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评论

贾平凹:书法不应摒弃简体字 对文人书画不感冒

2013-06-03 10:11 来源:广州日报 阅读

  作为文学大家,贾平凹的作品所引发的争议,或许在当代作家中无人能及。而作为作家中的书画家,贾平凹的书画作品也是毁誉参半。

  近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贾平凹对自己的书画作品所遭受的冰火两重天直言不讳,笑言记者在稿子中不骂最好,骂也没关系,他都不以为忤。

  学书法只用眼而鲜动笔

  在网络上,贾平凹的字见得比较多,画要少一些。他自己则表示,网上的字和画很多都是假的。为什么假?恐怕只为一个利字。他开宗明义地说现在他的字,熟人价是6万元一幅,画则要二十多万元一幅。而现在则涨了十倍不止。

  贾平凹说,他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写毛笔字。而且,在他看来,字的间隔结构都差不多,自己一直用钢笔手写文章,写了那么多小说,还修改誊抄了多少遍,字早就烂熟于心了,因此写起来得心应手。同时他强调自己喜欢侧锋用笔,这样能让字显得更有力量。

  “北方人主要学碑,南方人主要学帖。” 贾平凹说。不过,他的学,只是用眼,很少用笔。“我不喜欢临摹,看得多,读得多,哪个字觉得不错就记下来,慢慢积累起来。”不爱临摹的贾平凹,也基本没写过楷书。在他眼里,楷书是常规,他却不是走寻常路的人,或者只是寻常路走多了。

  书法中没有错别字之说

  努力消解书法神圣感的贾平凹,却很难消解自己作品中的“硬伤”。

  2007年9月,贾平凹任主编的《美文》杂志创刊15周年,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发去了她的贺词,然而贺词中“茂”字草头下面的“戊”变成了“戍”。一下子,作协主席写错别字成了网上热闻。后来,贾平凹出面声明:在书法中,多一笔少一笔很正常,因此铁凝没有写错字。问题是,书法中真的可以不讲究吗?

  同在陕西省的“正牌”书法家汪运渠较起了真。他在《沙滩上的房子》一文中谈到,贾平凹之所以会认为多一笔少一笔没关系,是因为贾平凹“不懂什么是补笔、什么是借笔,亦可得知贾平凹不懂《小学》、《说文》、《汉字学》,所以才说出了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话”。他还罗列了贾平凹众多“无端的少一笔,无端的多一笔”的书法作品,将贾平凹的字称为肢体残缺的“马”。

  不过,贾平凹似乎“死不悔改”了。问起别人对他的质疑,他很淡然地回答道:“有些人说哪个字写错了,哪个字必须坚持写繁体字,不能写简体,那都是老一套观念,于右任还有简化的草书呢。”

  或许,书法不是贾平凹的真正用力处,所以他不必像汪运渠那么在意。在他认真的文学上,他的体会就大不相同了。“与写作相比,写字更愉悦一些,玩着就写了,一幅字就十几个字,用不了多长时间。文学不能重复,一部长篇要花好几年的时间去构思去创作,很辛苦;书法可以重复。”

  但贾平凹同时声称,靠写作养活不了自己。而玩着写的书法,让他名利双收,这可能也是很多人看不过眼处。

  对文人书画并不“感冒”

  冯骥才曾在文章中写道,此前见贾平凹的画少,只偶然在报端刊尾见过,“因对友人说,平凹的文第一,字第二,画第三”。后来收到贾平凹寄给他的几本书画册子,将贾平凹的画进阶为文人画。不过,对文人画的说法,贾平凹并不“感冒”。“现在只是流行这个看法,其实我也不主张什么文人书画,你说是文人书画,可以;你说不是,那也完全没问题,不必分得那么清。我写我的,画我的,有真感情在里面就行了。”他强调,画画一定要有感觉了才动笔,主要是给自己画的,拿去卖的很少。

  看他的《语画》,确实是有感而发,发而为文,发而为画,相得益彰,又颇具古代文人画的路子。譬如,他在《池蛙》一画中配文说,因蛙字与其名中的凹谐音,故不吃牛蛙。且家中摆满蛙的图形,于是“有朋友就奚落我:蛙有什么好图腾的,井中之蛙嘛!”后来,他一日偶尔翻书,看到毛泽东12岁时写了一首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阴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出声?!他大为振奋,当即就画了此幅画,挂在屋中,一是为己壮胆,二是要吓别人。

  那画中的青蛙,一条强力撑开的后腿,仿佛撑破了冬天的阴霾,也撑破了他心里的阴霾,趣味十足。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