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评论

辛若水:大学的记忆

2015-06-11 09:18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辛若水 阅读

  (一)不愿触动的记忆

  本来经营这一部分的时候,是想回忆大学时代的生活。但是,真正地写起来,全都变了样子。这哪里有分毫大学生活的影子呢?对人与事的回忆,全被哲学的思辩取代了。即便有情感的回忆,也是躲躲闪闪,语焉不详。也许,我更愿意做一个没有生平的人吧。我的一生,不必做成什么事,当然也未曾想着做什么事。可以说,行动的激情早就被思辩的头脑所取代了。当然,思辩的头脑在现实中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它只要能够确证自身的尊严与价值,我就心满意足了。当然,没有生平,决不意味着没有记忆,没有情感。一张白纸的人生,是不存在的;即便没有生平,也会有心底的波澜,并且波澜可能是壮阔的。也就是说,没有生平的人生,往往有着无比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一张白纸的背面,可能就是锦绣文章。说实在的,对于大学的记忆,我是不愿意触动的。所以不去触动,那也只是因为太过珍贵。其实,我所以走向现在的道路,和大学时代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一些人与事,会永远地烙印在我的心灵里。这也许会成为我力量的源泉。大学时代,应该说,是比较让人迷恋的;而我也确实如痴如狂的迷恋过。当然,这种迷恋,也会成为人生不幸的根源。我总觉得,还是让大学的记忆,一片混沌的好。既然剪不断、理还乱,那索性就不去理会吧。但是,这又怎么做得到呢?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写出来呢?可是,又怎么写呢?那段记忆,在我的脑海里,每时每刻都改变着模样。如果化做文字,那所传达出来的,也不过一片模糊罢了。所以,还是不要去触动那段记忆吧。“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才是最美好的景致;至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就没有多少意味了。所以,我是不想让自己的记忆“水落石出”的。不去触动它,那就会在心灵里永远地葆有它;这样不是很好吗?人生的经历,本就是鸿泥指爪、转眼云烟;何必在乎那一段记忆呢?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吧。但若是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又何来心灵的烙印呢?其实,在记忆,在情感,虽然讲真诚,但却不免掩耳盗铃的。我是不想这个样子的,所以就不去触动那段美好的记忆了。当我不去触动的时候,那段记忆那么得美好,分明就是“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了。但是,一旦想着去触动的时候,就没有这么多诗意的浪漫了。所以,不去触动记忆,是为了永远地葆有那段记忆。其实,在我自己,也有那种自轻自贱的想法。人在这世界上,本就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又有什么理由拥有美好的记忆呢?如果我自己都不存在了,那这美好的记忆又何所依托呢?如果天地间从来都没有我这样一个人,又何所谓美好的记忆呢?然而,很不幸地,天地间偏生有我这样的一个人,我也偏生有了这一段美好的记忆。美好的记忆,也会成为一生不幸的根源;在以前,譬如大学时代,我是意识不到这一点的。那时候,我总以为美好的一切必然会有美好的归宿。但是,我现在明白,愈是美好的东西,愈容易沦入不堪的境地。我以前最多的直线式的思维;而现在,渐渐有点辩证的头脑了。当然,面对记忆,最好不要让那辩证的头脑在那里思考,还是任由情感的潮水拍打着海岸吧。不去触动那段记忆的最好法子,就是永远地封闭起来。其实,这封闭,同样有两种法子,一种是永远地沉默;一种是写吞吞吐吐的文字。永远地沉默,在我自己,也心有不甘,仿佛对不住自己。所以,我就选择了第二种法子,即写吞吞吐吐的文字。我觉得,在这方面,自己还是比较擅长的。吞吞吐吐,就不免话里有话。而最真实的意思,恐怕也只有自己清楚。当然,在不愿触动的记忆里,除了美好的一切,还有难言之隐。而难言之隐,也是不愿触动那段记忆的缘由。我想,即便最真诚的人,也会回避难言之隐的。其实,在美好的背面,往往就是难言之隐。所以,就把美好的一切,连同难言之隐,永远地尘封吧。不愿触动的记忆,会永远地埋葬在心灵里。但是,只要人还在、心未死,这记忆总还有活过来的一天。但我并不希望发生这样的情况。面对末日审判的真诚,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二)不愿和别人分享的情感

