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评论

梁归智:经典就要有经典的拍法

2012-09-28 12: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单三娅 阅读

梁归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曾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的研究生姚奠中教授,并私淑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

  梁归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曾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的研究生姚奠中教授,并私淑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

    2010年9月,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终于在各种“酷评”中落下了帷幕。在电视剧热潮已过,各方利益之得失已经尘埃落定时,本报记者特对红学家梁归智进行专访,请他将新版与1987版两部电视剧《红楼梦》作一比较。

    记者:要不要忠实于原著,是否忠实于原著,如何忠实于原著,永远是一个说不完说不清的话题,我们还是从这里说起吧?

    梁归智:这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众所周知,《红楼梦》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原著,后四十回则是另外的人续写,不管续写者是高鹗还是程伟元,总之不是曹雪芹所写,这就形成了“两种《红楼梦》”。红学中的“探佚学”就是研究八十回后原著佚稿的轮廓梗概,进而追究与原著《红楼梦》的思想精神和艺术美学相一致的内涵意义。从学理上说,就是“两种《红楼梦》”向哪一个认同?这是红学史上最核心的问题,也是摆在任何一个编导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根本问题。

    1987版电视剧,八十回后的剧情改编取了探佚的思路,尽管并非完美无缺,但二十多年的放映历史已经证明,它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李少红导演说1987版因为周汝昌当顾问,所以探佚派占了上风,这是不了解历史情况。只要看看老版电视剧片头的顾问名单,周汝昌的名字并不靠前,说明当时按佚稿研究而不是按后四十回续书改编,其实是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大背景的产物,也是当时红学界尚未完全“定于一尊”,因而思想、学术都还比较有生气有创造性的产物。

    1987版电视剧虽然基本上取了探佚方向,却不够彻底,故事编排也大有进一步完善的余地。当2010版电视剧开始筹拍时,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仍然取探佚方向,在旧版基础上再上层楼,克服旧版的不足和欠缺,精益求精,打造一部能体现曹雪芹原著真思想和真艺术的杰作;另一种是回归到一百二十回为“整体”的观念立场上。

    2010版选择了后者。寻究其原因,一是求新不袭旧的惯性思维:既然1987版是按探佚方向拍的,采取和它相反的思路似乎能够避免重复,更容易自具面目。二是某些“顾问”和“文学统筹”们的学术立场以学会的名义强大地主导了改编思路。三是也存在一种社会思潮,作家王蒙的一段表述可以视为代表:“依据这种推论与考证(指探佚——引者)而抛开高续另写小说或新编电视连续剧则太可怕了。就算您的推断百分之百正确,没有细节,没有形象,没有情绪,没有曹高时代的行文习惯与文采,它或许能够算是科研或半科研(因为红学家的论断常常是猜测大于论证)的成果,可它们能够就地转化成艺术品吗?”

    记者:但是,现在的续书流传了那么多年,读者不是已经认可了吗?

    梁归智:这又是红学中最关键的问题,从胡适和俞平伯开始的“新红学”,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正式形成的“探佚学”,已经越来越强烈地颠覆了所谓“读者已经认可“一百二十回整体”,也就是认同后四十回续书的阅读传统。标志就是1987版电视剧取探佚而不取后四十回续书的思路。历史在前进,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人们的审美品位已经今非昔比了,现在的大多数读者已经不认可后四十回了。悼红轩网站做过一个网络调查,其结果是:赞成按后四十回改编的占15.4%,赞成按探佚改编的占72.5%,赞成只拍前八十回的占12.1%。读者在与时俱进。     这还涉及曹雪芹所写《红楼梦》的特殊性问题,就是前八十回有许多“伏笔”,“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引发了读者强烈的好奇心,探索曹雪芹原著的厚重与奥妙的兴趣更为强烈,自然也反证了后四十回的不和谐。

    俞平伯早就说过这样的意思:曹雪芹原著是“奇人之书”,后四十回是“俗人之书”,那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两种《红楼梦》”存在基本的文化气质差异,简单地说,就是奇俗之别。人民的水平提高了,越来越多的人对“奇人之书”的兴趣超过了对“俗人之书”的兴趣。这其实也说明红学真正取得了成绩,对社会发生了作用和影响。问题是2010版的改编方向没有与时俱进,把“奇”和“俗”硬捏在一起,那就只剩下“别扭”了。

    道理很简单,要以一百二十回作为“整体”,则必然要歪曲前八十回,也就是只要认同后四十回为“原著”,则必然要背离曹雪芹的“原著”,这个矛盾先天存在,无法解决。所以2010版按照一百二十回为“整体”也就是忠实于后四十回续书的立场来改编,就根本无法表现出曹雪芹原著的根本精神内涵和艺术境界。

    2010版对这一基本的学术态势和社会文化心理太缺乏认识了,太不敏感了。电视剧主要是播出给中国人民看的,怎么可以对这一基本情况掉以轻心呢?按这种学术立场,以及对社会文化心理审美接受倾向的估计和预期来操作,结果众所周知。

    记者:这样说是不是太残酷了?

    梁归智:这样说是有道理的。时下的社会文化心理,特别是对《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大众有期望、渴望,希望能以清新的气息拨乱反正。《红楼梦》的重拍,本来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以曹雪芹原著“奇人之书”的奇特高超境界,来一个全社会文化心理的振聋发聩。这正是最能显示张扬编导和演员们创造性的历史机遇,可惜,2010版与这一历史机遇失之交臂,采取改编“俗人之书”立场,而且还要无限“忠实”于“原著”。

    曹雪芹原著八十回后亡佚,探佚研究则只提供一些“轮廓”和“线索”,这就给影视剧的改编留下了巨大的创造性空间,1987版中探春远嫁一集,就是一个以探佚思路改编的成功范例。用文字写续书肯定失败,就是王蒙先生说的那些道理,但影视剧主要用蒙太奇的手段,二者不能相提并论。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