出版后,被称作比利时现代文学的高峰。小说分为上下两部(《哀愁》《比利时》),厚达758页,共有179个人物,恢弘磅礴,宛如史诗,诚如英国《卫报》所言,“它就像一部《尤利西斯》规模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德国评论界更是一直将其与《百年孤独》和《铁皮鼓》相提媲美。

    《比利时的哀愁》在简体中文世界长期没有翻译引进,与其重要价值和作者的文学地位并不相称。该书初版近30年后的2012年3月,《中国图书评论》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题为《文学的等候——最期待译成中文的十部小说》,《比利时的哀愁》就是其中之一。

    2011年时,译林出版社注意到此书的中文简体版尚未引进,当年就拍板买下版权。由于原作语言隶属日耳曼语系,与德语有不少的亲缘性,决定采用德译本为底本,参照英译本翻译,最大限度确保中译本的质量。该社在青年一代德语学者中进行了遴选,最终邀请柏林自由大学文学博士李双志担纲译者,花费七年译完这部巨著。从策划选题到引进版权再到编辑出版,前后历时近九年。

    为了全面地介绍荷兰语文学,译林出版社此番还引进了荷兰著名作家塞斯·诺特博姆与雨果·克劳斯的对谈录《克劳斯之国:雨果·克劳斯与塞斯·诺特博姆谈〈比利时的哀愁〉》,随书附赠,内含两人深入讨论的对话和珍贵照片,以及雨果·克劳斯亲自为该书绘制的插图,这是荷兰语两位文学大师的联袂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