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评论

辛若水:交织着天理人欲的“青楼梦”(2)

2017-07-13 08:44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辛若水 阅读

  (四)幻梦中的满足

  我们所谓幻梦中的满足,也就是在诗意的浪漫中实现形而下的欲望。很显然,《青楼梦》本身就是这样做的。诚然,《青楼梦》展现了非常高雅的文化境界;并且这高雅的文化境界拥有着诗意的浪漫;但是,这本身却难免带有艳情的色彩。也就是说,《青楼梦》是通过高雅的文化境界以及诗意的浪漫来实现形而下的欲望的。在这里,形而下的欲望得到了净化、升华,以致于让人本身不再仅仅以形而下欲望的实现为满足;相反,在这里有了形而上的精神追求。而所谓高雅的文化境界、诗意的浪漫,即印证了这种形而上的精神追求。我也在想一个问题,即高雅的文化境界、诗意的浪漫,能够在现实意义上满足人本身吗?很显然,这是做不到的;相反,它只能够在幻梦中满足人本身。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幻梦呢?高雅的文化境界、诗意的浪漫,是否就是这个幻梦的全部呢?很显然,并不是这个样子。其实,这个幻梦,不过是色情的幻梦;而所谓高雅的文化境界、诗意的浪漫,不过点缀了色情本身而已。其实,所谓的“青楼梦”所以普遍地存在于文人心理中,真正重要的原因,并不是高雅的文化境界、诗意的浪漫,而是色情本身。当然,在文人,是为文所化之人,所以他们就不好意思赤裸裸地实现形而下的欲望;于是,便用高雅的文化境界、诗意的浪漫来点缀色情本身。也就是说,所谓高雅的文化境界、诗意的浪漫,不过充当了形而下欲望以及色情的遮羞布而已。那么,我们能不能够仅仅从形而下欲望以及色情的角度来理解文人心中的“青楼梦”呢?我想,这也不是合适的。因为在这里,毕竟展现了高雅的文化境界,并且拥有诗意的浪漫。其实,古代文人进入青楼,并不仅仅是要获得肉体的满足;他们同样要求获得情感、心灵乃至精神的安慰。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深刻地理解,为什么会出现以青楼女子为红颜知己的情形。可以说,在《青楼梦》本身,就抱着以青楼女子为红颜知己的态度。当然,主人公金挹香竟然以三十六位青楼女子为红颜知己,恐怕这就不单纯是“博爱而心劳”了;在这里,最多的依然是形而下的欲望。虽然在这里,形而下的欲望并未为人性之恶所裹挟,并且它本身亦得到了净化、升华;但是,它依然通过温情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实,以青楼女子为红颜知己,必然地要求实现青楼女子的文人化。如果青楼女子只能够在形而下的欲望层面满足古代文人,那么,以青楼女子为红颜知己就会成为不可能。因为在这里,古代文人要获得的是情感、心灵乃至精神上的安慰。所以,青楼女子必须为文所化或者实现文人化;如此以来,她们才能够在情感、心灵乃至精神的层面与古代文人进行对话。所以,在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形,即幻梦中的满足高过形而下欲望的实现。因为所谓幻梦中的满足,实在具有了精神性。当然,我们应该认识到一点,即这里的精神性,实在是停留在感性层面的。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古代文人有了品鉴艺术化的青楼女子的福气。可以说,正是在《青楼梦》中,才有着真正的品花文化;而这远非《品花宝鉴》中不伦不类的品花文化可比。也可以说,古代文人不仅在美与艺术的意义上尊重青楼女子,而且可以在“人”的意义上尊重青楼女子,所谓的以青楼女子为红颜知己,即印证了这一点。在这里,我们要看的问题是,为什么古代文人定要以青楼女子为红颜知己呢?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古代妇女大都被规范在了家庭伦理之内;而在这里,强调的是道德,而不是情感、心灵乃至精神的交流。也可以说,在古代社会,自由的男女关系几乎成为不可能;最多的是被规范在家庭伦理之内的男女关系,但是,青楼社会的存在,却造就了例外。在青楼女子本身,是不为伦理道德所束缚的;而这也就造成了自由男女关系的可能性。其实,青楼社会所以强烈地吸引着古代文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这里,自由的男女关系成为可能。也就是说,古代文人进入青楼社会,可以获得情感、心灵乃至精神上的自由;虽然这种自由,难免以青楼女子的不幸命运为代价。