  什么样的情感,才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呢?我想,就是对我们影响最深的情感。甚至这份情感,将我们真正地塑造成一个人。对于这份情感,我们只会放在心里,而且是心中最秘密的角落里。有人说,只有爱情与咳嗽是藏不住的。但当爱已成往事,要藏多久,就藏多久;要藏多深,就藏多深。我们会因为这份深藏着的情感,获得最大的幸福。其实,深藏着的情感,是不愿意和任何人分享的,更不用说到大庭广众之下宣扬了。可以说,深藏着的情感,只属于夜深人静,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当然,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回忆了;但是,能有这样的一份回忆,就应该知足了。靠回忆活着,当然是没有出息的;但是,如果有出息是丧失回忆为代价的,那还是没有出息的好。其实,在世俗意义上,有出息的人,往往就该编造回忆了;当然,这种编造服务于现实的目的。而只有落寞的人,才会以真诚地态度面对自己的心灵,面对影响了自己,影响了这一生的情感。我所谓的影响一生,既不是耳提面命的那种,也不是耳鬓厮磨,甚至只是隔水相望。这种影响,已经远远地超越了现实,具有了形而上的意义。但是,这种形而上的意义并不虚无缥缈;相反,它深刻地影响着一生的每一个重要选择,甚至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乃至分分秒秒。也可以这样说,这份情感已经内化到了我们的生命里。对于这样的情感,又怎么与人分享呢?无论与谁分享这份情感,都会把它庸俗化。所以,还是长久地深藏在自己的内心里吧。深藏在心中的情感,同样需要现实的纽带。也许,这现实的纽带,渐渐地失掉了物质的支撑,而达到了高妙的精神之域。但是,就精神而言,它依然根基于现实的苦乐悲欢、忧愁哀怨。可以这样说,一份情感的维系,是有赖于现实的落寞的。是现实的落寞造就了精神飞翔的天空。相反,在现实中的飞黄腾达,也会折断精神的翅膀。其实,埋藏在心中的情感,是可以凝聚成一种精神的。这已经不单纯是把爱作为一种信仰;而要用这种信仰,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了。当然,如果这样的话,情感本身,反倒被淡化了。这种淡化,当然是难免的;因为这份情感,早就在现实中隐退了,就如同最美丽的花朵,已经永远地凋零。我们所有的,也只是对这份情感的记忆,以及由这份情感所凝聚成的精神、信仰。要想找回当年的感觉,除非时光可以倒流。但这,都是一些痴想,虽然许多诗意的浪漫要由痴想来成就;但是,我们的一生,怎么可能永远在痴想中讨生活呢?在现实的生活中,总不免要奋斗;这奋斗,并不总是为了梦想;因为现实的生存是远在梦想之上的。我感觉,自己在现实中,不过是一只蜗牛。虽然精神上的雄鹰,往往为现实中的蜗牛所成就;但是,人们所看到的也只是蜗牛的笨拙与缓慢,而全然忽略了它的坚韧。有人说,能上金字塔顶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一是蜗牛。也许,蜗牛与雄鹰的胜利会师,是最可以期待的。然而,这要走过艰难的历程。其实,现实中的坚韧,往往根基于一份情感。通过坚韧,我们看到了这份情感;但是,专注于情感的人,却叹息情感沦丧在了坚韧之中。在我个人,是不怎么信任情感的,虽然在我心底埋藏着情感。任何美好的东西,只要被孤立出来,终究会沦入不堪的境地,情感同样不能例外。所以,保存一份情感,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放到各种情感的汪洋大海中去。只有在无比丰富的情感世界里,一份情感才会彰显出自己的珍贵。人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他不会只有情感,而没有其它。一份情感,当然可以成为精神的寄托;但是,这精神的寄托,何尝以情感本身为满足呢?也就是说,一旦有了精神的寄托,那就会容光焕发,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做各种事情了。既然我们知道美好的东西是不能被孤立的,如果孤立它,那也只能害了它;那我们就把它放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吧。一份情感,所以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也许,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了两人世界的温馨。但是,这两人世界的温馨,永远是彼此的奢望;不过,正因为如此,反倒没有了现实的怨怼。所谓的“遥闻声而相思”,就是为了唤醒那份珍藏在心底的情感。

