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人物

风流柳永:才华出众却惹毛皇帝屡试不第

2018-07-09 08:48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阅读

  风流柳永:才华出众却惹毛皇帝屡试不第,死后歌妓凑钱将其安葬


  (文/周帆 作者系郑州大学文学硕士,配图来源于网络)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两句柳永的词只要上过小学的人,就绝对不会陌生。在诗词的普及程度上,恐怕只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可以和他一争高下。

 

风流柳永

  小时候读到这几句词,只觉情深意浓,韵味悠长,但除此之外再无他想。长大了以后再看,着实是“年少不知愁滋味”,可每每想要再书写这两句词的读后感时,却也“无语凝噎”,如鲠在喉。多少心事无人可诉,多少话语难得倾听,这种惆怅刻骨铭心,可没人会在别人面前提起半句。

  这恐怕是一首诗词的最高境界了吧。

  所以我现在一直很好奇,当年的语文老师在教授这几句词的时候说的轻描淡写,心里该有多挣扎。我们在课本上所学的都是一些皮毛,只知道柳永生性风流,流连青楼,放荡不羁,视功名利禄如浮云。一度是青春热血的小伙子们崇拜的精神偶像。但是背后的故事却鲜有人知,柳永为什么会视功名如浮云,又为什么与歌伎惺惺相惜,恐怕没多少人真正在意过。

  公元1002年,当时柳永19岁,正是血气方刚,准备上京赶考一展身手。第二年,他以一首《望海潮?东南形胜》毛遂自荐,拜谒杭州知府孙何,一炮走红。词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两句更是传唱大江南北。一时间,杭州的达官贵人与青楼歌伎都争相来和柳永打照面,想要一睹风采。

  20岁的柳永本身就是官二代出身(父亲柳宜时任工部侍郎,官职也并不算小),对烟花柳巷之事难以抗拒,加上才情自恃,很快就飘飘然了起来,忘了此行的真正目的,沉醉在杭州的美景与美人中。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1008年,25岁的柳永如梦方醒,收起行囊上京赶考。但是到了京城以后又忘乎所以,权把那京城当做了第二座杭州城,既不埋头苦读,也不攀权附贵。一身的公子哥气质竟传到了宋真宗耳中,真宗对柳永这种恃才傲物又风流散漫的性格非常不满,于是下诏“读非圣之书,及属辞浮糜者,皆严遣之”。

  这一下就断了柳永的功名之路,而且这影响还不止这一年,直到1018年,柳永第三次参加科考,都没有考取到任何功名,并非是才学不够,而是惹毛了圣上,任你才华横溢也无济于事。

  连续三次的碰壁,让柳永心灰意冷,就在这时他做了那首同样流芳千古却给他未来的失败又埋下了一丝伏笔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其中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成了他第四次科考失利的罪魁祸首。1024年,时年41岁的柳永人生中最后一次参与科考,结果临发榜了,宋仁宗想起柳永的说辞,心里一堵,随即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为借口将柳永再次打回老家。

  直到1034年,宋仁宗特开恩科,将柳永收进了进士榜,但是此时的柳永已是51岁高龄了,这个功名对他而言完全只是个虚名而已。他把一生无处安放的才华献给了浪荡的青春岁月,与歌伎名伶交好,不以世俗目光看待她们,自然也得到了回报。柳永去世的时候一贫如洗,穷困潦倒,最后还是歌伎凑钱将他安葬。否则死后连葬身之所都没有,实在是太过可悲。

  才华惊艳到这种地步,史上也没有几人。但是却恰恰因为这一览众山小的才情,柳永却耽误了自己的一生。

  参考资料:

  李思永.柳永家世生平新考

  李调元《雨村词话》

  罗大经《鹤林玉露》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