  (五)道山的解脱

  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即执著于情感的人本身,一旦遁入道山,是否就可以获得解脱呢?说实在的,很难的。所谓遁入道山,所获得的不过一种形而上的安慰。但是,这种形而上的安慰,显然是带有虚幻性的。相反,具有真实性的,恰恰是情感。就像《青楼梦》的主人公金挹香何尝能够忘怀与三十六位妓女的情感呢?在他本身,又分明地意识到一点,即他与三十六位妓女的情感,并不具有终极关怀的意义;相反,这属于现实层面的关怀。那么,什么能够提供终极关怀呢?既不是美女如花,也不是诗酒风流,而是最高的“道”。而一旦领略到最高的“道”,在终极关怀的层面得到满足,那就难免弃妻子若敝屣了。当然,这本身,同样不合乎儒家的伦理道德,因为儒家的伦理道德是要把人本身规范在现实的伦理之内的。但是,在这里,到道山中去寻求解脱,显然是有一种超越的追求的。而也正是这种超越的追求,让人本身克服了自身的有限性,而达到了精神意义的永恒。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另外一点,即人本身是很难在现实意义上克服自身的有限性的。即便人本身领略到最高的“道”,也不可能改变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相反,人本身只能够顺应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可以说,正是在生、老、病、死面前,人本身的有限性充分地暴露出来。也正因为人本身是有限的存在,所以,他们热烈地渴望获得形而上的安慰。其实,所谓形而上的安慰,就是让作为有限存在的人本身,在精神的虚幻中达到永恒。当然,在《青楼梦》本身,同样有这种形而上的追求;但是,这种形而上的追求并不那么富有魅力。那么,这是不是说“道”本身不具有魅力呢?也不能够这样讲。“道”本身自然是富有魅力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应该怎样把“道”本身的魅力彰显出来。通过哲学的思辩去彰显“道”本身的魅力,对于那些没有思辩头脑的人来说,自然是了无意味的。可是,若通过感性的直观把“道”彰显出来,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极富有魅力了。其实,《青楼梦》中的“道”并不在参玄悟道中,甚至也不在弃妻子若敝屣中,而就在金挹香与三十六位妓女的情感纠葛中。也就是说,在这里“道”本身是通过感性的直观呈现出来的。当然,《青楼梦》的作者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他看来,主人公只有舍弃与三十六位妓女的情感,才能够达到最终的“道”。如果他能够意识到“道”本身,就在这种情感的纠葛中,他还会舍弃对情感本身的执著吗?很显然,不会的。说实在的,慕真山人或者说俞达,所走的依然是外在超越的路线,而不曾领略内在超越的真谛。所谓外在超越,就是以为道在道山,所以只有舍弃世间的一切,才能够最终达到至高的“道”。而内在超越呢,则以为道本身无所不在;所以,要参玄悟道,并不定要到道山那里去;相反,只要有灵心悟性,在哪里都可以证成大道的。其实,《青楼梦》只是把青楼女子作为了证成大道的工具;而一旦证成了大道,就把她们无情地抛掉了。如果他认识到了,道就在青楼女子这里,还会这样无情无义吗?我要说会的。因为《青楼梦》的作者,虽然对青楼女子具有深厚的同情,并且展现了高雅的文化境界,亦不乏诗意的浪漫,但就其本心而言,依然是极其自私的;当然,这种自私恰恰根源于形而下的欲望。其实,即便自私为高雅的文化境界、诗意的浪漫所掩盖,我们依然能够洞见它的本来。我说过,在《青楼梦》中交织着天理与人欲。在现实的层面,人欲很容易就压倒了天理;但若是表达理想,天理又似乎总能够战胜人欲。当然,在这里,我就不谈论什么天理了。我们要看的是人欲。其实,我并不赞同全盘否定人欲,相反,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人欲的意义。当然,在青楼文化的背景下,所谓人欲,主要表现为爱欲。可以说,青楼社会已经解放了爱欲本身。虽然我并不认为解放爱欲是人之解放的一部分,但是,我却反对压抑爱欲本身。也就是说,我们要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爱欲本身;而这就需要建立尊重自然人性的伦理道德。实际上,在正常的社会中,就是应该把爱欲规范在伦理道德之内;如果解放了爱欲,那不过意味着青楼社会本身。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