  (三)不应逝去的美好

  其实,这“不应逝去的美好”,同样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世界上不应该的事情多了,但却偏偏发生了。在“应然”与“实然”之间,我们承认的永远是“实然”。美好逝去了,这就是“实然”。其实,逝去的,也不只是美好;坎坷艰难同样会逝去。但是,在我们想来,坎坷艰难实在是莫大的煎熬;所以,盼着它快点逝去。但是,这坎坷艰难,又偏生死死地纠缠着我们,很有那种长夜漫漫的感觉。相反,在美好之中,我们总感觉时光流逝得太快了。美好逝去得快,自然不以我们的意愿为转移。当然,我们会想出很多的法子,去挽留逝去的美好。譬如把美好的一切化为诗歌、音乐、绘画、戏曲、小说等等;只要美好的一切永远地留在艺术里,那就不是永恒了么?诚然,艺术本身,可以抗拒时间的流逝;但是,那美好的一切毕竟早已逝去。我们通过艺术所唤醒的,也不过是一段记忆罢了。其实,美好的记忆是非常温暖的;尤其在人生的坎坷艰难中,最容易体会到这一点。我现在所面对的坎坷艰难,甚至远甚于大学时代。以前的时候,我往往把坎坷艰难归罪于自己所处的环境。现在,才慢慢懂得,其实,大部分的坎坷艰难,实在根源于自身。我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才懂得,自己在现实中不过一只蜗牛。也就是说,在实际能力方面,我和别人差得太远;我甚至看不到自己有任何迎头赶上的希望。这也并不是说,我不努力;我已经很努力了,但依然在实际能力方面,和别人有天渊之别。实际上,人们看待一个人,往往并不着眼于内在的精神品质,而只是看他在现实中的表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我要对自己所处的坎坷艰难,负大部分的责任。虽然处在坎坷艰难中,但是,我并不认为自己的人生是一无是处的,尽管我已经习惯了这种评价。但是,坦率地讲,我又什么时候在意过别人对我的评价呢?我一向的性情是“虽千万人,吾往矣”。我很清楚,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做点事情。既然自己擅长思想更甚于行动,那就把自己的心思用在思想上就是了。虽然把心思用在了思想上,但是,对于情感本身,我还是有许多留恋的。因为这种留恋,所以即便是在表达思想的时候,依然笔尖常带感情的。有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不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到情感之中,领略那种“从此醉”的滋味呢?也许现在,我已经有了一种理性的态度,因为我深知一点,迷醉在情感中,实在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对于人生,我也许没有太多功利性的打算;所以,即便经历了不幸甚至灾难,依然没有多少的怨恨与悔意;而只愿意保留一份美好的记忆。这种审美的态度,自然有一种超越,但也不免把自己悬在空中。许多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应该接接地气了,然而总是不能。精神上的展翅翱翔,却是以现实中的缓慢爬行为代价的。但是,我觉得这种代价是值得的。我早就表达过不在现实中谋求任何东西的意愿,现在依然坚持这一点。我想,也只有 坚持这一点,才可以获得内心的安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的话,是经常为人们引用的,甚至有不少人把这作为座右铭。在我,大抵是以淡泊为志的,虽然我并不能完全避免物欲的干扰。我只要得到内心的宁静就是了,至于“致远”的宏图大志,我是没有的。但是,内心的宁静,应该说是一个止境;而人只要活着,就难免不心动,而这就破坏了内心的安宁。所以,我觉得,最好是在风暴中,培养内心的宁静。而这样做的最大成果,也就是把最激烈的思想用最平静的语言表达出来。然而,这也说明,在内心深处,其实,并不平静。其实,在心灵本身,就有深刻的辩证法。既然“树欲静而风不止”,那又何苦把自己变成槁木之人呢?因为曾经体验过热烈的情感,所以要奢谈内心的安宁,实在有点艰难。不过,我想,真正美好的一切,都应该在那热烈的情感中吧。当然,在我,这种热烈,也只是内心的热烈;而在外表,恐怕依然那么冷漠。但是,一切诗意的浪漫,似乎又可以克服这种外表的冷漠。不应逝去的美好,终于逝去了。而我所有的,也只是怀恋,怀恋那不可能重现的美好。

  (四)不敢面对的失落

  从大学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这十年,确实是失落的十年。其实,在大学为毕业以前,我就是一个倒霉蛋了。我并不想把自己的霉运归结为环境。诚然,环境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我想最深刻的根源还在于我的个性。当然,有人会讲,个性也是环境塑造的;但是,即便环境再去塑造个性,也会有一个模子,而这个模子就是人本身。我必须对自己的这个模子负责。也许,在现代社会,老实透顶已经成为了巨大的缺陷;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缺陷。老实透顶,固然难以适应尔虞我诈的社会;但是,这本身,却有一种坚韧的力量。其实,十年的失落,只是表面现象;而在地底,却有岩浆的奔突运动。这种奔突运动,虽然激烈,但也只能潜伏。人们看到的永远都是表面现象,所以定要亲见火山大喷火,才可以确证岩浆的奔突运动。然而,这火山大喷火,不过地底岩浆奔突运动的结果。说实在的,在起初我是不敢面对这种失落的,甚至尚未自觉,因为我是经过漫长的历程才走出梦幻的。也许,没有梦幻,也就无所谓失落吧。但是,当我从梦幻从醒来,发现自己并未足踏在大地上,相反,已经跌入万丈深渊。实际上,这十年,我最多的就是深渊的体验。当然,这种体验是痛苦的,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那么大。甚至这并不是那种生命不可承受之轻,而是真实的无法承担起的沉重。我感觉自己就像背负着一座大山走过来的。其实,背一座大山与背十字架的感觉并不一样。背十字架,那是心灵的沉重;而背大山,则是现实的沉重。心灵的沉重,有许多的虚幻;但是,现实的沉重却很容易把人压跨。而在我,似乎心灵的沉重与现实的沉重一起压下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沉重呢?也许,是心气太高了吧。然而,我又有多高的心气呢?完全谈不上。我在失落中,开始收缩自己的一切,甚至很有那种破罐子破摔的意味。实际上,“收缩”不过一个好听的词;在事实上,不过是撤退,甚至已经退到无路可退。然而,在这个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内心已经爆发了真正的力量。既然无路可退,那就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我是懂得的;然而,最重要的是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矢志不移的走下去。但是,我知道,愈是有内心的坚持,愈要做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也许,只有我自己知道,失落的十年,并不曾失落。真的,我从来没有失掉信心;其实,这种信心,并不是来自于盲信,而是根源于执著。那么,这种执著是从哪里来的呢?一方面根源于老实透顶的个性,另一方面则是艰难的环境造成的。说实在的,我很有那种万万人之下的感觉。这种感觉,并没有让我变得激愤;相反,在我的内心深处充满了悲悯。这种悲悯,早就超越了所谓的自怨自艾,而很类似于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记得大学时代就有人说,我有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我当时还觉得非常好笑,我何尝悲过天,又悯过人呢?现在经历了这么多的艰难,终于知道,悲天悯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了。其实,悲天悯人是远离了怨毒的。就是对于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也没有太多的恨意,甚至觉得伤害自己的人非常可怜。当然,这种可怜,并不能为他们所自觉;在他们自身,反而洋洋得意,觉得自己占了便宜。不过,在我看来,这正是他们的可怜之所在了。这种悲天悯人,是针对众生的。但是,悲天悯人显然不是高高在上的,相反却处于最卑贱的地位。也许,只有在万丈深渊,才能够知道群峰之巅,实在在最卑贱者的心底。最卑贱的人,能不能走出万丈深渊,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以自身的悲天悯人,显现了一种超越。许多时候,我几乎找不出万丈深渊与群峰之巅有什么不同。我一直以为,在二者之间,是存在一个等号的。现实处境的万丈深渊,恰恰能够成就精神的群峰之巅;当然,在现实中处于群峰之巅,也可能跌入精神的万丈深渊。说实在的,我很有那种极限思维的。当然,这种极限思维是百死千难造就的。所以,我非常珍视它。失落的十年,并不曾失落,在这里就有极限思维的影子。我很清楚,让失落不曾失落的,恰恰是艰难的奋斗与不变的执著。

  (五)“王顾左右而言他”的缘由

  我知道,自己确实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只要是涉及到实质的问题,我就躲闪开来。当然,这样做是有缘由的。一方面在于我内敛的个性,这种个性在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都不愿意有一个明晰的表白;另一方面则在于那段记忆确实有许多的难言之隐,所以与其把它变成文字,倒不如永远地埋葬在自己的心灵里。别说别人,就是我自己,恐怕也很难从这样的文字中,找到大学时代真实经历的影子。但是,我却敢保证有一点是真实的,那就是情感本身。其实,情感并不定要附丽于事件;在情感本身,就有许多的波澜起伏,而这就很类似于所谓的意识流。意识流所表达的就是情感,而且是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情感。但是,我却回避了内心的隐秘。我总觉得,内心的隐秘,属于黑暗的世界,实在没有必要展览于光天化日之下。人们一般以道德的观点来评判内心的隐秘;其实,对内心隐秘的道德评判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因为它侵犯了人们的隐私权。内心的隐秘永远属于人们的内心,我们可以诉诸文学审美的表达,但却万不可设置道德的法庭。从某种意义上讲,内心的隐秘,会引起我们的羞愧。因为在内心的隐秘中,自我完全失掉了在现实中道貌岸然的外表,而呈现了非常龌龊的一面。难道在内心的隐秘中的自我,就是真实的自我么?这不仅有许多的羞愧,而且还有一种悚惧。生存之暗,已经很难面对了,更何况面对内心的黑暗呢?但是,内心的黑暗,并不是内心隐秘的全部。在内心的隐秘中,同样有美好的情愫;而这美好的情愫,正如同“晨光升起在群峰之巅”。这美好的情愫,甚至会成为一生奋斗的力量。对于人的内心,我们当然抱有着非常美好的希望。但是,我们发现,美好的情愫恰恰与内心的黑暗交织在一起。晨光真的能够抵达生存之暗吗?美好的情愫,能够赶走内心的龌龊么?然而,这些都是不可知的。好在内心的隐秘之外,还有现实道德的制约。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担心,内心中的洪水猛兽,会危害现实的世界。其实,在面对美好的情愫的同时,也应该设想到灾难性的后果。当然,怀抱着梦想的人们,恐怕很难有这种先见之明。定是遭受了灾难本身,才恍然大悟。其实,不幸的根源,恰恰在最美好的情愫。因为是真诚的理想主义者,所以不会怀疑这美好的情愫;但是,经历了现实的暴风雨,就不免要反思这美好本身,甚至看到了它的背面。当然,这美好,在人们的追求中是真正的美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追求美好;而有相当多的人,在利用人们对美好的追求,以达到欺骗的目的。当美好,只是一张画皮,那所有内心的龌龊也就显现出来了。我也在想,人们能不能最终驱散心灵之暗呢?其实,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几乎每一个人都有私心杂念。在天下为公的时代,讲“狠斗私字一闪念”,这当然是非常崇高的,但是,成效似乎并不是很大。而我们现在呢,几乎是在用私欲去推动历史的发展。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心灵之暗已经披着艺术的外衣,展览于光天化日之下。也就是说,心灵之暗并没有被驱散,反而堂而皇之的进入了现实世界。人们甚至赤裸裸地表达自己的欲望,而无需要任何的遮掩。更可怕的是,这让人们意识到生存之暗就内在于每一个人的心灵。对生存之暗,甚至已经很难激起人们的道德义愤,反倒具有了一种赏玩的心态。没有圣贤,也没有英雄豪杰,大家都是普普通通的世俗之人。既是世俗之人,那就为世俗的欲望所束缚。道德的崇高,已经不存在了;即便存在,也只是语言编织的幻影。人们已经习惯了道德的平庸,甚至一次又一次地挑战道德的底限。正义的立场,渐渐地丧失;人们甚至可以用堂而皇之的语言为恶棍辩护,而这也只是为了金钱。一架为金钱开动的机器,必然地带来伦理的颠覆;对于这样的情形,“王顾左右而言他”,不失为最好的办法。但是,这个办法,毕竟太过怯懦。其实,我是有很多怯弱的。在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就有那么多怯弱,更何况面对大千世界了。但是,怯弱本身,也是一种力量,而且是柔性的力量。其实,柔性的力量,同样可以征服世界;当然,也会让征服世界本身变得非常可笑。

  2011.1.5——2011.4.28辛若水于冷月斋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